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很多人都非常害怕自己患上肺腺癌这种疾病。
对于肺腺癌的治疗,很多患者都会选择手术切除,可以使病情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过手术治疗并不彻底,术后易复发转移,且会损伤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术后需要进行巩固治疗,也要重视调节患者机体,此时中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肺腺癌手术完就找中医调理吗?
手术切除后的患者气血耗伤、身体虚弱,再加上体内仍有余邪存在,在扶正的同时也要注重祛邪,而中医治疗就是将抗癌与调理并重,在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预防复发转移,一方面促进机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在治疗时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肺腺癌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正常的饮食和喝水后,就能吃中药,如果患者胃口不好,可以暂缓几天,在术后一周左右开始用药,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临床上有不少患者认为要在术后吃中药,其实在术前,甚至刚确诊时就可以服用中药。
肺腺癌患者在术前用药,有助于调节机体,补充元气,纠正气血阴阳的失衡,减缓病情发展的速度,为治疗做充足的准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中医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不仅能联合手术进行综合治疗,联合放化疗也能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患者在恢复期也有助于调节机体,稳定病情,预防复发转移。
对于失去西医治疗机会的晚期患者,采用中医保守治疗也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患者在确诊病情后应及时将中医纳入治疗方案中,有助于改善预后。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
三联平衡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通淤”“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经该理论指导用药的部分肿瘤患者,不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身体也逐渐恢复,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刘余亮(化名),男,(右肺上叶)腺癌,新乡长垣人
2018年1月16日,有多年胆结石病史的刘余亮因到当地医院检查结石而查出了右肺肿块。
医生告知:“肺癌可能性很高。
”刘余亮随即到省肿瘤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准备手术。
本打算安心做手术,但在住院期间的一本《关爱生命》小册子,却让刘余亮对癌症有了新认识:癌症是全身疾病,术后需要配合巩固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所以术后休息了半月就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了。
2018年2月22日初诊时,刘余亮情况并不好,其1月19日在省肿瘤医院的病理报告显示:(右肺上叶)腺癌,送检2组淋巴结可见癌转移5/7,4组淋巴结可见癌转移3/4(即:切除的送检组织中能看到7个淋巴结中5个发现癌细胞,
4个淋巴结中3个发现癌细胞,说明术后复发的风险较高)。
胸部CT显示:右侧有胸腔积液。
但刘余亮开始中药治疗后,很快症状便有了明显改善,胸水逐渐消失。
2018年7月23日患者复诊时自述:“体重增加了3公斤,体力好转,咳嗽消失。
早上跑步妻子都追不上自己,上班在团里敲鼓连续敲了2个小时都没事。
”2019年8月7日复诊,刘余亮更表示情况依然挺好,未见病情复发,可在家享受健康人生。
案例2:许文娟(化名),女,右肺腺癌
2010年,许文娟出现了咳嗽症状,且久治不愈。
后经女儿劝说至当地医院检查,确诊:右肺腺癌。
在省肿瘤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后,由于担心复发,在2010年4月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巩固。
起初老人还对药效有些怀疑,但在试着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真不错,身上有劲儿了,疼痛也减轻了,便开始一直坚持用药了。
此后每年复查结果都未见异常,截至2019年8月21日,九年时间过去了,肺部病灶始终未见复发、转移,患者本人也是身强体健,满面红光,步履轻快,从外表上看几乎与常人无异。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
中医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手术前后均可用药,在提高手术的切除,调节机体,提高免疫力,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提示:肺腺癌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
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