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黑格尔与《法哲学原理》

第一讲:黑格尔与《法哲学原理》


现实的自由是一个体系
பைடு நூலகம்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康德:先验唯心主义。他提出批判哲学,代表作: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 批判》。 费希特: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作: 《人类知识学》。 谢林: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代表作:《先验 唯心论体系》、《艺术哲学》 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
黑格尔:批判的视角
对唯心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真正的存在是自然和肉体的人。 马克思:真正的存在不是精神,而是人类物质生活。基尔凯郭儿: 真正的存在于只有个体,哲学只关心个体的存在,而不是抽象的 存在。马克思从社会存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对神秘主义的批判,主要有叔本华,他斥责黑格尔的著作是蒙昧 主义(obscurantist)和虚假哲学(pseudo-philosophy )马克思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除了批判黑格尔思想的保守性外,也 把他的思想看作泛逻辑主义的神秘主义。 对国家主义的批判:罗素认为 ,如果黑格尔的国家学得到承认, “那么凡是可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国内暴政…就都有了借口”。萨 拜因认为,“对国家加以理想化,以及对市民社会给予道德上的 低评价,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都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政治上的独裁主 义”。黑格尔偏好国家胜过个体、权威胜过自由、法律胜过个体 权利、服从胜于反抗、君主胜过人民。
黑格尔的生平
《逻辑学》完成后,黑格尔进一步完成自己的体 系,他出版了《哲学全书纲要》,总结自己的理 论。随着黑格尔的影响越来越大,1818他被邀请到 当时普鲁士政治中心的柏林大学任教,并升为正 教授( full professor)。国王威廉三世(Frederick William III)表彰他对当局的贡献于1830年任命他 为柏林大学校长,这时黑格尔的影响达到顶峰。 1831年柏林发生霍乱,黑格尔先是逃出去,但回来 太早,结果被感染,几天后去时,时年61岁。
55445106 xingfuw@
电 办 授 《 话 公 课 法 : 室 教 哲 : 师 学 光 : 原 华 汪 理 楼 行 》 西 福 导 读 主 楼
2613
第一讲:黑格尔的生平与思想
(一)斯图加特时期,1770-1788年。幼年和中学时期; (二)图宾根时期,1788-1793年;图平根神学院学生,与谢 林、荷尔德林同学 (三)伯尔尼时期,1793-1796年;当家庭教师 (四)法兰克福时期,1797-1800年;家庭教师 (五)耶拿时期,1801-1806年;无俸讲师 (六)巴伐利亚时期,1807-1816年;《班堡日报》编辑,纽 伦堡中学校长 (七)海得堡时期,即1816-1818年;海德堡大学教授 (八)柏林时期,1818-1831年。柏林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 。1831年因霍乱去世,终年61岁
黑格尔的著作
生前出版的著作: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大小逻辑学) 《哲学全书》 《法哲学原理》 遗著: 《宗教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 录》《哲学史讲演录》
黑格尔的体系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 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 本原是理念,从意识到理念的发展是通过一 系列精神发展形式实现的。 《逻辑学》:黑格尔体系的基础。逻辑学研究世界的概念和理 念。理念是事物的本原,绝对精神的丰富性和系统性是通过哲 学概念之间演变实现的,把握它们的运动及其理性必然性的知 识称为思辨哲学,把握它们的方法称为辩证法。 应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绝对哲学 其中精神哲学包括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主观精神 阶段指个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灵魂、意识和自我 意识三个阶段。客观精神是指精神处在现实化或现实形式中发 展的阶段,《法哲学原理》的内容就属于精神或理念处地客观 精神阶段的发展。绝对精神指绝对理念获得其自身的精神形式, 包括艺术、宗教和哲学。
黑格尔学派解体
黑格尔去世后,他的学派就解体并出现两个截然对 立的支脉,即左派黑格尔主义和右派黑格尔主义( 又称为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右派自称 是黑格尔的嫡传,他们把黑格尔体系神学化,坚持 新教正统主义并把后拿破仑的社会秩序作为理性的 秩序。政治上是保守的。左派黑格尔主义,又称青 年黑格尔派从革命意义上理解黑格尔,从中得出无 神论和改革的结论。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属于青 年黑格尔派的一员。
黑格尔的生平
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一低级文官 家庭,从小学习勤奋,成绩很好,但并没有显示 特殊的天份。 神学院毕业后,黑格尔在伯尔尼等地做家庭教师 ,1801年在他的朋友谢林帮助下在耶拿大学得到 一个编外讲师 privatdozent. 他的讲课很受欢迎 ,后来被提升为正式的教授。1806年拿破伦征服 普鲁士,大学停办,黑格尔失去了教职。失去教 职的几年间,黑格尔到一个报纸做记者,最后任 纽伦堡中学校长。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代表自己 体系的《逻辑学》,因而得以于1816年在海德堡 大学重新获得大学教授职位
黑格尔的意义
哲学意义:黑格尔的哲学旨在对现代思想进行彻底重构,它的核心问 题是理性的同一如何可能。休谟认为,理性概念是模糊的,建立在这 个基础上的自然秩序是可疑的;卢梭认为,心灵的理性与头脑的理性 是对立的,康德认为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与审美理性是分立的,它们 对理性采取的是分而克之(divide and conquer)的态度。与此相反,黑 格尔相信理性是统一的,它应该可以克服时代精神的分裂,建立和解 的理性秩序,采取的基本方式是辩证逻辑。 政治意义:黑格尔哲学对宗教改革、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反思。 现代社会确立了个人自由和平等的主体意识。但是,这种主体性是矛 盾的,一方面它赋予个人以绝对的自由表达和追求自己生活目标的权 利,但是,它又瓦解了社会共同体,使个人原子化和价值的主观化。 哲学的任务在于确立人的生活的合理条件,重新把个人自由与公共自 由结合起来。相对于法国革命,黑格尔是保守的,反革命的。 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与黑格尔时代有相似性。今天的时代相对于文化 大革命也是一个“反革命”的时代,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意识得到充分 地承认,工业革命、都市化、商品化使人与人关系越来越陌生化、金 钱化、契约化,集体经济和威权社会的解体,社会越来越原子化。如 何重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和解成为时代的核 心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