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专题[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专题讲义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五言、七言。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单调只有一段。

词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是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新乐府创于初唐。

⑤题目·词牌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古诗题材面面观1、山水田园诗(1)代表人物:陶渊明(东晋)、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维、孟浩然(唐代)。

(2)情感:热爱自然;对宁静、淡泊的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

(3)常见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1)有声有色;(2)情景交融,用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时间特征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画。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边塞军旅诗(1)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2)意象:(物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等;(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剑飞、马走;(地名)碛西、轮台、龟兹(qiū‘cí)、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等;(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等。

(人物有汉代情节)霍去病、卫青、李广、班超、马援等。

(3)主要情感:慷慨从戎、久戍思乡、建功立业、生活艰苦、痛恨庸将、献身精神等。

例: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请简析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

答:此诗写出了将士杀敌、战斗激烈、伤亡惨重的情景,并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亲人对将士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同情。

3、托物言志(1)内容:借事物来象征、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2)方法:抓住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挖掘物象的精神品质;(3)写作技巧:(修辞)拟人、比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描写)正面、侧面。

(1)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唐】元稹(七中实验13-14学年1月考)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绕”字写出了菊花_美丽盛开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流连忘返的情态。

(2分)(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分)菊花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4、送别怀人诗(1)常见意象: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灞桥、酒、阳关;(2)情感:依依不舍;思念牵挂;安慰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3)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想象、虚实相生;衬托、烘托。

秋夜曲(唐)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最后一句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

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2分)答: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

(1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1分)2、“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有哪些作用?(2分)答:照应诗题;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和难耐的寂寞(1分)。

5、羁旅思乡诗(1)意象:月、雁、危楼、书信;(2)情感:羁旅孤寂、恋家怀人、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3)手法:借景抒情;即事写情;虚实相生等。

乡思(李觏gòu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的三四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答:“已”“还”写出了障碍重叠,思归不得的怨恨之情。

(2)该诗在构思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此法有何妙处?答:层层推进,表现乡思之情的强烈。

6、咏史怀古(1)题目往往有“咏史”“怀古”“览古”字样;(2)结构一般是:临故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金陵驿二首·其一(七中育才12-13年度12月考)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被元军攻破四年之久。

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时作。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浮,不知飘向哪里。

蕴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情。

2、“旧家燕子傍谁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傍”字的妙处。

(2分)傍:依傍,以前的燕子现在依靠谁家栖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之情。

三、欣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一)(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

(2)常见人物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3)意象: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名词(景、物、事、人);意境:意象组合达到的境界或氛围。

真题链接:(1)采莲曲王昌龄(树德2014届中考模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全诗,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2分)(人物形象)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注意:联系诗句作答。

1.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2分)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

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2)竹(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新绿。

1、本诗写了竹怎样的形象?(四字词概括)傲然风雪、坚韧不拔,虽经历风雪,仍然带给人间新绿。

(3)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树德2014届一诊模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物象)答:1)姿态巧:花瓣如蝶翅般轻盈;2)颜色巧:花朵虽小,猩红如染,鲜艳美丽。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六、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二)(1)注意实词、虚词:动词(“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注意活用(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形容词的活用(雨肥梅子);色彩词的画面感和鲜明节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叠词的音韵美(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数量词的妙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副词与连词(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炼字题答题要点与步骤解释本字(表层、深层)——分析此字描写的景象——手法(是否叠词、色彩词、活用)——营造的意境——情感(3)赏析句子的要点与步骤弄懂意思、情感——语言特点(倒装、对仗、互文)——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句子的位置(首句点题、奠定基调;中间句承上启下;尾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含蓄隽永)(4)诗眼: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生动性、概括性词句。

怎么找?强烈情感词、妙用修辞处、动词频率高。

(3)村夜白居易(七中实验)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炼字)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a.叠词,音韵美(节奏美),朗朗上口;b.“苍苍”点明季节,写出秋色浓重;c.“切切”写出了虫声细密,渲染夜的凄清。

(4)秋浦途中(1)杜牧(七中中考模拟)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2)无?(1)秋浦,唐时池州,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2)杜陵,诗人家乡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2分)(1)叠词,音韵美;(2)写出了秋风、秋雨交织的凄清的情景,渲染了秋天的萧索,表达自己被贬异地、羁旅在外的悲凉。

(5)北陂杏花王安石(树德13-14上半学期半期考试)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