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水污染物

雨水污染物

雨水污染物【篇一:雨水处理方案】雨水处理回用系统技术方案雨水处理回用方案设计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

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加剧。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

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

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

雨水的利用分间接和直接两种。

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直接利用是将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水质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然后直接用于冲洗路面、绿化、洗车、冲厕等。

1初期雨水的弃流与弃流装置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持续,雨水流经的物体表面被不断冲洗,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到相对稳定的程度。

所以,直接弃流初期雨水已成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污染物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将弃流作为整个雨水收集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为雨水的贮存和后续处理提供水质相对稳定的水源,同时,也避免收集和处理单场降雨量产生很小径流的雨水。

1.1初期雨水水质由于降水淋洗了大气污染物(主要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和集水面积累的大气沉积物以及屋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致使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

初期雨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有cod、ss,还有极少量的铅、磷和氮。

同时雨水可生化性差,bod/cod通常只有0.1~0.15。

经初期雨水弃流后的雨水水质则较为稳定,如cod为80~120mg/l,ss为20~40mg/l,色度为10~40。

对于屋面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可根据试验测定或按2~3mm降水量进行计算;对于路面雨水可按3~5mm降水量进行计算。

本方案屋面初期雨水弃流量按2.5mm降水量计算,路面雨水按4mm降水量计算。

弃流后的中、后期雨水cod质量浓度可稳定在100mg/l以内,可以确保获得较好的雨水水质。

1.2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本方案采用雨水弃流井作为初期雨水的弃流装置在雨落管下部设雨水弃流井,在井内设浮球控制阀。

随着井内截流的初期雨水量增加,水位不断上升,当达到设定水位的高度时,浮球阀进入井内的雨落管出口,使其完全关闭,后续雨水沿雨水收集管道,送人净化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井内已收集的初期雨水,在降雨结束后打开放空阀将其排人污水管道。

放空阀也可采用电磁阀,以便于操作管理。

雨水弃流井的容积是根据住宅楼雨落管的屋面服务面积和2.5mm的降水量来确定。

雨水径流由进水口的格栅拦截较大污物后进入弃流井。

当来水量超过初期雨量时,雨水自流进入雨水原水池。

当降雨量小于初期雨量时,来水全部截留在雨水井内,不流向下游。

弃流井内的初期雨水定时由排水泵排入市政管网,以备下次降雨时使用。

该弃流井排水经泵排除,对安置场地不提出特殊要求。

2本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原水和处理水水质2.1本工程的原水和处理水水质要求按照相关规范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工程经验,经过初期雨水弃流后,进入处理系统的中、后期雨水中有关污染物的含量为:cod:<100mg/l;ss:约30mg/l而处理后的水拟用作绿化用水和道路冲洗,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要求,相关污染物的含量要求为:cod<30mg/l;ss<10mg/l2.2本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处理设施日运行时间取12h,设计处理能力2.1m3/h。

3处理流程和单元介绍3.1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雨水经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弃流并拦截粗大漂浮物后自流进入雨水原水池。

雨水原水池作用有二,一是进行沉淀,去除水中夹带的泥沙等无机颗粒;二是进行流量调整,使后续处理设施在设定的参数下运行,从而保证其除污效能的充分发挥。

雨水原水池中的原水经泵提升进入高效精滤设备,选用石英砂过滤设备;在过滤器内,由于滤料的机械筛分作用,水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去除。

滤后水进入曝气平衡吸水箱,并采用自动加药装置向水箱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对处理水进行杀菌消毒,再通过雨水转输泵将处理过的水转入清水池,至此,处理过的雨水已经达到了回用要求,经泵加压后,便可用于绿化和道路冲洗等用途。

3.2处理单元分述3.2.1初期雨水弃流井。

钢砼结构,地埋式。

内置水力筛、流向切换装置和排空装置。

主要作用是拦截粗大漂浮物并定量地排除初期雨水,保证收集雨水的水质。

有关参数为:v=10m33.2.2格栅箱。

碳钢防腐,置于弃流井进口处。

主要作用是拦截雨水中夹带的树叶等粗大漂浮物,避免其对后续机泵的影响。

外型尺寸为:1200?1000?500mm3.2.3弃流泵。

选用潜水离心泵两台,一用一备,置于弃流井内。

主要作用是雨停后及时排除弃流池内的初期雨水,以备下次降雨使用。

有关参数为:q=3m3/h,h=8m3.2.4雨水原水池。

钢砼结构,地埋式。

主要作用是,第一,储存雨水,进行流量调整;第二,进行固液分离,去除与水中的泥沙等无机颗粒,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有关参数为:v=65m33.2.5提升泵。

