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城市考察报告

南方城市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2011.10.12—2011.10.20二、考察地点: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三、考察形式:专业考察四、考察目的:了解现代建筑构造,设计风格、样式等。

学习古代园林造景的手法,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辅助专业学习和设计。

通过参观博物馆藏品、古代建筑室内外装饰因素,了解一些反映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视觉设计成分的具体运用。

学会以视觉为方式、以平面为元素分析古代设计作品的功能与形式。

通过这些认识使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写生实习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

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和视觉的知识,对建筑的结构、园林的造型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杭州考察中国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位于西湖湖畔绿树成荫的南山路上,学院没有围墙,置身偌大的校园里,可以发现中国式的水墨基调,两幢楼之间的廊桥会让人感受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充满了现代气息。

厅中的石鼓,墙上的透光格,廊边的木窗棂,旋转楼梯上的小圆亭,让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设计者赋予它们的意义。

结束了南山老校区,接着去领略象山新校区带给我们另一种设计的震撼。

中国美院新校区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的校园规划和校园营造,两期营造环绕了象山,呈散点状分布山野间,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设计的建筑形象,也没有着意营造的中心校区,校区是铺展于象山脚下的园林城市。

在象山校区,大量使用了当地废弃的旧瓦,旧瓦的回收再利用既是追忆正在逝去的建造传统。

我认为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

西湖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

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二、上海考察上海外滩及步行街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出了世博园,我们又去了外滩、博物馆、南京路步行街,去体验真正的上海。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

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南京路和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全长5.5公里,两侧商厦鳞次栉比,云集着约600多家商店。

漫步在步行街上,游客们可以充分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表路面全部用花岗岩铺设,一条大理石铺就的“金色之带”汇聚了各类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其中,有赏心悦目的花坛,可供查询商品、服务的电脑亭,造型别致、供游客小憩的椅子等。

步行街上不时驶过既有现代造型又不失古朴特色的观光车,力求处处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

商业繁荣是南京路永恒的主题。

参观宜家家居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后一直努力的方向。

上海宜家家居广场不仅家居产品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而且有很多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

此次来宜家家居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观看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多多收集素材,了解家居风格和设计理念,能把所学专业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真正“学以致用”。

三.南京考察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我第一次跨入大屠杀纪念馆,原本轻快的步伐,随着眼眶中那和平之舟轮廓的不断清晰,而越发的沉重,耳畔原本无心的风声,此刻却像是无言的倾诉,我静静的倾听,用咬紧的牙关,攥紧的拳头回应。

我不想对馆中所见多加之细节累述,或者说不能,不是因为参观时心不在焉,无动于衷,而是不知如何将吾所见,凝之于笔尖,炼之于书简,心中的情感似乎已经超越了我所能驾驭的范畴,也罢,世间大作家大诗人何止千万,又有几人能描绘出愤怒,仇恨,耻辱,奋进?我只是任由眼前单调的黑白不断交互替换,黑白照片,黑白影像,黑白文字,我的双眼从他们身上一一扫过,可心中却只留下了两个叫做悲愤地黑白大字。

我的眼角没像预想的那般湿润,反倒有些干涩,我知道那是因为那无用的泪水,已经凝成了鲜红的血液,一滴滴,流淌在心中那个被锋利刺刀剐破的凹陷。

当参观完毕,转身离开时,我的脚步竟有些蹒跚,没想到这随意的转身之后,竟是三十万人生于死的诀别,这随意的转身之后,竟是一个泱泱大国永世难忘的苦痛。

驻足在馆外,再一次回眸这艘停泊在古都里的巨轮,它像是个超强的还原剂,抵抗着时间对历史氧化,让这段历史能被一代代人所铭记,让这份耻辱能像勾践的苦胆时刻刺激着国人的末梢。

中山陵在紫金山这块风水宝地上,陵墓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曾经睥睨天下的孙仲谋,有草根起家的朱崇八,当然也有最令我敬佩的孙文,孙中山先生。

若论掌故,中山陵似乎比不过那个在小说中被写了上百章回的孙权墓,若论历史,中山陵似乎又比不过明孝陵那个紫金山的老一批房客,可每年来祭拜中山陵的人流,却稳稳多过另两路支流,不为别的,只因这个瘦弱的男人,第一次为曾经那个暗无天日的中国,引进了第一道曙光,第一次提出了那个曾经让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三民主义。

中山陵上有392级台阶,我姑且偏信是因为当时全国人口三亿九千两百万的说法,一直通到中山陵的最顶端,孙先生的棺椁前,在峰顶的牌楼上还刻着民主、民族、民权的六个大字。

如今的中国,人口早已及今非昔比,再加上一千级台阶恐怕也不为过,不过,台阶的越来越来,是不是也意味着离山顶越来越远,离民权那几个大字越来越远了呢?社会的日益安定,滋生出了越来越多中饱私囊的贪仓老鼠,自高自大的特权阶级,通向民权民生的天梯越走越陡,会不会哪天,孙中山先生毕生的夙愿真的会变成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呢?我不敢想,只是虔诚的再次向孙先生鞠了一躬,权当是许愿了。

秦淮河一个城市的美丽与魅惑往往是在华灯初上之后,才悄然漏出峥嵘的。

夜色下的南京,和着秦淮河水的阵阵水声,平添了几分妩媚与神秘。

朴实无华却有匠心独具的复古灯笼,江上时隐时显若有若无的歌声,江边随风而动的十里珠帘,以及帘后不时隐约漏出的一道柔美倩影,让我不禁又做起了《红楼梦》,舞起了《桃花扇》。

而行走在江两侧热闹的街市中,不时驻足歇息的小茶坊里,眼神深邃,品着香茗,吸着鼻烟的老板,壁上生动流畅的画作,桌上气度巧绝的雕塑,墙上意境深远的诗句,则不时提醒着我,这里还是一座诗赋之都,名著之城,艺术之廊。

在南京漫步了两天,而南京却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千年,我听不完这座城市埋藏在各个角落里的豪门史话,老人嘴里的神话传说,品不完街头巷陌的名茶劲酒,金陵小吃,我只好用双眼,记录下身后渐行渐远的城墙的纹理,铭记下那一道道时光的褶皱。

夕阳西下,款款停留在这古城的身后,那古朴城墙脸上,露出了重获青春的红晕,在那夕阳完全隐没的瞬间,我忍不住阖上双眼,可再一次睁开,旅车却已走过那个转角。

我略显怅然的盯着远方已尽墨的山脊,再一次沿着那个初始的方向眺望,又一个耀眼的光点正在慢慢升起,而这无意间短暂的回眸,窥探的却是一个民族五千年的不朽与不息。

四、苏州考察苏州园林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这里有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总结写生实习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

通过这次实习,不仅长了见识,开阔眼界,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搜集了很多资料和设计素材,了解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得到了提高,培养了自己的设计能力、色彩感觉、绘画技巧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

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