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要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南京条约》附件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中体西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康有为、梁启超)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8年: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长征、遵义会议)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1945年: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民族工业萎缩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3年: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成功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提出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成功探索建设 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 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与《共同纲领》通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3年: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003年:神州五号载着杨利伟升上太空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2005年: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飞行任务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翟志刚成功实现太空行走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476年:欧洲中世纪开始(即进入封建时期),欧洲文化受到封建神学的钳制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16~18世纪:葡、西、荷兰、英国、法国的早期殖民扩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也属于资产阶级革命)1787年: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1789: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工人运动1832年: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议会改革)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70年~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1921~1928年:新经济政策(列宁)1925年: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6年开始: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定1947年: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89年:东欧剧变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表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二、中共创建时期 1919----1923三、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4----1927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五、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1937----1945六、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七、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时期) 1949----1956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九、文化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1966----1976十、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十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 1978----至今历史概念名词术语1、根本原因——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2、主要原因——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3、主观原因——指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起或参与者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因素.一般表现为目的,动机,决策,意愿,思想等具体的历史因素.4、客观原因——是指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原因.在历史学习中,客观原因一般表现为自然或社会环境(或形势)等方面。
5、直接原因——一般也是导火线,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6、历史作用——指一个事件所产生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必须对当时,对后世,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的发展都有影响。
例如,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对于当时的中国,对于后来的中国,对于整个亚洲革命事业乃至整个人类的革命事业都作出过贡献。
7、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
8、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它是比较稳定的,往往是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的,它是一种定论性的表述。
9、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10、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