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案件
情节较轻:(1)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纠纷引起, 双方均有过错的;(2)在校学生之间发生殴打行为尚未 造成严重后果的;(3)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 事前过错行为引起且后果较轻的;(4)伤害后果明显轻 微的。
感谢下载
13
(四)伤害案件的调解要求
1、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的行为,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
个要素的问题,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发生的什么事情、涉及的哪些人员以及 前因和后果。
四是笔录材料中不要滥用括号。
五是作出的询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确
认无误后,让其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讯 问人也应在笔录上签名。
六是笔录要规范,字迹要清楚。
感谢下载
10
六、法律依据
目前,办理这类案件的法律依 据除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以外,可供借鉴的法 律还有《公安机关办理轻伤害 案件规定》、《人体鉴定标准 》等,这些法律法规只是笼统 的、概括性的对该类案件做了 一些规定,而我们在执法实践 中会碰到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形
(1)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 有过错的;(2)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 害他人身体的;(3)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 过错行为引起的;(4)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调解处理:
(1)雇凶伤害他人的;(2)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 3)寻衅滋事的;(4)聚众斗殴的;(5)累犯;(6)多 次伤害他人身体的;(7)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
5、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的,不予处罚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 安机关应当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处罚, 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民事诉讼。
感谢下载
15
谢谢
感谢下载
16
.
(二)调查取证的要求
调查取证应依法按程序进行,全面、及时、客观、真实 地收集、调取证据材料,及时对当事人进行询问,做到对 全案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
感谢下载
7
(三)调查取证的具体做法
1、询问嫌疑人。
2、询问被害人。
3、询问目击证人。
4、收集固定好有关犯罪后果情况的证据, 如鉴定结论。
(1)对被造成伤害的人,公安机关要按要求及时开具给被 伤害人的伤检鉴定委托书。
感谢下载
5
四、故意伤害案件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第一现场处置工作规范。
(二)强化证据意识全面细致取证。
(三)注重办案策略把握主动。
(四)整合社会调解资源,充分发挥民调组 织作用。
感谢下载
6
五、现场处置和调查取证
(一)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伤害案件,在接到报警后我 们要立即赶赴现场,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应做好以下处置 工作: (1)立即制止伤害行为。 (2)组织救治伤员。 (3)对发案现场进行现场勘验,提取痕迹物证。(4) 追查嫌疑人或采取措施控制嫌疑人。(5)查找目击证人 ,收集、固定证据。
(2)对伤情比较复杂,不具备即时进行鉴定条件的,应当 在受委托之日起7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文书。
(3)对影响组织、器官功能或者伤情复杂。,一时难以进 行鉴定的,待伤情稳定后及时提出鉴定意见,并出具鉴定 文书。
感谢下载
8
5、对提取的痕迹物证进行辩认、鉴定等 工作,不能因有口供而怕麻烦,忽视此项 工作,这在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
。
感谢下载
11
七、伤害案件的处理
(一)被害人伤情构成重伤或者死亡,需要 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依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采取措施拘留、 提捕、移送起诉。
(二)故意伤害(轻伤)案件,也应当依法 采取措施、移送起诉,最后由法院定罪处 刑。
感谢下载
12
(三)对故意伤害造成轻微伤或无伤的(含殴打他人案件 )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 条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1)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2)殴打、伤害残疾人、孕 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3) 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1、主观方面要求伤害行为人是“故意 ”。 2、实施“伤害”行为是伤害案件最基本的特征。 3、伤害行为侵害对象的特定性(注意与寻衅滋事
的区别)。
4、“故意伤害与殴打他人”是指行为,而不是结 果。
感谢下载
4
三、案件办理难点
一是调查取证难。 二是法医鉴定缓慢或不明确。 三是医疗费用赔偿难。 四是法规政策模糊实际操作难。 五是容易引发信访投诉。
浅析基层办案单位办理 故意伤害案件的难点和对策
感谢下载
1
感谢下载
2
一、对故意伤害的认识
故意伤害案件,从表现形式上分有伤害致死 、重伤、轻伤、轻微伤及不构成轻微伤五种 形式,既属于刑事案件范畴,又属于治安案 件范畴。而殴打他人仅限于治安案件,表现 形式上有轻微伤、不构成轻微伤两种。
感谢下载
3
二、故意伤害的特征
感谢下载
14
3、调解处理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自愿、 及时”的原则,注重教育和疏导,化解矛盾。“及 时”并不是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事实未查清,就 进入漫长的调解程序。这样只能调而又调。而是严 格按规定的调解时限进行。
4、当事人中有未成年人的,调解时未成年当事 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在场。调解原则上为 一次,必要时可以加一次。
6、关于讯(询)问这个环节上要提请大 家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无执法资格的人员 不得参与办案。任何卷宗中都不能出现实习学员或无 执法资格人员制作的讯问、询问材料。
感谢下载
9
二是执法人员应向被询问的人员出示证件表
明身份,并在笔录上把这个情况记载清楚 。
三是进行询问时,通过询问,要力求弄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