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张信丽吴起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分析摘要:胜利山油田是吴起采油厂主要的产油区之一。

经过几年的滚动式勘探开发,截止2009年12月,已钻井731口。

目前主力生产层为延长组长4+52、长61、长63油层,其它生产层位为长3、长4+51、长62、长9以及侏罗系延安组延10、延9油层。

该油区于2006年5月开始在长61层系选择1-5井组开始注水实验。

目前长61、长63、长4+52三套开发层系已经实施面积注水补充能量开发。

本文通过对油区多组油井注水动态分析,结合地质及开发现状,对胜利山油区注水开发效果做了客观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注水井;注采比;井组动态;注水效果Wuqi Shengli oil field water flooding Mountain Effect Absteact: Shengli oil field is Wuqi oil plant one of the major oil-producing region.After years of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losing in June 2009, has been drilling 731. Main production floor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current head of C4 +52, C61,C63 oil, other productive C3, C4 +51, C62, C9 and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of Y10, Y9. The oil in the area in May 2006 began a long series of C61, started water injection well group select 1-5 experiments. Currently C61, C63, C4 +52three layer series of development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add the energy development area of injection. Based on the oil dynamic analysis of multiple injection wells with g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status, to win mountain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 injection in oil gave a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Key words: injection wells; injection ratio; well group dynamics; injection effect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油藏特征和开发概况 (2)2.1 油藏特征 (2)2.2 开发概况 (4)第3章注水开发现状及效果分析 (5)3.1注水开发现状 (5)3.2注水效果分析 (5)第4章长4+5油层组注水见效及存在问题 (7)第5章长6油层组注水见效及存在问题 (26)第6章未注水井组动态变化及存在问题 (37)第7章对目前注水开发现状的认识及下步建议 (40)结论 (49)参考文献 (50)致谢 (52)第1章绪论1.1国内注水开发发展现状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了采用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方法,多在油藏天然能量枯竭后注水,使油藏恢复压力,提高产量和采收率,称为二次采油法;把前期依靠油藏天然能量开采阶段称为一次采油。

由于注水方法的推广应用,油田注水时间提前了。

苏联在40年代末开发乌拉尔新油区时在油田开发的初期即大规模注水,称保持压力注水。

此法在5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于50年代在玉门老君庙油田首先采用注水方法开采,60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开发采用了早期、内部、分层注水保持油层压力的开采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80年代初,中国90%以上的原油产自注水开发的油田。

1.2我厂注水开发现状胜利山油田是吴起采油厂最大的油区,储层为三角洲体系的三迭系延长统地层,主要产油层长4+52,长61和长63胶结致密、小孔细喉、渗透性差,基本无自然产能,需压裂后才能获得工业油流,属特低渗溶解气驱的岩性油藏,开发难度较大,弹性采收率只0.8%,预测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为8%[1]。

胜利山区域按照国内同类油田开发经验,见到注水效果,确定采用注水补充地层能量的开发方式,来保持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2]。

胜利山油田2006年进入大面积注水开发。

旗胜1-5井组就是在2006年转注的,至今已生产了3~4年。

下面将结合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胜利山油田注水井组开发效果加以分析评价。

1.3注水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吴起采油厂所属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因此我们在注水开发中既有常规注水中遇到的问题,也有低渗透油田自己的问题。

开始注水的时间和保持压力的水平,这直接影响油田建设和经济效益。

确定油层压力保持水平时,要充分利用天然能量,以实现用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开发油田。

同时要使油藏保持的压力足以满足一定采油速率的要求,还要使油、气、水在地下的运动状态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一般认为,在能达到要求的采油速率时,以油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附近开始注水,较为适宜。

注水方式和井网依据油藏的构造形态、面积大小、渗透率高低、油、气、水的分布关系和所要求达到的开发指标,选定注水井的分布位置和与生产井的相对关系,称注水方式,它确定了水驱油的方向和油井受效特点。

注水方式有:①对有边水活动、面积较小的油田,油水区间的传导性能较好时,往往沿油水边界附近布置注水井,形成环状注水,也叫边外注水;②对面积较大、储层连片较好、渗透率较高的油田,注水井排切割油藏,形成行列注水;③对面积较大、储层连片情况较差、渗透率较低的油藏,生产井和注水井按照一定几何图案,互相间隔地排列,称面积注水。

