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论文
导读: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
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
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寓教于乐,是幼
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法;分析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
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己的
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
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
一、有效使用玩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玩教具是实施科学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
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和玩教具是他们认识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重要
特征和学习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
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紧紧抓住幼儿对动
画的特殊喜好,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
音乐活动《小月亮》一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创设情境,
拓展幼儿思维空间,使教学活动丰富生动,处处引人入胜。多媒体的
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技术,营造了一种星空多彩的氛围,为幼儿学
习歌曲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课件中小月亮在天空中停停走走,
还时不时地向孩子们眨眨眼睛,歌词“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和
画面相得益彰,让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同时又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
歌曲中和小月亮做游戏时活泼有趣的氛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及赏识教育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正常
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人格具有功能性特征,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
的根源之一”。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
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
乐观、合作的态度”情感教育目标。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格及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
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幼儿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脆弱,经不起挫
折,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及认同。正如埃里克森的
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正常心理需要
得不到满足,将直接会影响到其成人心理素质成长发展过程,甚至出
现某些心理缺陷,如:自信心不足,社交障碍、焦虑过度等。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1.抓教学常规,强调一个“实”。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幼儿园,
教师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陈旧。面对这一实情,我们首先把主要
力量集中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抓基础,重能
力,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变化上花功夫。
由于切合实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变化非常显著,近几年,在办园模
式上有了较大进步。其次,教学常规不要过于繁琐,必须精要易行、
方便操作。几年来,我们一直这样去做,领导觉得教学常规便于抓、
便于管,教师认为具体实在、好实行。切忌为抓常规而抓常规,搞成
形式主义。
2.抓教学常规,坚持一个“恒”。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
始无终。而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风四日雨,虎头蛇尾,形
成一个“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局面。我们深知其中
的厉害关系,如果园领导对一项工作没有恒心,那么,作为教师就没
有持之以恒遵守“规矩”的毅力,就很难使自己形成严谨踏实的教风。
四、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
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
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
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
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某某,刚入园的第一天,他
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
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
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
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
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
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
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
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
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
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
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
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
地位。
五、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
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
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
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
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
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
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
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
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
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
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
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
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
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
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
“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
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
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操作、反
复实践中形成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
好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
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培养起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掌握正确的生
活技能和方法,不断提高自我服务的水平。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论文】
1.幼儿教育专业论文
2.幼儿教育美育论文
3.幼儿教育指南论文
4.幼儿教育论文
5.幼儿教育师德论文
6.幼儿教育案例论文
7.幼儿教育美术论文
8.学前幼儿教育毕业论文
上文是关于幼儿教育案例分析论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
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