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法制教育课讲稿.pdf

2020年整理法制教育课讲稿.pdf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杜绝违法犯罪
法制副校长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一堂法制课,在上课之前,有一个问题我提出来给大家思考:学校是神圣的知识殿堂,监狱是肮脏聚集之地,这两个地方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那么从学校到监狱究竟远不远?我希望大家带着问号认真听我的讲课,相信等课讲完了,对这个问题,聪明的同学们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

那么请听下面这个案例:
前不久,有同学到学校交课外活动费时,老师要求学生在报名费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说以前发现有同学使用假币,在人民币上签上名字有及时找到假币的主人。

当看到妈妈把给他的新钞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时,这个同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知道,这种在人民币上签字的行为是否违法。

同学们,你们说呢?
是啊,这位老师要学生在人民币上签名字,不但严重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为严重的,它是一种污染人民币的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有故意毁损人民币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显然,老师让学生在人民币上面涂写、签名属于破坏人民币的行为。

按照上述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这位老师给予警告处罚,并对其罚了款。

同学们看,就这样一个很随意的行为,一不小心就让老师触犯了法律。

我们还能说法律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吗?
根据民警叔叔办案的经验和一些调查来看,现在犯罪行为正在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

你们知道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是什么吗?这个全世界公认的第三大公害就是少年犯罪!
某市对在押的267名未成年罪犯进行调查显示,14岁犯罪的有41人,占15.4%;15岁犯罪的有78人,占29.2%;16岁犯罪的有116人,占43.4%;17岁犯罪的有29人,占10.9%。

也就是说十五六岁的未成年犯罪占71.6%,这个年龄段被称为“易发犯罪的高危年龄”又称“犯罪年龄”,且“犯罪年龄”中出现的犯罪行为具有随意性、有暴力倾向和不计后果等特点。

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小学学生。

你们也会进入到14到16岁这样一个危险区间。

如果在这个时期内不把握住自己,那么就会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不但毁了自己,对社会也是个巨大的损失。

通过对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犯罪少年通常有两个特点,性格自私和没有社会责任感,造成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出了问题,孩子们本来在生理和心理上就不成熟,他们总是以父母等大人为榜样,品行不良的父母容易让孩子也形成不好的习惯、扭曲的人格和不良的品行,对孩子一味娇生惯养也会造成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太原市少年科技城不断遭受破坏,报警按钮、疏散应急灯、引导音响等每天都有损失,一次展品被盗损失3000元,作案的竟是一个少年盗窃团伙。

他们多是家庭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在家任性妄为惯了,不知不觉就放纵自己在社会上也胡作非为起来。

同学们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殊不知,过度的呵护对同学们的成长毫无益处,反而会害了你们啊。

在这里,我向大家提一个建议,同学们回家后,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人都召集拢来,郑重向他们宣布: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做天下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啦!好不好?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

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
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

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

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被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视为崇拜的英雄偶像,竞相模仿,诱发青少年犯罪。

暴力影视作品片面地突出打杀场面,撞击着幼小的心灵,使世界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产生了邪恶的念头,进而模仿着用暴力来解决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纠纷,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制造了一起起骇人听闻的校园惨案。

山西阳泉市抓获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少年团伙,7名主要成员都在16岁以下。

他们受西方和港台影视作品中暴力情节的诱导,号称“七匹狼”,“老大”发令,“小弟”望风,“军师”策划,“打手”施暴,打架斗殴,偷抢敲诈,无所不为。

山西一个1 3岁女孩,模仿录像,经常勒索同龄人,向女孩们索取5元至15元的“保护费”,不给就狠狠“教训”。

她口出狂言:“想在这儿混,拿来保护费。

”俨然一个黑社会“大姐大”的派头。

经过对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发生违法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

如:
1、厌恶学习,考试作弊。

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带小抄、传纸条、换试卷,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

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

他们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

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迷乱于异性,沉湎于“三厅二室”。

3、不讲公德,为所欲为。

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公德、违反道德准则、热衷于当众起哄、漫骂行凶等。

4、以大欺小,勒索钱财。

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勒索钱财的现象非常普遍。

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

5、称兄道弟、哥们义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们形成“团伙”,彼此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不问是非,聚众闹事,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他们人多势众,互相壮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确规定,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根本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

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

而常见的、多发的、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以下10种,它们是:1、吸烟、酗酒;2、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3、旷课、夜不归宿;
4、携带管制刀具;
5、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6、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7、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
8、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观看、收听淫秽音像制品读物;10、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

希望在座的小学生们都参照上述不良行为做一下自我批评,想一想,我曾经有过这些行为吗,如果有,我有决心和毅力去改正它吗?
2007.6.18.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一见钟情,就不能天长地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么好的福气,遇到愿意疼你爱你,陪你在俗世烟火里细水长流的人。

让你心动的,不一定可以陪你一生到老,只有愿意陪你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过平淡生活的人,才是你最终的选择。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一颗浪漫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不断发芽,抽枝,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密匝的情感叶子,遮挡住了现实的视线,沉迷在浪漫的追求之中,不得自拔。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它围住了你的某一些欲望,尤其对浪漫的欲望。

如果没有婚姻这座围城,那么关于性,人和低级动物,就没有了区别。

那么你的人生,可真谓是乱七八糟。

别一直去询问对方爱不爱你,嘴巴上的甜言蜜语,解决不了现实的残忍。

时间,是最好测量感情的仪器。

只有相互懂得和理解,感情才会不被时间扼杀,谁都渴望心底深处的浪漫。

但是浪漫,只能做为一种生活情趣,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浪漫的感情,是相辅相衬的,需要的是相互的平衡,只有一个人默默付出,那么必定会失败。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人浪漫的相爱了,于是他们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感情,开始也是和婚前一样甜蜜浪漫,幸福。

她在他的眼里,苗条、美丽、活泼可爱,让他如痴如醉;他在她的眼里,正直、淳朴、深情是她的爱之所至。

只是浪漫也会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消减。

她变得迷恋家,迷恋美好的生活,而他却开始为了工作,疏忽她。

她犯娇发嗔,他开始不断解释,她不断的原谅,吵闹之后他又开始我行我素。

他们的浪漫爱情花,是凋落了吗?
应该不是,而是现实生活,告诉他浪漫不能当饭吃,柴米油盐的日子,也必须工作。

所以说,婚姻,其实就是一种责任。

虽然说谈金钱,是庸俗的,可是没有金钱,拿什么来浪漫?
尽管爱你,可是也必须工作。

有一位西方作家说:“纯洁真挚的爱情,是最伟大的,最宝贵的财富。

”无论是妻子还是老公,不光需要浪漫的爱情和温存,更加需要谅解、寄托和信念。

也只有如此,你的生活才会过的满足而丰满。

漫漫人生路,需要在简单中领悟幸福和浪漫的深切道理。

在困境之中相互帮扶,在有足够支撑你浪漫的时候,日子,既要蕴含高雅的诗情画意,也要接受俗世的人间烟火味。

恋爱和婚姻,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

恋爱的时候,是两个人的事情,不在乎父母朋友是否反对,只要觉得快乐浪漫就好。

很多时候恋爱也会让人忘乎所以,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对爱情,有这样一个描述:伟大的灵魂一旦开始恋爱,就超乎寻常的热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