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棕榈油行业分析报告1、主产国棕榈油库存重建,或将领跌植物油1.1、下半年棕榈油产量压力将加大2015-2016年期间全球发生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东南亚棕榈油两大主产国马来西亚与印尼出现减产,马来西亚减产程度更为严重,而在厄尔尼诺现象消散后,棕榈油产量通常有半年左右的恢复期,但马来西亚的恢复进度却超乎寻常的缓慢,相比之下,印尼自去年四季度产量基本恢复正常。
马来西亚供需数据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今年4-5月该国棕榈油单产水平仍然低于2008-2015年的平均值,这出乎了市场的预料,成为棕榈油期价5月份出现反弹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单产季节性规律上看,6月份因处于斋月,通常工作时间缩短,单产提高并不明显,但在第三季度单产将季节性提升。
1.1.1、上半年降雨将提振棕榈油产量,特别是第四季度油棕树作物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树种,对降雨十分敏感,一般来说,降雨越多越有利于棕榈油产量的提升,反之产量就越低,这就是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棕榈油影响显著的原因。
不过降雨对棕榈油单产的影响并不是同步的,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一定的反作用。
例如当期降雨量过多,棕榈果含油率则会出现下降,并且也会影响到采摘工作,从而对单产呈现一定负面影响。
但降雨量对于长期的棕榈油单产呈明显的正向影响,这点没有争议。
因棕榈油单产有季节性规律,我们利用马来西亚月度单产距平值与该国月度降雨量做对比,发现当期降雨与之后8-10个月的单产关系最为密切,而降雨对半年之内的单产影响表现并不显著。
如果利用实际单产与降雨做相关分析,中短期内甚至会出现负相关,而长期则有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滞后10个月左右最高达到0.63。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算,往前推10个月,自去年10月开始马来西亚降雨基本摆脱厄尔尼诺现象的困扰,但也仅较正常水平略高,12月份还低于正常值,从今年开始,马来西亚降雨整体明显增多。
从降雨对单产影响角度推断,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幅更多的体现在第四季度,第三季度产量虽会季节性回升,但增幅和恢复程度或将没有早先预估的那么大,总体来看,在上个季度降雨过多对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起到的是制约效应,但对于下半年尤其是年底产量则是明确的利多。
鉴于马来西亚产量增加幅度能否达到预期对于行情产生的影响较大,下面对不利于产量增加的因素进行分析。
1.1.2、阻碍产量增加的因素之一:面积增幅放缓制约油棕树是多年生植物,种植后的前3年属未成熟阶段,并不生产棕榈油,超过4年才能进入大规模收获,并且产量迅速增长,至成年阶段达到峰值,19年以后开始老化并且单产降低,有可能被砍掉重植。
马来西亚油棕树种植面积增速放缓是制约该国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2016年底该国种植面积增速同比更是降至1.7%。
从未成熟油棕树面积占比来看,由于2013-2014年占比出现下降,说明新植速度放缓,这意味着2016-2017年进入成熟期的油棕树数量减少,较2014-2015年同比增加的情况不同。
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的产量与单产数据反推月度有效面积,可以看出2016年3-9月间面积甚至要低于上年同期,而2015年底面积下滑明显,或与彼时价格低廉淘汰老树有关,并且跟图3中2015年底未成熟面积占比提高相吻合,由此推断,2018年下半年后的有效面积将出现显著的增加,但2017年下半年面积变化则对棕榈油产量提升带来一定制约。
1.1.3、阻碍产量增加的因素之二:种植园劳动力不足马来西亚种植业引进外籍劳工由来已久,这些外籍劳工主要来东南亚邻国,其中印尼劳工占据棕榈种植园70%的份额,由于马来西亚实施了较为严格的劳工准入制度,非马来西亚公民在劳动力中占比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下降三年,合法劳工无法满足马来西亚棕榈种植园对于人力的需求。
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工属于非法外劳,仍然以印尼人居多,通常从边界进入到马来西亚,造成一定社会问题,马来西亚对此进行过严厉的清理。
因马来西亚的薪水高于印尼,非法劳工仍然存在,但自2015年初以来,令吉相对印尼盾的汇率下跌超过10%,另外印尼新种植园开辟速度快,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同样降低了印尼到马来西亚的劳动力供应。
过去几个月马来西亚劳动力严重短缺,已经影响到棕榈油的生产,未来7-11月棕榈油生产达到高峰期,眼下的形势难以吸引到更多印尼劳工,可能造成成熟的棕榈果串烂在地里无法收集,造成出油率下降,或将使棕榈油产量潜力下降5%-10%。
当然除非马政府在未来放宽外籍劳工移民政策。
1.1.4、阻碍产量增加的因素之三:树龄结构老化马来西亚很多油棕树是上世纪末大量种植的,树龄结构恶化是该国棕榈油行业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根据《油世界》报道,截止2016年底,成熟油棕树中约21%的树龄超过21年,13.4%的树龄介于21-25年之间,另有7.3%的棕榈树龄在25年以上。
树龄结构老化是该国单产低于潜力水平的原因之一。
2008年马来西亚全年单产可以达到4.08吨/公顷,随后逐步下降,2011年出现偏弱拉尼娜的情况下也仅达到4.02吨/公顷,2012-2015年维持在3.86-3.76吨/公顷水平,去年则因厄尔尼诺大幅下降。
今年前5个月单产达到1.28吨/公顷,仍低于2015年的1.35吨/公顷。
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尝试通过补贴的形式来鼓励种植者淘汰25年以上油棕树,表示2010年至2020年间准备了17.5亿马币拨款,作为油棕小园主种植新的或翻种油棕树的计划用途,力度大约为160美元/月/公顷,但至今效果有限,除2015年沙捞越州有明显翻种外,其余各主产区变化不大,树龄结构老化仍然是未来一到两年内困扰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增长的因素。