另外,还有注水井分布比较灵活的点状注水、选择性注水等,这些方式也叫边内注水(适用于胜利山油田)。

为使油井充分受到注水效果,达到所需要的采油速率和所要求的油层压力,还需确定井和井间的距离(井距),确定井距时,以大多数油层都能受到注水作用为原则。

注水井和油井的井数比例和分布形态,称为井网,如面积注水井网有五点法 (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比例为1:1)、四点法(比例为1:2)、反九点法(比例为1:3),胜利山油田目前应用的注采井网为菱形反九点。

通常,依据油井的产油能力、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和要求达到的采油速率、采收率、开采年限等,来对比、分析注水强度不同和布井方式不同的各种注水井网的开发效果,从中选用最佳的井网形式。

注水井的吸水能力主要取决于油层渗透率和注水泵压,为使油层正常吸水,注水泵压应低于油层破裂压力。

调整吸水剖面注水过程中要经常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改造吸水少的中、低渗透层,控制影响其他层吸水的特高吸水层,使更多的油层按照需要吸水,以提高注入水的体积波及系数,采油井也要定期监测产油剖面,了解各油层工作状况,以便采取措施减少井筒内的层间干扰,发挥中、低渗透率油层的作用。

提高注入水利用率随着对注水采油认识的加深,近年来又发展了各种提高注入水的体积波及系数的方法,并减少注入水的采出量,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

如对非均质性严重或带有裂缝性的油层,将连续注水改为周期性注水;对高含水地区改变注水井的分布,从而改变水驱油的液流方向等,已取得很好的试验效果。

注入水的水质和污水回注注入油层中的水,如含有机械杂质,易使油层堵塞;含腐蚀物质,易使注水设备和注水管柱损坏,腐蚀物的堆积也易使井底油层堵塞;水中含有细菌和具有细菌生存的条件,会加剧腐蚀和结垢;这些都将妨碍注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依据油田的孔隙结构、矿物成分、地下水性质等,对注入水进行过滤、除铁、脱氧、杀菌以及加缓蚀剂等处理。

生产井中排出的含油污水,一般应回注油层以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

注入污水的处理原则和上述相同,但需增加脱油装置。

注水设备和流程注水时要求注入压力高于油藏压力。

所用的高压泵有两类:①多级离心泵,排量大,但在高压下效率稍差,通常注水压力较平稳,维修量小;②多缸柱塞泵(三缸或五缸),排量小,但调节范围大,整机效率高,但维修工作量较大。

泵型的选择要根据油田具体情况和技术经济综合效益考虑。

处理过的水经注水泵加压,再经配水间分到各个注水井,注入水的流量在配水间进行计量。

为防止设备和管线腐蚀,除在水中加入缓蚀剂外,还常在输水管线中加上水泥砂浆内衬或其他涂料的涂层,注水井中的油管也常增加涂料内涂层。

尽管注水工作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但因受到注入水的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限制,许多油田的注水采收率,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难以超过50%(目前我们的最大采收率只有20%左右)。

因此,需要研究改进注水方法,并在注水后还需要采用的新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第2章油藏特征和开发概况2.1 油藏特征2.1.1储油层及物性分布特征我们按照小层的划分从储油层三维地质模型中提取了储层骨架厚度(净厚度)的数据和物性加权平均值数据探讨储层分布特征。

表2-1胜利山地区地层厚度及岩电特征表胜利山地区侏罗系油层集中在延10油层组和延9油层组。

延10油藏属于边底水驱动的构造油藏,延9为构造—岩性油藏。

延9、延10油层渗透率和孔隙度下限值分别为8.5×10-3μm2和12.8%。

延9油层组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夹煤层或炭质泥岩、灰白色细砂岩,厚30m~40m,煤层单层厚1m~2m,由1~2层煤组成,属平原沼泽相沉积。

延10油层组岩性为黄白色、灰白色厚层块状中至粗粒砂岩夹含砾粗砂岩,上部含透镜状泥岩,发育大型槽状层理、板状斜层理;向上岩性变细,为灰白色浅灰色细砂岩,横向相变为深灰色、灰色、灰绿色泥岩或页岩[3]。

柳沟油田为一套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及灰黑色河漫滩泥岩。

胜利山地区三叠系系油层集中在长2、长4+5、长6油层组,岩性偏细,砂岩以灰绿色为主,泥质含量增多,长2油层底水发育,物性较好;长4+52储层孔隙度5.43~14. 8%,平均12.33%;渗透率为0.011~1.978×10-3μm2,平均0.68×10-3μm2,长61储层孔隙度9.1~18.0%,平均12.9%;渗透率为0.035~5.104×10-3μm2,平均0.54×10-3μm2,长63储层孔隙度5.5~12.0%,平均8.83%;渗透率为0.011~0.618×10-3μm2,平均0.183×10-3μ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