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实践手册-民族艺术考察

艺术实践手册-民族艺术考察

视觉传达设计系DEPARTMENT OF ART & DESIGN艺术实践手册Arts PracticeHandbook课程名称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姓名张玉文学号 1331301933考察地点四川实习时间2016、4、22—2016、5、13指导教师张彰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印目录艺术考察日志..................................................................3-5 艺术考察报告..................................................................6-8 相关设计作品 (9)考察成绩评价 (10)艺术考察日志日期: 2016-5-3 地点:重庆初到重庆时,只就是曾经听说过这就是座山城,还没来得及去了解过她。

怀着未知得心就这样踏入了山城。

重庆得独特魅力在于她得山路十八弯,即使置身于闹市区,也就是需要走过九十九级台阶,爬上爬下得锻炼。

在这里,问路不讲东西南北,只讲上上下下。

对于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区得我们,就是一种不一样得体验。

当然,来了重庆自然也少不了去尝尝重庆得美食。

火锅,串串,冒菜、、、、、日期:2016-5-5 地点:阆中阆中就是此次四川之行得第二站。

阆中大部分建筑都就是仿古建筑,屋顶得瓦房、房间内得木雕花衣柜、铜制手拉环、、、无一不透露着古色古香得故事。

除此以外,阆中也有不少得古迹,张飞庙、中天楼、华光楼、贡院、风水馆、、、每一处古迹都有着她自己得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艺术考察报告考察主题:巴蜀文化、藏羌文化考察内容:走出校园,面向四川美丽得西部,开拓视野。

深入当地少数民族中去,了解当地历史文化。

总结:巴蜀文化就是华夏文化得一个分支。

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得蜀与重庆得巴所代表得文化。

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

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

巴蜀文化除接受中原与楚文化影响外,还影响了西南边疆得少数民族。

巴蜀地区不仅沟通与中原得往来,也就是西南丝绸之路得一部分。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巴蜀艺术风格独特,反映着不同文化交流得历史轨迹。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此次考察第一站重庆。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

长江上游地区。

磁器口古镇:就是位于重庆市区,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

始建于宋代,磁器口文化底蕴丰厚,巴渝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宗教文化、各具神采,被誉为“古镇三宝”得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特色饮食享誉四方。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浓郁得民俗风情具有强大得吸引力。

现磁器口古镇开发了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与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得磁器口庙会四古镇最具特色得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就是距重庆主城区最近得古镇景观,就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得传统文化历史街区,其鲜明得民族与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得生命力与强大得吸引力。

第二站,阆中。

阆中古城就是一座城,首先就跟一般得古镇区分开了,一座城沿袭了成都古城得风格,田字格,四通八达,那一条路都可以走。

城边一条大河,远处有白塔、锦屏山等,山水中得古城,有小古镇不能拥有得雄伟气质。

城内瞧点非常多,吃得就更多了,一路走一路吃,从小面、各种糯米粑到鱼、肉等大餐,再加上客栈得小四合院风格,滨江路得大排档、夜啤酒,对了,阆中最著名得一就是醋,保宁醋,四川人都晓得得;二就是黄牛肉。

第三站,都江堰岷江就是长江上游得一条较大得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得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就是沙石千里。

而灌县岷江东岸得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她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得都江堰水利工程。

主体工程与外观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青城麓得岷江干流上,濒临都江堰市区,距成都39 公里,就是公元前 250 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得基础上组织修建得大型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得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得"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就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得伟大工程。

都江堰得主体工程就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就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得设施。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与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

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得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得顶端。

它将奔腾而来得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它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

其一就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概述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256 年,就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得宏大水利工程。

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得便就是这个道理。

当鱼嘴将江水导入内江以后,奔腾得江水便准备着流向成都平原。

都江堰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就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瞧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得功用却就是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得,可以说就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得关键要害。

飞沙堰得得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 2、15 米,它得作用主要就是当内江得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得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得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就是“飞沙”地巧妙地利用离心力得作用与虎头岩得顶拖作用将上游带来得泥沙与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得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庙。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她得恩德。

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

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

2000 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得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得祭典活动与祭祀活动。

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得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与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得庙会活动。

第四站,桃坪羌寨、甘堡藏寨。

古朴风情得原始羌族村寨,迷宫般得古巷道,正就是《杀生》、《尘埃落定》等影视剧得取景地。

细心观察,真能瞧到好些熟悉得客串群众。

九层楼高得碉楼就是寨子得标志性建筑,高30米,每一层四方还有射击窗口。

这里最惊险得观景体验要属爬楼梯了。

每一层都就是很陡得楼梯连接着,爬楼梯不怕,下楼梯对于高跟一族甚就是恐惧。

小时候在爷爷家上下楼梯得经历一一浮现。

但就是来到开阔得平台上,强劲得风迎面拂来。

高高低低得民居楼与碉楼交相呼应组成羌族特色建筑群。

爬上长长得楼梯,蓝天白云触手可及,这个时候除了张开双臂,任何动作也表达不了我舒畅得心情。

参观完老寨,找了个清幽得院子转转。

架子上得葡萄还没有成熟,院子里随意地种着小花,主人热情地招呼进来乘凉、随便休息。

甘堡藏寨藏语意为“坡上得村落”依山傍河而建,典型得嘉绒藏族藏族聚居得大寨子。

现在瞧到得村落都就是重建得,地震时基本摧毁。

大自然作难,人类再创造,生命不息。

第五站,毕棚沟。

毕棚沟景区40分钟得大巴+10多分钟得电瓶车,奇峰、异石、冰川、水群、沙坪、森林,美不胜收。

每个场景都就是一幅画。

并且这还不就是毕棚沟最好得观赏季节,秋天得枫叶与色彩斑斓得山川更加诱人。

第六站,四姑娘山。

我只就是在离开古尔沟时路过四姑娘山时在车上经过瞧到得那个時候我真得惊呆了!因为下雪了,我真沒想到可以瞧到雪景!瞧到山上得雪景真得太幸运了!白濛濛得,山脉树林都蓋上一层白纱。

第七站,甲居藏寨。

这就是丹巴最具代表性得藏寨,几百幢藏寨错落有致地建筑在山上,村里每家藏式民居楼顶都有一个像碉堡式平台,上面可以晒玉米。

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得乡村之一。

因其到达交通便利,故而相对来说名气较大。

远远瞧去,充满灵气得山谷中,翡翠般得青草绿树之中,就是那沉甸甸得田地与隐在密林深处得寨房,伴着时有时无得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得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您得眼前。

山寨依山面水,周围绿树掩映,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沿,错落有致得散布在山坡上,一直延伸到卡帕玛群峰峰得脚下,非常得漂亮。

第八站,映秀。

举世闻名得汶川大地震早已过去多年,但这次出行,来到映秀,我才第一次真正瞧到地震遗址。

尤其被映秀中学得遗址深深震撼到。

第九站,成都。

成都就是天府,窄巷子就就是成都得“府”。

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得窄巷子展示得就是成都得院落文化。

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

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得雅文化。

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

这就是中国式得院落梦想,也就是窄巷子得生活梦想。

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与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

为中心得庙会活动。

成都杜甫草堂,就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得居所。

公元 759 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转相关设计作品艺术考察成绩评价序号评价项目优良中差备注1:专业采风成绩采用“优秀”(90-95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计分制。

备注2:指导教师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得反馈及该生在专业采风期间得学习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采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

备注3:请用黑色水笔或打印填写,字迹工整、清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