1.1.5、马来西亚产量增幅将在第四季度扩大综合考虑,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会在三季度继续恢复,但可能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样高产,较去年同期增加65万吨,料低于2014/15年度同期,第四季度产量潜力得到一定释放,较第三季度仅季节性微降,不过比去年同比增幅料扩大至80万吨以上。
2017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有望达到2,010万吨以上,较2016年提高280万吨。
而接下来的2018年产量将再创新高,《油世界》预估达到2,110万吨。
印尼虽然是全球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但该国数据极不透明,并且产量规律性较差。
根据路透社调查,该国棕榈油产量自去年10月开始超越去年同期,并且第四季度反季节增长,今年前5个月该国棕榈油产量同比大幅增加了35%。
另一家机构《油世界》则预估2017年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3,560万吨,同比去年增加350万吨,但增量主要是上半年提供,未来第三、第四季度棕榈油增速较明显放缓,因此下半年新增压力在减轻。
但与马来西亚相比,印尼可扩张面积更大,树龄结构更具活力,两者单产差距在缩小,未来产量潜力仍然较大。
1.2、下半年棕榈油出口继续好转,对价格起一定支撑作用棕榈油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单产超高、价格低廉是其特点,因此深受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的欢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消费量占比超过50%。
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棕榈油并不是首选,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地区食用消费量很低,多用做油脂化工、生物燃料等工业用途。
在我国,棕榈油的工业消费尚未大力开发,而食用领域用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仅占14%。
印度、欧盟与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进口国。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印度进口量尚处在增长阶段,是拉动棕榈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进口量则逐步降低,在工业消费兴起前难以逆转颓势,而欧盟需求相对稳定,进口难以有较大增量。
1.2.1、印度下半年植物油进口量增幅扩大,但关税存上调风险因棕榈油价格反弹、本国大豆产量增加和去年底“废钞”运动,去年下半年印度植物油进口量呈现下降,特别是去年四季度降幅更为明显。
自今年开始情况有所好转,特别是棕榈油价格的下跌,使印度植物油进口量得到一定恢复,据《油世界》统计,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印度主要植物油进口量同比下降6.6%,较上个季度降幅缩小9个百分点,特别是棕榈油减幅下降至7.5万吨。
根据印度炼油协会公布的数据,2月开始印度棕榈油进口同比出现增加,1-5月棕榈油进口总量360.9万吨,同比增加30.4万吨。
从马来西亚当地船运机构统计的数字看,6月前25日进口量环比上月基本持平,整体看,上半年印度进口量略超过我们上个季度预估的同比增加20-30万吨的水平。
印度是植物油消费大国,但从人均的角度看该国尚有较大发展潜力,2007/08年以来印度人均植物油消费增速加快,与中国90年代末发展轨迹较为相似,当前接近我国2004/05年水平。
随着印度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未来几年内该国植物油消费大体保持一定量的刚需增长,印度2016/17年度植物油消费增量因“废钞”抑制数月而放缓,《油世界》预计由上年度的增加120万吨下降至80万吨,但主要的下降来自上半年度,并且将有助于始于今年四季度的2017/18年度植物油消费增加。
从印度国内植物油库存来看,二季度进口增长使库存回升,但仍低于过去两年水平,并且主要是流通库存增加,而港口库存增长有限。
种种迹象均表明下半年植物油进口量将会出现增加,而增长主要来自棕榈油,考虑到上年度基数较低,我们预计同比增幅在80-100万吨左右。
尽管我们对印度下半年植物油进口较为乐观,但也有不确定因素存在,主要的风险来自于进口关税是否上调。
印度国内农业正在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主要因国际粮价的下降,尽管政府大幅上调了部分作物的最低保护价,但由于保护价远高于市场价,而政府控制力与行动力又弱于中国,导致油籽实际价格仍低于政府支撑价,引发农户进行大规模抗议。
要保粮价就会进一步削弱印度国内油籽压榨商竞争力,更加难以抵挡来自印尼、马来西亚与阿根廷等国家的便宜植物油。
去年由于印度大豆产量激增,豆油进口一度同比大幅降低,去年10月-今年3月进口同比下降43.5%,但随着国际豆油价格下降,4-5月豆油进口逐步增加,5月甚至同比增加接近一倍。
有政界势力的农业团体要求政府上调进口关税,提振国内油籽压榨商的利润。
行业机构印度炼油协会(SEA)已经恳求政府将天然植物油进口关税上调至20%,将精炼植物油进口关税上调至35%,目前二者关税分别为7.5%和12.5%。
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将有可能上调进口关税来稳定农业。
1.2.2、我国棕榈油消费增长乏力,整体进口量料不会明显增加我国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限制进口融资后,棕榈油进口量开始回归需求本质,除一少部分刚需进口外,基本上都是进口利润驱动。
国内进口商过于垄断,对主要出口国当地出口商具有一定买方势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棕榈油进口利润常态为负这一状况,从而进口量受到一定限制,只有在进口利润连续-100元/吨以内,并持续一定时间才能使进口量有明显的增加。
需求是决定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及进口利润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