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

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

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D.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5.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据图可知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6.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D.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7.洋务运动办洋务需要大量资金,李鸿章1887年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被朝廷喝止,政府没有钱只能加捐加税。

而日本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发行信用货币,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这表明洋务运动A.没有得到清政府充分重视B.缺乏近代金融体系支撑C.收到了外国侵略势力阻碍D.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8.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

”这反映出列宁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9.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A.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10.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

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11.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12.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

这一文件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13.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

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

这反映出A.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A.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B.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C.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D.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15.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经15小时的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此举震惊了欧盟,欧盟及各成员国对此表示遗憾,但也表示理解与尊重,世界对英国脱欧予以了高度关注。

关于英国脱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脱欧反映了全体英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英国脱欧说明欧盟损害了一些成员国的利益C.英国脱欧体现了欧盟的开放性、包容性D.英国脱欧证明了欧洲一体化的严重缺陷16.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

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益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的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

该学者的观点是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B.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全球化C.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D.反全球化者不在乎全球化的影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17题2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订入中国,而业治种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

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古》材料三: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950年开始生效 (1840)一185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体系——《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四:路易新•道格拉新认为1933年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统几乎使美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者“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剑桥欧洲经济史》(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2分),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客观原因。

(2分)(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囯发展史上的作用?(2分)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4分),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贸易发展的作用?(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12分)材料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

……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请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所述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材料二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材料三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目的。

(4分)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5DACCD 6—10DBBCD 11—15DBAAC 16B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第17题2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8分)17、(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