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文化建设制度
(一)整体设计
1.坚持和谐自然、医蕴厚重、恬静温馨原则,医院提出整体规划,合理设置医院总体格局与局部协调统一,体现环境园林化、设备现代化病房家庭化服务人性化设计理念和要求。
2.机关职能部门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功能需求与环境文化融合互促,完善建设布局,硬件与软件协调同步发展。
3.根据患者、职工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反馈意见建议不断改善工作和诊疗环境条件。
4.各部门和科室对产品、标识、设备、服饰等进行统一布局。
(二)精心实施
1.按医学人文、医疗服务、特色文化等要求和大气舒适、明快的风格,改造或新建楼宇,对院区、道路、楼宇、病房等进行优化布局,制订医院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设配套方案。
2.完善和丰富医院医疗楼宇主题文化环境建设对门诊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取药区,住院大厅走廊、病房、医生办公室、护理站、治疗室、办公区域等地域,通过平面装饰、立体装饰等形式,突出医学人文主题,起到营造氛围弘扬历史、传播理念、崇尚医德、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彰显特色作用,形成统一格调。
3.按功能区域和为患者服务流程需求,简化就诊流程设置导医分流主动帮扶老弱病残、设立便民设施等,体现“绿化、美化、文化、
性化”设计要求,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愉悦人。
4.在医院重要位置建设体现院风、院训、院歌、专家群体等内容的主题文化墙在主干道命名并设计制作医院名医碑刻,制作统一灯箱,展示医院精神等核心价值,在院内各主要道路设立显示屏装置。
5.统一制作室内外各类告示、标牌,形成规范在走廊墙面会议室患者休息区病房等场所,布设绿植摆件、浮雕壁画或其他艺术品。
6.病区设置医德医风长廊,公示医德医风制度、监督员姓名照片、患者权利与义务;设置医学健康宣教展板,介绍科室学科特色、专家教授和医药保健知识等,推动健康宣教多样化。
7.适应现代特点,配合医院标识使用和各类人员服装改革,按规定着装和佩戴服饰、胸卡等,衣着整洁、适体,展示良好形象。
8.计划设计制作具有医院标识和元素的办公用品、用具餐具、各类包装、生活用车等,传递品牌价值和文化。
(三)确立规则
1.明确医院标识使用和佩戴权限,院标用于会议、庆典等场所和医院平面音像出版物,胸卡、服饰、礼品、纪念品等,不得更改图案和配色。
严禁各部门各科室设计制作和使用自创标识。
2.对各类引导与标识牌归口管理、属地监督,院统一制作,属地单位每周巡查一次,每月汇总上报一次,发现损坏及时更新,完好率不低于95%。
3.严禁私自更改院区各项环境文化设置,由医院后勤保障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各类变更申请,经统一报批、统一规划设计后方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