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 小学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我们和我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3、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与人分工合作,体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单元课时安排: 总课时 7课时 导读《儿童和平条约》: 2课时 仿读《说声“对不起”》:2课时 语文天地:3课时

儿童和平条约 教学目标: 1、学会认5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全文,在朗读中体会儿童的美好的心愿。 3、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难点: 2

1、有感情地全文,在朗读中体会儿童的美好的心愿。 2、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5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去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全文,在朗读中体会儿童的美好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观看有关战争的录像。同学们,当你看过这段录像后,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全世界的儿童和你们有同样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儿童和平条约》。 二、字词教学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数数有几个小节。 (2)出示5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疾、饥、予、恐、惧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疾病、饥饿、给予、恐惧、条约、宣告、仇恨、无家可归、探索 (4)说说“宣告”的意思。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再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并评价。 (3)指名读,并评价。 (4)齐读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 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由说说: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 (6)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3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试背课文。 1)出示题目: 请你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翻一翻报纸,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 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话想说 2)学生自由说说。 3)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9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教学重难点: 2、书写“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9个字。 3、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儿童和平条约》。 2、出示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疾、饥、予、恐、惧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约、宣、疾、仇、归、予、探、恐、惧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指导书写:予(四笔写成),惧(“具”字里面有三横)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

三、赏读课文,领悟中心 交流从收音机、电视、报纸中找到的有关战争和饥饿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带着这种感受去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思维训练题: (1) 你知道了条约中有哪些内容? (2) 由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六、比较阅读:《11岁姑娘牵起6000万双手》 思考:你从这位11岁小姑娘身上,想到了什么? 一个11岁的小姑娘,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的变化让她感受到城乡孩子之间遥远的距离,她想做点什么来缩短它。小姑娘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倡议,倡议一经发出,产生巨大反响。一种名为“手拉手”的活动迅速在城乡孩子之间展开。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6850万少年儿童结成“手拉手”对子。这个小姑娘就是当时省会东村里小学学生刘玉玲。 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已经远渡重洋,去寻找自己更广阔的梦想,记者采访了她在石家庄的父母。 刘玉玲最初在太行山老区井陉县读小学。1983年,玉玲随父母搬到石家庄。生活环境变了,学习条件变了,但她还难忘井陉山区的伙伴。1986年,她回了一趟井陉县,教室依旧黑洞洞,桌椅依旧是石板砌的,小伙伴们衣衫依旧褴褛。而当时玉玲石家庄的同学们,却在攀比谁的“六一”礼物好,计划上哪儿去玩。面对如此巨大的城乡差别,刘玉玲被震动了。她想帮助山里的小朋友。 回家后,她和父母说了她的困惑:班里老师每周都拣那么多铅笔头、橡皮,都没同学认领。要是把这些旧的铅笔、橡皮、玩具搜集起来,送给山里的小伙伴,够他们用很长时间的…… 和父母商量后,刘玉玲向同学们倡议,为使贫困山区小伙伴能够上学读书,少吃一根冰棍、少穿一件新衣,捐一些图书、文具,献上一片爱心。1986年5月21日,由刘玉玲执笔的“与老区朋友共享节日快乐”的倡议书,在《中国少年报》发表,十几天内,井陉县团委和文教局就接到全国14个省市寄来的两万多件礼物。这一年,刘玉玲所在的石家庄东村里小学和井陉县雁过口学校结成姊妹学校,他们45名同学和老区同学结成“互帮互学”对子,这就是“手拉手” 5

活动的开端。 发起“手拉手”活动后,刘玉玲当选为首届全国十佳少年。 当时,邓颖超奶奶亲自为她颁发金质奖章。 刘玉玲,石家庄井陉人,1975年1月1日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三好学生,“手拉手”活动创始人。曾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总统,呼吁世界和平。 1986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在联合国代表中国儿童签署《世界儿童和平条约》。1989年被评为“中国好少年”、“中国少年之星”和首届“十佳少先队员”。1993年考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学院,1997年到文化部工作,2001年定居美国。 五、 说写迁移: 小明吃饭的时候,总是吃一半倒一半,衣服没穿了几天就闹着要买新的,常常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如果你是小明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对他说? 六、作业布置:读课文,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没有战争和武器 没有疾病和破坏 没有仇恨和饥饿 世界和平 没有人人有幸福的家 共同努力 环境优美 共同欢笑 互相帮助

说声“对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1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方法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与人分工合作,体悟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6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1个汉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有效方法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文明用语,谁能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按要求自由读书,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完成导读图示

请你认真地再读读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怎样的人?请把想到的写下来。 五、品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挨打 超越 大陆 铅笔 不知所措 窘迫 陈列 眼眶 彼此 道歉 一分一秒 凑到 原谅 结束 支支吾吾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事件 解决方法 你明白了什么 7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4、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15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超陆铅措窘陈眶彼歉秒凑谅束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铅措陈支吾任秒谅犹豫束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