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教学重点: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和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课前准备:
1、提示学生搜集有关水的美丽图片。
2、搜集有关赞美水的诗歌或短文,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安排3课时
通过调查,大家一定收集了不少有关生物共生的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5人为一组,试着编排一小段舞台剧。把你们的想法与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们的剧本
角色:
道具:
台词:
第四课时
1、展示舞台剧
2、教师总结。
二、有感知的水
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电池,谁来说说,这些电池一般都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光电池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生答,师板书:电池:
化学能、光能电能)这些电池还有一些什么共同特点?(生说后师补充:这些电池的特点是体积小,移动使用方便,但一般电容量小,光电池不能存储电能;不能满足大型用电器和大型工作的需要。)那除了电池,我们还可以怎样得到电能呢?学生可能会说电站能发电,师说明所有的电站都有一个装置就是发电机,电是从发电机发出来的。下面我们自己来动手发一发电吧。
1、提问:现在人们用哪些方法来发电?建成了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种发电站的情况,请大家边观看图片,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课件出示图片资料)
2、指生汇报,再课件出示。师板书:水能风能„„。
3、小结:在刚才这些发电站中,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都是通过什么来转化成电能的?(板书:发电站的发电机)现在我们已知道电能可以从电池中获得也可以从发电站获得。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构造及发电机是怎样产生电流的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电器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和方便,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书上做一做?
对,电的用途广泛,使用方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那么,我们使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7电能从哪里来)
第一课时
一、媒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趣,切入话题
1.PPT雾霾图片展示自从2012年年底,“雾霾”这位不速之客经常大摇大摆地在天空中游荡,致使我们人类迫切地发出自心地呼喊:“蓝天去哪儿了?”而且网上还有人戏称,我们现在正处于十面“霾”伏的包围圈子里。谁来说说,你对雾霾有哪些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
3.自读课前引言。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引出讨论交流的话题,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5、如果我们转动小电动机,能发出电来吗?能点亮小灯泡吗?课件出示实验二的操作步骤,老师边示范边讲清操作方法,再要求学生动手做试验。学生汇报并初得结论。
6、小灯泡没有亮就是没有发出电来吗?还可以怎样检测是不是发出了电?(用电流检测器)提示:检测时,磁针要远离小电动机,因为小电动机里有磁铁。课件出示实验三的步骤,老师边示范边讲清操作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用绳子拉小电动机。学生观察,汇报并得出结论。(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3、手摇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呢?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结构,它有哪些部分?像不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小电动机?(跟前面学的小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4、师:我们已经知道,通电的线圈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会转动起来,从而能把电能转化成动能,这就是电动机工作的原理。下面我们来倒推理一下,从右边往左边看,线圈在转动的磁铁磁力作用下会怎么样?(线圈在转动的磁铁磁力作用下会产生电流)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原因。
2.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遇到坏天气时,提前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和防范。教学难点
掌握天气变化的有效防范措施,避免遭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法、谈话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教学准备
恶劣天气的视频影像及图文资料
教学安排3课时
3、实验记录表
三、电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有多种方法。
②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育和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电池和发电站怎样得到电能
7、要产生较强较明显的电流,发电机的转子必须转动得很快。如果直接用手转动转子,产生的电流很弱,是不能点亮小灯泡的,用绳子拉使小电动机转得快一些,产生的电流较强一点。为了加快转子的转动速度,大家看,在这个手摇发电机里,采用了一个什么装置?(大小齿轮)大小齿轮有什么作用?我们在第一单元的时候就学了,用来改变运动速度的,通过大小齿轮,手柄转一圈,转子会转动54圈,这样通过转子高速运转,发出的电就能点亮小灯泡了。(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结构的了解,结合课件演示,使本堂课的难点:发电机可以变成电动机,电动机可以变成发电机得以解决,学生弄清了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的道理)
a)将米饭分别装进三个玻璃瓶(或者一次性塑料杯,用塑料薄膜封好口)。b)在一个瓶子上贴上“我爱你”的字条,每天对它说“谢谢”;在一个瓶子
上贴上“我恨你”的字条,每天对它说不好听的话;一个瓶子上什么也不贴,对它置之不理。
c)观察三个瓶子里米饭的变化,并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d)实验结束后,写出你的感想。
师: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不是电动机了,而应该叫它发电机。
8、思考:如果有台很大的发电机,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使它转动起来?这时候还是靠人力来摇行吗?有好办法吗?
(过渡到下一探究活动自然)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呢?根据生说,师把板书
补充完整。
四、十面“霾”伏
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池
1、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池吧!
2、电池是一种可以带着走的“电能”,电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出示图片)这些电池你认识吗?
3、小组讨论:这些电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是把什么能量转化成电能的?你能介绍其中的一种电池吗?
请小组代表介绍汇报,全班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学生自主介绍的形式,充分发掘了学生中的知识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再课件出示介绍电池)(课件的运用,直观形象。)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昆虫?
(学生回答)
二、新授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这么多的昆虫,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蚜虫、蚂蚁和瓢虫
这三种昆虫。
师:请同学们默读书第1、2页回答问题:
1、蚂蚁的特征?
2、蚜虫的特征?
3、瓢虫的特征?
(生回答)
教师给予补充。
三、拓展延伸
想一想,这三种昆虫中,谁和谁是朋友呢?说说你的看法。
二、了解雾霾,认清危害
1.平安童话的理解。
雾霾天气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颗粒物,一旦被人体吸入,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信,请你那口水狼是最好的范例。
2.引导学生自读童话,指名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雾霾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雾霾天气对人数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
一、蚜虫、蚂蚁和瓢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以及对各种生命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三、想一想
心念的影响如此巨大,我们平时应当如何思想,如何言语,如何行为,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四、做一做
在网络上观看《水知道答案〉的视频,看完之后,与家人讨论。
第三课时
1、师,上节课课后老师让你们回家观看了《水知道答案〉的视频,这节课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米饭实验,验证《水知道答案〉里面的结果。
2、实验步骤:
(一)情感态度培养
1.了解天气变化对人科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懂得去关注天气的变化。
2.初步培养看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掌握天气变化的有效防范措施。
2.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恶劣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交流反馈,教师梳理信息。
5.学习平安导航。播放幻灯片或视频
大家越往后看可能心情越来越沉重。原来雾霾的危害这么大,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每个人都无法幸免,面对这样的危害性天气,我们该怎么办!逃避不是办法,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去了解它,并且找到应对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进入“平安导航”就一起来了解雾霾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模拟场景,现场劝阻:
(1)看到别人在焚烧垃圾,你怎么劝说?
(2)看到别人在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你怎么劝说?
第二课时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书第3、4页,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蚂蚁与蚜虫的这种友谊关系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对动物来说呢?我们该怎样面对呢?请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2、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3、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书第5、6、7、8页,完成下面问题。
想一想: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趣的共生现象呢?让我们去探索一下吧。做一做:
二、学生自主学习第11至19页
教师讲解:
1、水能听懂人话
2、水能读懂文字
3、水能感知你的意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