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3.仿照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词,说说在自己的学校里,同学们又会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第2题:拼一拼,写出同音字。
3.完成作业本第3题:读词语,按要求归类。
4.引读第1自然段:这段中,我们认识了一所美丽的边疆小学,看到了学生们上学时的欢快情景。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凤” “洁白”。看插图认识“铜钟”“凤尾竹”。
(3)这么美丽而可爱的地方,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他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吧。
【板块二】自学字词,试读课文。
1.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咱们自己的校园美不美呢?这两所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现在,请同学们亲自去文中走一趟,转一圈去找找答案吧。
2.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重点拼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读第二遍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读第三遍时,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反馈。
(1)课文先写( ),再写( ),
最后写(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随机出示每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指名读,正音、巩固。
4.默读课文: 这所学校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先画出词句,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习重点
1.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2.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3.仿照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词,说说在自己的学校里,同学们又会做些什么。
学习难点
1.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仿照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词,说说在自己的学校里,同学们又会做些什么。
核心任务
1.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学习难点
了解这所边疆小学学生的学习生。。
核心任务
1.学习生字新词。
2.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欣赏《爱我中华》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山坡和坪坝及山间小路上出现的四个民族图片。
(1)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族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2)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相机出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3)指名领读。齐读。
(4)出示第4页资料袋,看如连一连。
2.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揭示课题)
3.出示第四段“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学生练习写字,展评。
4.完成作业本第1题: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了解这所边疆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仿照课文的写法,借助提示词,说说在自己的学校里,同学们又会做些什么。
预设答案:
响铃的方式有所不同......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有……”
学生们居住的地点也各不相同,“从……”
上课的环境也有所不同“最有趣的是,......”
学生们的穿戴、语言也不一样(见课后资料袋,课文中的插图也可看出。)
【板块三】学习第1段。
1.出示第一、二句。
(1)看图了解“绒球花”“太阳花”。
闪亮的霓虹灯把节日的大街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万紫千红的鲜花把春天打扮得绚丽多彩。
五彩斑斓的焰火表演,把整个夜空装扮得绚丽多彩。
3.尽管他们有那么多的“不同”,但他们来到同一所小学,在同一间教室学习,成了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们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同学们找一找。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注意“向”的用法。
(2)各式各样的服装,也成了上学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3)想不想也走在这上学的路上呀,想象着画面,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4)虽然大家的民族不同,但都成为了好朋友,可见各民族相处得很团结和睦呀
2.出示第3句,理解绚丽多彩。
(1)指名读。
(2)句式:那( ),把( )打扮得绚丽多彩。
【板块二】分段读议,体会情感。
1.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口(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2.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听到上课的铃声后,都聚集在同一间教室学习,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用括号画出一对反义词。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3.了解这所边疆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灵南小学三上语文备课稿
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积累。
4.出示最后一段第一句话做小结:“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板块四】写生字。
1.出示生字。
(1)来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见见面吧。
(2)根据结构,可以将生字分成两个大组,分别是上下和左右结构。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服”和“装”
“服”字,注意右旁第一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横钩。
“装”字上半部分是强壮的”壮”,不要写成奖状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