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言 体验情感 升华思想
摘 要 本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尝试运用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理解题目所蕴
含的深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使学
生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畏无私、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关键词 感悟语言 体验情感 升华思想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文本
(一)谈话导入:从前有个村庄,村里有座窄窄的木桥,
但就是这座又窄又不结实的普通的木桥,却在洪水来临时成了一
座生命桥、希望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穿过时空,走进那
个特殊的黎明,一起去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可怕的一幕。
(二)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略读第1—2自然段,感受洪水的肆虐
(一)指读、交流读后感悟。
(二)出示句子练习
1.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b.黎明的时候,雨大了。
2.a.洪水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
当。
b.洪水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原句运用比喻修辞,笔调凝重,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
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
3.过渡:洪水的突然来袭,把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
踩进了水里,这时的人们会怎样呢?
三、细读第3—6自然段,感悟情况的危急
(一)自由读、交流。
(二)如果用一个词或成语来形容这被惊醒了的一百多号人,你想
到了哪些词?(惊慌失措、惊恐不安……),体会读,读出人们的惊慌
失措!
(三)投影出示重点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自由读、交流体会。
2.点拨: 哪个词最能说明洪水的“放肆”?从“跳舞”
这个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这里把洪水当作什么什么写? 引导读
第5自然段:“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启发学生抓住“狞
笑”理解拟人——把洪水当作魔鬼来写。)
追问:a、这里把洪水当作魔鬼来写,突出了什么?
b、雨大、雨急、洪水的来势凶猛意味着什么?
3.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的险情和人们
的紧张。
师: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
贵的。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是啊,当灾难降临时,
求生是人的本能。于是,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成了全村一百多号
人的生命桥。当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
有一个人早已站在了木桥前,他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
四、精读第7--23自然段,体悟人物形象
(一)交流板书:拥戴。师:什么叫“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到村
民的拥戴呢?(为村、村民着想,办实事……)
(二)投影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从“他像一座山”你读懂了什
么?(老汉像山一样高大、威严、沉稳,是人们的靠山。)“老汉不说
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师:于是,老汉就怎么说?怎么做?再读第9至23自然段,划出老汉
说的和做的词句,有感受的还可以把主要的感受写在旁边,再试着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班内交流点拨。
1.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
边!”这句话为什么使你感动?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汉的这种做
法,你想用哪个词?(先人后己、克己奉公……)
2.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
算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出示句子练习: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个
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个
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很凶。
(“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更能写出老汉动作果断,不
容质疑!)
c、练读,读出老汉的凶和果敢。
d、师: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老汉知道自己揪出来的是谁
吗?
e、师:对!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同学们,把儿子揪出来排在后边就意味着死的危险更大,老汉为什
么非要把儿子揪出来?难道老汉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a、交流出示: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
木桥。
b、哪个词更能体现出父亲爱儿子?(推)
c、同学们,这时的桥已经开始——发抖,已经开始痛苦地——呻
吟。这一推就推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全部的爱,推出了一位父亲在
生死关头对儿子的那种深沉而特别的爱。
d、还从哪看出父亲爱儿子?
出示: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老汉可能会喊什么?
(四)引读重点段。
这个受人拥戴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自己的儿子一起被洪水
吞没了。
1.其实,就在这座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
之,但是——(学生读第7、8自然段。)
2.其实,就在这座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
之,但是——(学生读第10自然段。)
3.其实,就在这座木桥前,在没胸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放儿子
一走了之,但是——(学生读读第15自然段。)
4.其实,就在这座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
—(学生读第21—23自然段。)
五、朗诵24—27自然段,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一)师配乐朗诵24—27自然段。
(二)祭奠时,老太太会说些什么呢?
(三)那些搀扶着老太太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样哭诉呢?
(四)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汉的坟前,你又想怎样赞颂这位老
共产党员呢?
师:同学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
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虽然这座桥塌了,但是另一座更加高大雄
伟的桥却在人们心中永远树了起来,他就是——老支书,那个全村
人都拥戴的——老支书,那个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
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血肉之驱为群众
筑起了一座生命的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起了一座共产党员联
系群众的希望桥!
作者简介:郭银龙,汉族,小教高级,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五年级
语文教师,曾获山西省教学能手、太原市高造诣学科带头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