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规定,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 )。
A 沉淀池B 格栅C. 沉砂池D. 气浮池2 污水物理处理重力分离法的主要设备有( )A 筛网、格栅、滤池与微滤机等B.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C. 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与气浮池等D. 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等3.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 )。
A. 密度较大的悬浮物B. 密度较大的漂浮物C.分子量较大的金属离子D. 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4.工业污水处理是否需要设置沉砂池( )。
A. 必须设置B. 不必设置C. 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确定是否设置沉砂池D.沉砂池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5. 曝气沉砂池( )。
A. 去除了大量的有机物B. 克服了平流式沉砂池沉砂中夹杂15%有机物的缺点。
C.去除了大量的重金属离子D. 去除了大量的悬浮物质。
6. 以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规定中,错误的是()。
A. 当污水自流进入时,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设计流量计算B 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C.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D.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数量不应少于2 座。
7. 下列关于沉淀池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初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B. 初次沉淀池只能处理悬浮物质,不能处理BODC 二次沉淀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D 二次沉淀池用于沉淀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8. 当校核发现沉淀池的出水堰负荷超过规定的出水堰最大负荷时,在设计上应( )使之满足规范要求。
A. 减小设计停留时间。
B .减少固体负荷C. 增加出水堰长度D. 增加池深1 (多选题)初次沉淀池在城镇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功能是( )。
A.污水预处理B 去除有机悬浮物C 去除水中部分BODD 分离活性污泥与处理水3 (多选题)被摄入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 )。
A 全部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形成CO2 和H 2 0 等稳定的无机物B. 全部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并被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C.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形成CO2 和H 2 0 等稳定的无机物D一部分为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4(多选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净增殖量. ( )A. 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两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B. 等于剩余污泥的产量C.与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物浓度成反比D. 在一定负荷范围内,随活性污泥的BOD5 污泥负荷的增加而增加.5.能够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因素包括()A. 铅、镉、铬、铁、钢、钵等重金属离子B. 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某些生长素等C.溶解氧含量、pH 值D. 水温1.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沉砂池设计流量为1. 2m3/s. 曝气沉淀池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为0.lm/s ,有效水深2m. 则沉沙池总宽度应为( )。
A. 6mB. 0. 24mC. 0. 06mD. 24m2、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辐流式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为1. 5m3 /(m2 •h) ,停留时间为2.0h ,则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应为( )。
A. 3. 5m ;B. 0. 75m ;C. 3m ;D. 0. 5m3.从活性污泥爆气池取混合液250mL ,在量筒内静置沉降30min ,沉淀污泥体积60mL ,该污泥的污泥沉降为( )。
A. 0.24%B. 24%C. 0.76%D. 76%4.从某活性污泥曝气池出口处取混合;在100mL,30min 静置沉降后,沉淀污泥体积为22mL.测得该活性污泥池混合液浓度为2800mg/L,则活性污泥容积指数为( )。
A. 7.9mL/g ;B. 7.9mg/L;C. 79mL/gD. 79mg/L1、活性污泥处理法中( )。
A. 只有分解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 只有合成代谢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 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D. 无论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都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CO2 和H2O 等稳定的无机物2、( )是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速度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是BOD 去除速度、氧利用速度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A. 有机物量与无机物量的比值B. 有机物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C.污水总量与细菌量的比值D. 污水总量与微生物量的比值3、活性污泥增殖曲线的对数增长期,又称增殖旺盛区,这个时期内必备的条件是( )。
A. 微生物依靠内源代谢维持其生理活动B. 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适应新的环境C. 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数量充分D. 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非常充分4、污泥指数SVI 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 )。
A. SVI 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B. SVI 值过低,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 值过高,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
