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东蛇山子学校——孙丹丹教材分析:《走进丽江》是一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丽江其他景观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找一名学生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对丽江留下的印象?生:“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板书:神奇而美丽)
2.找一名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生:在云南西北部。
(课件出示丽江位置)
二、精读课文,深化情感
1. 齐读第二个自然段。
2. 引导学生知道作者终于来到了丽江古城说“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引起好奇心想探索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接着默读
3.4 自然段,思考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 这两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哪些特点?哪些语句体现到了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边读边画出来。
2. 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1)生:“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作者最开始介绍了古城的什么?师:这句话说明了它的历史悠久
2)生:”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
师:古城街道是怎样的?板书(街道:色彩斑斓)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是形容颜色很多,非常显眼,非常美丽。
?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五花石铺成的色彩斑斓的街道上漫步,路的两边是依依的垂柳,走在这样的路上,是不是特别富有诗意,别有韵味!慢慢的睁开眼睛,再读一读这句话。
找两名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3)生:“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 简单了解川滇藏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地区的简称?(四川、云南、西藏)“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 都经过这里(板书: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从而突出了丽江古城的重要地位。
课文也举例说明了古城的重要地位。
师生共同概括这个自然段主要是讲了古城的重要地位。
3.第四段自然段写了古城怎样的奇特风貌呢?
生 1 ):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了解古城的布局特点。
生 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哪八个字来能体现出古城的奇特风貌?(板书: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是抓住了“小桥” 、“流水”“杨柳”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出一幅“家
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古城风貌。
观察31 页的插图,高原上有这样一座古城,的确很神奇。
4.(课件出示)对比“江南苏州”和“高原姑苏” ,的图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叫作" 高原姑苏。
从图中能感受到丽江特别壮美。
接着请同学们带着你对丽江的赞美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学生一起读“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5.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是怎样从古城说到雪山的?
生 1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白雪皑皑是什么意思,形容雪洁白。
学生能够知道这句话是以前学过的语文知识,叫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过渡句你读懂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一样神奇而美丽。
6.四个人一组来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想一想玉龙雪山的“神奇而美丽” 表现在哪些词句中?
生 1 ):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
(理解绵延就是连绵不断的意思,形容雪山非常长。
)
生 2 ):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先找学生说说昂然挺立是什么意思?(昂就是抬头,高高的样子,挺就是伸直。
)然后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昂然挺立能够突出山峰雄伟壮丽。
(板书:昂然挺立、峰峰相连、云腾雾绕)
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什么修辞方法。
作者把静态的山峰写成了活灵活现的正在飞腾的“玉龙,非常形象生动。
同时,这句话也道出了山名的由来。
作者还用了“蜿蜒”一词,强调了雪山的曲折。
就是要告诉我们玉龙雪山是如此的长而曲折啊!就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找学生有感情的来朗读这句话?找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生 3 ):主峰扇子陡, 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最后介绍的主峰,作者抓住“陡” “高”突出了主峰的特点,说明它是长江南岸第一峰。
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 师陈述:纳西人有个古老的传说,曾经有两位兄弟生活在这里,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与妖魔作战,死后化为巍峨的玉龙雪山,面对纳西人的兄弟我们应该动情地来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其实是公元三世纪居住在青藏高原的羌族人(古代西部的民族)逃避战乱来到这里,雪山融化的雪水留住了他们的脚步,傍水而居才有了古城和纳西族人,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母亲,我们应该深情地来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
7.除了古城和玉龙雪山,“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呢?
(板书:其他景观)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一一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一一香格里拉,,”。
(板书:泸沽湖,香格里拉,,)
让学生知道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这句话也是过渡句。
知道闻名遐迩是非常有名的意思。
8.香格里拉后面省略号的运用说明了丽江还有更多迷人的景观。
让学生说说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生:文笔山、黑龙潭、拉市海、束河古镇,,
一起欣赏丽江的景观。
(播放课件)
9.欣赏完图片引导学生来看看最后一个晚上作者邀月同游,他又感受到了什么
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思考:1.月色下的古
城给你什么感觉?(美丽,清幽、娴静)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
接着让学生读一读最后一句话,“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结尾处为什么用的是反问句?把它换成陈述句行不行?反问句强调了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0.师生回归全文,课文第一个自然段是总的概括,丽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2-6)段作者带我们游览了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和其他自然景观。
(板书:神奇而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在月色溶溶的晚上,感怀美景醉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让学生谈谈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丽江?你有什么话想对丽江说?
(生自主发言)
师小结:听着同学们赞美丽江,我不由得想起郭沫若先生写的一幅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丽江只是祖国大
地山河的一角,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有空能多走走,多看看。
记住那一道道美的风景线,同时也记住孕育那些美丽风景线的母亲。
让我们带着对丽江美景的理解再齐读课题“走进丽江”。
四、布置作业,积累词语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小组合作为丽江写个广告宣传词,把丽江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告诉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1)神奇而美丽
((2-6)r街道色彩斑斓]神
丽江古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奇
1城依水存水随城在而
7.走进丽江<
(昂然挺立>美
玉龙雪山Y峰峰相连丽L云腾雾绕
其他景观:泸沽湖、香格里拉,, < (7)感怀美景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