选用潜水离心泵两台,一用一备,主要作用是定量地将原水池内的雨水提升入后续处理装置,使其在设定的参数下运行,保证其除污效能的充分发挥。

有关参数为:q=2.5m3/h,h=8m3.2.6过滤设备。

选用dn600型石英砂过滤器两台,一用一备,安装于设备间内,主要作用是利用滤料的机械筛分作用,拦截水中的絮体等颗粒物质,去除有机物和悬浮固体。

有关参数为:d=600mm,q=10m3/h3.2.7自动加药系统。

由次氯酸钠储药桶和定量投加装置组成,主要作用是将次氯酸钠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定量地投加到雨水中,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杀菌消毒。

有关参数为:q=1.2l/h,v=100l3.2.8反洗泵。

选用管道式离心泵两台,一用一备。

安装于设备间内。

主要作用是为反洗石英砂过滤器提供一定流量和压力的反洗水,以便其除污效能的恢复。

有关参数为:q=2.5m3/h,h=8m3.2.9清水池。

钢砼结构,地面式。

主要作用是暂存处理后的成品水,为回用泵提供取水处。

有关参数为:v=20m3【篇二:城市雨水的处理】第五章:城市雨水的处理5.1初期雨水介绍城市雨水具有危害性及资源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硬质路面铺砌面积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引起地面雨水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小,洪涝频发,危害加剧;初期径流雨水含有大量杂质,直接排入水体,污染河道;许多城市由于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地下漏斗越来越大。

而经过简单处理后的雨水,不仅可以作为开源节流的一种手段回用于城市绿化、喷洒道路等,还能渗透回灌地下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尚处在初期阶段,城市雨水缺乏综合利用。

雨水利用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雨水径流的污染控制、雨水作中水等杂用水源的直接收集利用、用各种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的间接利用、城市生活小区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 污染物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 因此, 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

所谓的初期雨水,简单来讲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

一般来讲,初期降雨危害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首先是在空气中,降雨初期,由于空气中含着大量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遇到降雨,这些有害物质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到地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酸雨的形成。

其次是在地面上,由于现代城市地面有较多的沥青、水泥、建筑铁锈等物质,这些物质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油脂和悬浮固体,它们受到雨水的侵蚀、冲刷而排入城市废水当中,给城市污水处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成为现代城市水污染的一个棘手问题。

图5是初期雨水形成图。

图5: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形成图近年来,城市初期雨水污染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城市初期降雨给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为甚者,城市初期降雨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城市居民皮肤病患者数量上升趋势明显,这将进一步说明城市初期降雨的危害性。

鉴于此,有关国家开始着手并已研发出相应的处理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由于降雨的突然性和非连续性,加之现代城市大气污染的复杂性,初期降雨的处理的困难是相当大的。

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有这样一个特点:降雨初期污染浓度大,伴随着降雨的增多,污水的浓度逐渐降低。

因此,初期降雨形成了现代污染的“天——地”融合,如何有效处理这种污染,并且同时能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收集,是摆在城市环境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5.2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的处理措施5.2.1 源头处理污染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污染的处理总是赶不上污染本身,也就是说污染之后再治理。

以此,对污染的治理陷入了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当中,往往是先污染,再治理。

面对当前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污染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将污染从源头上解决才是解决污染的有效之道。

首先,减少工业有害气体的排放及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健康环保材料。

政府应在这个环节上发挥主要作用,加强工业气体和废弃物排放的检测,在生产环节和企业密切合作,严惩不顾要求排放废弃物的企业和个人,并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排放要求,奖励健康环保的有关企业。

对排放量大的有关企业如造纸厂、加工厂进行合理安排,加大节能减排,在污染物排除的第一环节、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外部效应。

最后,在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城市,应及时将露天垃圾和废弃物,特别是含有油脂、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有效处理。

除了上述源头控制措施外还可以在径流的输送途中或终端采用雨水滞留沉淀、过滤、吸附、稳定塘及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

需要注意雨水的水质特性,如颗粒分布与沉淀性能、水质与流量的变化、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等。

我国对城市雨水水质特性和相应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随着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开展,雨水的净化处理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5.2.2 就地处理就地处理是指合理设计和规划城市布局,增加城市地表的雨水渗透量。

由于城市用地的日益紧缺,在城市中绿地面积不断缩小,使得雨水的渗透空间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