C. 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最高,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缺乏活性。
D. SVI 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物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可能产生污泥膨胀现象6、某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池容积700m3 ,曝气池混合液浓度3g/L. 每日从二沉池排放剩余污泥30m3 ,剩余污泥浓度10g/L. 则该活性系统的污泥龄为( )。
A 0.14dB. 7dC. 23.3dD. 77.8d7、某辐流式沉淀池池径(直径) 28m ,有效水深2.7m ,超高0.3m ,缓冲层高度0.3m ,沉淀池底坡落差0.7m ,污泥斗高度1.8m ,则沉淀池的径深比为( )。
A 4.8B. 7C. 8.5D. 10.44(多选题)氧化沟( )A. 一般呈环状沟渠型,平面多为椭圆或圆形等组合型,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B. 单池的进水比较复杂C. 双池以上平行工作,宜设配水井D. 出水由水泵抽出5(多选题). 活性污泥( )。
A. 具有将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B. 其固体物质的有机成分主要是由污水带入的惰性有机物C. 组成物质中不含无机成分D. 包括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污水带人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
1. 双膜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
A. 在气液接触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B 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均处于层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差别较大C.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D. 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集中在气膜上。
3. 水温对氧的转移影响较大,( )。
A. 水温上升,K La (氧转移系数)增高; 反之K La降低。
B.水温下降,K La (氧转移系数)增高; 反之K La降低。
C.水温上升,K La (氧转移系数)增高,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也增大D. 水温降低,不利于氧的转移1、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 )。
A. 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B. 一般不需要二沉池C.对原污水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D. 产泥量一般较活性污泥法低3. 下列关于生物膜处理法具有较好硝化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是高度亲水性物质,容易吸收污水中的氮B 生物膜中可生长原生动物,有利于氮的去除C.生物膜沉降性能好,氮随脱落的生物膜排放D. 生物膜污泥龄长,能存活世代时间长的微生物。
4.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 ) ,保证生物滤池供氧充足,以维持正常运行。
A. 限制进水BOD5 值和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B 限制进水BOD5 值和采用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C.限制进水种类和流量、采用处理水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D. 限制进水种类和流量、采用污泥回流等技术措施而达到降低滤池进水有机物浓度5(多选题). 以下关于污水生物膜处理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活性微生物漂浮在污水中B.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降解C. 该方法是在污水自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 是土壤自净过程的强化6(多选题). 处理水回流对生物滤池产生的作用有( )。
A. 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和水量的波动B. 加速生物膜更新,抑制好氧层发育,使生物膜保持较高活性C.抑制滤池蝇的滋生和减轻散发恶臭D. 当进水缺氧、缺少营养元素或含有有害、有毒物质时,可改善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7(多选题).以下关于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正确描述是( )。
A. 滤池内外的温度差能够决定空气在滤池内的流速、流向等B. 滤池内部的温度大致与气温相等C.在夏季滤池内温度低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上而下D. 在冬季滤池内温度低于池外气温,空气由上而下1、塔式生物滤池的工艺特点是( )。
A. 内部通风良好C. 水流稳定B. 污水从下向上进入塔内D. 充氧效果不好2、曝气生物滤池( )。
A. 是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设备,也可用于给水处理B. 池内底部设承托层兼作滤料C. 原污水可从底部进入池体,并通过由填料组成的滤层,在填料表而形成活性污泥D. 原污水中的悬浮物及由于生物膜脱落形成的生物污泥随处理水排出5、(多选题)高负荷生物滤池( )。
A 主要特征是采用人工曝气方式供氧B 为避免滤池堵塞,要求滤池进水BOD5 不超过200mg/LC 比普通生物滤池有更高的BOD 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D. 污泥增长率低于普通生物滤池6、(多选题)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有( )。
A 出水无需沉淀池。
B 可用于微污染水处理C 滤料密度可小于水的密度D. 充氧效率低7(多选题).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并将其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B. 转盘上附着的生物膜与污水及空气之间进行有机物、O2、CO2、NH3 等的传递C.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形成污泥,密度较小,不易沉淀D. 只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9(多选题)以下关于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采用单级处理方式B. 生物转盘级数主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水应达到的程度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确定C.对于城镇污水多采用四级转盘进行处理D. 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第二级,第二级承受高负荷,如供氧不足,可能使其形成厌氧状态。
10(计算).某普通生物滤池表面积800m2 ,滤料容积1200m3. 池体上部高出滤料表面0.6m,池底排水系统的高度0.5m ,则该滤池总高( )。
A 1.1mB 1.5mC 2.1mD 2.6m1、(多选题)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A. 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