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病因
生育因素: 初产年龄<20岁; 产次:1~3 110.58/10万 4~6 192.36/10万 >7 377.52/10万
宫颈产伤、修复
病因
病原体因素----病毒 HPV 宫颈癌 60%(+) 常见为HPV16. 18. 31. 33亚型 CIN III HPV16/18 56%→浸润癌 HSV-II
2.淋巴转移:常见 经淋巴管,宫旁→闭孔区→髂内外→ 髂总→主动脉旁→锁上……
3.血性转移:少见 见于晚期和癌组织分化差的病例
盆腔壁侧淋巴结
1. 髂总外侧淋巴结 2. 髂总中间淋巴结 3. 髂总内侧淋巴结 4. 骶淋巴结 5. 髂间淋巴结 6. 9. 髂内淋巴结(主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
流行病学
女性常见癌瘤,占全身恶性肿瘤11 %,九大肿瘤之一,女性第二位
发病率分布:农村高于城市;山村 高于平原;内地(130/10万)发病高于 沿海(5-6/10万);犹太人穆斯林地 区低(4.2/10万);江西铜鼓、湖北 五峰。
流行病学
死亡率:中国9.98/10万人口,占女性癌瘤死亡的 18.39%(仅次于胃、食管、肝癌之后) 世界:乳癌、大肠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 (2.4/10 万-15.4/10万)
其他 包皮垢、滴虫、梅毒、淋病、宫颈慢性炎
大体分型
外生型 内生型 溃疡型 颈管型
病理分型
鳞癌 腺癌 腺鳞癌 罕见癌,包括小细胞癌、腺样基底细胞癌、
腺样囊性癌等 恶性黑色素瘤 宫颈肉瘤 转移癌
发展和转移
1.直接蔓延:累及周围组织器官(主韧带、阴 道、膀胱、直肠)
辅助检查
(2)病理组织学检查(宫颈活检) 治疗前,要经组织学证实
● 病灶不明显,提高活检准确性--碘试验 阴道镜:放大6-40倍,血管呈逗点
状、螺旋状、异型血管。白斑、猪油样、 脑回样改变
辅助检查
子宫颈锥切----用于 细胞学(+),阴道镜活检及颈管活检(-); 临床疑为癌,活检(-); 活检原位癌,临床怀疑浸润癌 如为连续切片,则漏诊率很低
外阴视诊 窥器检查 阴道指诊 双合诊 三合诊
辅助检查
(1)细胞学:对早期有价值,阳性率90%以上 巴氏染色---- 假阳性0.9-5%, 假阴性1.8-28%, 原因:取材不佳、部位不准、未 及时固定、抹片太厚、细 胞少、阅片遗漏 CCI系统(计算机帮助细胞检测系统)准确性 显著提高
群) 10. 臀上淋巴结 11. 臀下淋巴结 12. 主动脉下淋巴结
发展和转移
5.子宫颈癌患者的自然生存期 未经治疗(含各期病例)---1年生存 42%,2年生存18%, 5年生存4.6~13.8% 死亡原因:局部病灶致输尿管梗阻 35~65%, 尿毒症 80%肾损害(尸解) 转移灶:肝、脑、肺
临床症状
手术的优点是:
可以正确分期
可切除增大的阳性淋巴 结和原发肿瘤
可保留卵巢功能
可减少阴道变形、性交 困难、长期膀胱及尿道 机能不全的危险
放疗的优点是:
可应用于大多数患者 对巨大宫颈癌效果较好
不需要长时间的手术及 麻醉
可以在门诊进行、治愈 率较高
治疗原则
各期均可采用放射治疗 Ⅰ期和Ⅱa期病例多采用手术治疗(Ⅰb2
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1.阴道流血: 不规则,接触性出血,少量、大
量 2.阴道流液: 白带增加(浆液性、米汤样、脓
性恶臭) 3.疼痛: 中晚期,下腹、臀部、骶尾部 4.膀胱直肠症状 5.全身性症状: 精神减退、乏力、发热、 消瘦、
贫血、浮肿
全身检查
髂窝、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有无 肿大,肾脏能否触及,肾区有无叩 击痛等
T3a
IIIB 肿瘤侵犯到骨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T3b
IVA 肿瘤侵犯膀胱粘膜或直肠粘膜和/或超出真骨盆
T4
治疗前提
首次治疗选用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应根据宫颈癌
临床期别 病理类型 患者年龄 全身健康情况 治疗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适当的选择
手术和放疗的优缺点
(3)其他检查 帮助确定病变范围和程度: 膀胱镜、肠镜、IVP、CT、MRI、胸片
鉴别诊断
宫颈糜烂 宫颈肥大 宫颈息肉 宫颈结核 妊娠期间的并发疾患 宫颈肌瘤及子宫粘膜下肌瘤 宫颈乳头状瘤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标准
FIGO
TNM
原发肿瘤未能被估计
TX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期和Ⅱa期>4cm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 Ⅱb期以上应采用同步化放疗 Ⅳb期可采用化疗及局部放疗 复发病例个体化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
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尤其对无放疗条件者更为适用,疗效较好 多数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程度、范围和临床
期别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适当的术式,在 力求较理想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术 时术后并发症,做到既不盲目扩大也不无原则地 缩小手术范围 手术的适应症原则上限于0~Ⅱa期,对宫颈旁 有明显癌瘤侵蚀者以放疗为宜。年轻患者可考虑 保留卵巢,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体质衰弱或伴有 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不宜施行手术治疗
T0
0期 原位癌
Tis
I 期 宫颈癌局限在子宫
T1
IA镜 镜下浸润癌。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包括表浅浸润,均为
IB/T1b
T1a
IA1 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T1a1
IA2 间质浸润深度3~5mm,宽度<7mm
T1a2
IB 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镜下病灶>Ia2/T1a2期
年龄特点 <20岁少见 40~60岁高峰 高发地区70岁仍多见 年轻化趋向(HPV、多因素影响)
流行病学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在下降
原因:治疗相关疾病, 经济、文化、防癌知识提高, 诊断和治疗条件改善
病因
真正病因未明,高危因素为: 婚姻因素:未婚少见
首次性生活年龄(<18岁 13.3-25倍) 性伴侣多 年轻宫颈上皮高度敏感,精子促变异作用
T1b
IB1 临床癌灶最大直径<4cm
T1b1
IB2 临床癌灶最大直径>4cm
T1b2
II 期肿瘤超越子宫,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T2
IIA 无宫旁浸润
T2a
IIB 有宫旁浸润
T2b
III期肿瘤扩展到骨盆壁和/或侵犯到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 能
T3
IIIA 肿瘤累及阴道下1/3,没有侵犯骨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