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液体复苏
低容量血症,如不存在心血管状况的异常,可直接恢复到正 常容量水平
液体治疗
推荐意见1:应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
但没有证据支持哪一种类型液体更好(1 B)
推荐意见2:液体复苏的初始治疗目标是使CVP至少达到8 mmHg(机械
通气患者需达到12 mmHg),之后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液体治疗(1 C)
代谢需求增加:对ScvO2和乳酸的监测, 识别早期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组织缺氧
细胞病理性缺氧与组织氧利用受损:细胞氧摄取和氧利用的生物能量学也受损
早期液体复苏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特点: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 毛细血管漏出增加
液体复苏——纠正系列血流动力学状况
早期液体复苏
正常血容量对于重症病人几乎没有意义,我们的治疗目标不 是恢复正常血容量,而是使血容量与心血管状态相匹配
心衰病人:
正常容量肯定超负荷,与心脏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低容量 只有心脏功能获得改善,才有可能使低容量得到纠正
脓毒症病人:外周血管床扩大
正常容量肯定是负荷不足,与其匹配的容量是绝对的高容量 只有脓毒症得到控制,才有可能使容量恢复到正常
剂量20ug • kg-1 • min -1)
( 2 C)
早期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方法:
补液试验(20~40 ml/kg)
低血压状态 或
血乳酸升高(≥4 mmol/L)
目标导向性治疗 EGDT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早期液体复苏
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致病因素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 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
产生细胞因子
TNF-α IL-1、IL-6、IL-8 其他继发性炎症介质的产生
SIRS MODS
激发炎症连锁反应 瀑布效应
失控性反应
脓毒症的流行病学
全球估计每年1800万例脓毒症 发病率3/1000,每年以1.5%速度增加 总体医院病死率28.6%
严重脓毒症病死率25~30%; 脓毒症休克40~70%; 全球每天死亡1400人(高于AMI、肺癌、乳癌);
组织缺氧:
心血管功能不全和全身组织缺氧是导致脓毒症患者并发症和病死 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身组织缺氧可出现在低血压发生之前,进一步引起内皮细胞激 活和全身炎症反应
机制:前负荷降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血管扩张
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血流分布紊乱和血管床调节控制功能丧失
心肌抑制:是15%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特征
第2步: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 • 给予升压药使MPA≥65mmHg • 首次液体负荷量后即联合升压药维
持MPA,同时继续补液 目标: MPA≥65mmHg
第3步:评估适当的组织氧合 • 评估ScvO2或SvO2 目标: ScvO2 ≥70%
SvO2≥65% (ScvO2 与 SvO2等效)
对容量管理的基本认识
初始液体复苏尽早进行
推荐意见1:前6小时的液体复苏目标
(1 C)
中心静脉压 8-12mmHg
动脉平均压 ≥65mmHg
尿量 ≥ 0.5 mL • kg-1 • hr -1
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70%或65%
推荐意见2:若中心静脉压达标而血氧饱和度未达标,应
输红细胞悬液使 Hct≥30%,和(或)输注多巴酚丁胺(最大
推荐意见3:应用液体负荷试验,只要血流动力学持续改善(即动脉压、
心率、尿量)就继续补液(1 D) 在开始30分钟内,至少要用1000 ml晶体液或300~500 ml胶体液。对 于组织灌注不良的患者则需要更快速、更大量补液(1 D) 当心脏充盈压提高而血流动力学未相应改善时应减少补液(1 D)
基本概念——SIRS
诊断标准:
具有下列四项诊断标准中的二项即可:
(1) 体温>38℃或<36℃ (2) 心率>90次/min (3) 呼吸>20次/min
二氧化碳分压<4.27kPa(32mmHg) (4) 白细胞计数>12.0×109/L
或<4.0×109/L或中毒颗粒>0.10
SIRS和MODS的病理生理机制
是指在作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诊断后最 初6小时内,达到血流动力学最适化,并解决全身 组织缺氧
通过纠正前负荷、后负荷、组织氧含量,达到 组织氧供需平衡的目标
第1步:继续补液 每30分钟给予负荷量晶体液或胶体液 CVP:一般: 8~12mmHg
呼吸机:12~15mmHg 高腹压:12~15mmHg 目标:心脏指数改善25%~40% 50%低血压状态得以纠正
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
内容
早期液体复苏
血制品的使用
诊断
机械通气
抗生素治疗
镇静、镇痛和肌松剂
病因治疗
血糖控制
血管收缩药
肾脏替代治疗
正性肌力药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皮质类固醇
预防应激性溃疡
活化蛋白C
选择性肠道净化治疗
早期液体复苏
早期液体复苏:
应在确定存在组织低灌注第一时间,不是入住ICU后
★ 是由严重的生理损伤和病理改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
临床过程。
★ 临床上包括两种情况:
1. 由细菌感染引发(全身性感染,脓毒症); 2. 由非感染性病因(多发性创伤、大量输血、烧伤、
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胰腺炎和药物热等)引发;
基本概念——SIRS
SIRS:
指机体在各种严重感染、创伤、烧 伤、缺氧 及再灌注损伤等感染与非感染等因素刺激产生的 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的统称。
治疗耗资巨大,占ICU消费的40%
脓毒症与巴塞罗那宣言
巴塞罗那宣言
2002年10月,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危重病医学学术会 议由SCCM、ESICM、ISF共同签署全球性拯救脓毒症运 动(Sபைடு நூலகம்C) S1:呼吁医务人员、卫生机构、政府、公众重视脓毒症 S2:制定管理指南,旨在改善预后 S3:指南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估,修订指南
ICU危重病人的液体复苏
重症医学科
基本概念
炎症反应:
是机体抗病和修复 的反应
是一种保护性防御 过程
基本概念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与危重病医学会
(SCCM)联席会议委员会提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