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声甘州(柳永)

八声甘州(柳永)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 干处,正恁凝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 韵译 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郎。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 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 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 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 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 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 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 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 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何事——心思?(归也未能归,住又如何住?) 神态?(四顾茫然) 感叹:行踪无定,漂泊流离
悲呼:人生坎坷,仕途失意 心灵上的创伤,肉体上的折 磨难以诉诸言语 ——含蓄动人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 际识归舟。
•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 设想佳人思念游子,登高盼归,转换角度,推 已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这是更深 •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 谢眺曾有诗句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树。”柳永加上“误几回”,焦灼情感较原诗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望、误、识 ——传神 更强烈。 •传情,凝练真切地勾画出妻子的情感变化(盼夫 温庭筠《梦江南》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时的焦急 —误认时的惊喜—觉察后的失望)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 洲。”也可以移来理解佳人长望之情状。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写出高远的景色和开阔博大的形 象,具有盛唐博大高远的气象。以上 写仰望,往下转写俯视。
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 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 楼头所见,寄寓了词人意气销损,然而又 羁旅他乡的心灵苦难。描绘出了苍茫景象 和雄浑意境。 “西风”变“霜风“更有明 显的凄冷感。情景交融,惨淡悲感之情皆 寓其中。
善于用“领字”生发句意: •“对”字领起,
•“渐”字承上启下。
•“望”字兴起思乡之情,
•又以“叹”字转到自身处境,
•最后从“想”字生发出对方,并对 照自己。
分析拓展: 1、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 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 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在感叹时光的消逝是写景,且
寄予着悲秋的感情。
••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更传达出孤寂无 词人化用前人语句,可谓言外有意,思乡 奈、无处可以诉说衷肠的痛苦。 之情难以抑制,却苦于无人理解,无处诉 说。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寓作 •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原本于晚唐诗 者年华虚度、功名无就的痛苦。写流水无 人高蟾《秋月北固晚望》的“何事满江惆 情,反托词人的痛苦心情。 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 《论语》里亦有:“子在川上曰:‘逝者 • 如斯夫,不舍昼夜”。 江水本不能语,而柳永写其“无语”好像 是它原本能语,只是现在承载太多,已无 • 中唐诗人韩琼的《暮春浐水送别》 :“行 处可说,已不知从何说起,唯有默默东流。 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 得“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 西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 有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 甜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为对方设想自己,抒发怀人之情,以增
添一层曲折。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杆”,与“对”,与 “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 “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 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 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 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 折动人。
羁旅漂泊、抒发感慨。 秋色的萧瑟凄凉。 气势磅礴,境界开阔。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起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以“对“字领 起,写清秋暮雨,清澈如洗。“潇潇”、“洒”不仅状秋 雨之动势,且描绘出秋雨之声。“洗”写秋雨之结果,无 不间接传达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凄凉的气氛,着力展开了一 幅雨后暮景图。 • 虽然雨后的黄昏天高气清,悲愁却随之袭上心头。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
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
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
八声,属慢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
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
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 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补写思乡之意出 “不忍”是因为在登临时想到自己年岁 自羁旅之苦。表现了仕途失意的寂寞和感伤。 老大、落拓无成,心情悲伤;如果登临时, • 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 再望见远方的山水,勾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其生活之潦倒、 行踪之无着、内心之酸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 归家的念头就会难以收拾,内心增添一份悲 真是“欲说还休”。 伤。那为什么还长年漂泊在外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