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考试时,往往要求“加点词的用法”或“词性”“词类活用”,是同一个意思。
★翻译时一定不要生硬地套用词类活用,在直译的前提下,结合语境,看看前后文,确定是否是词类活用。
秘诀:
①总的记住5
1、XX词活用为XX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②后面的3种记住3---321:
后面的3个项依次又是321(名词的、动词的、形容词的)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XX词活用为XX词
两个“XX词”,“XX词”是指的词性,前一个指的是翻译前的古文,后一个指的是翻译后的现代文。
这里的词性指的是他们分别在现代文中的词性(最常用的词性)是什么。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鼓:击鼓。
应该是:(公)一鼓,(士兵)作气,再(
鼓)而衰,三(鼓)而竭。
原句和名词后面没有谓语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矛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种植,培育)
会天大雨,道不通。
大雨:下大雨
江水又东。
东:向东流
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②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亲近;远:疏远。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⑤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⑥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思专一的缘故。
)
2、名词用作状语
流至此回。
中:在中间;东:向东
犬:像狗一样(其,《狼》中的狼)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下:向下。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
⊙辨析: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不同
比较两组句子:
“东”的后面没有动词,所以“东”临时充当了谓语,“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秦军遂[东]行。
(“东”的后面有动词
“行”作谓语,所以“东”是名词用作状语)
再如:
①江水又东。
东:向东流
②黄河【东】流去。
东:向东
③一江春水【向东】流现代汉语中的句子,“向东”作状语
辨析:名词活用作动词或名词作状语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3、使动用法:记住3(名词的、动词的、形容词的)
原文中没有“使”字,活用后翻译要加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使……为将辨析:
1)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先活用
以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2)使动句: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使动句中有“使”字,使动用法句子中没有“使”字,是某一个字词解释为“使……x”。
)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惊天动地惊:使……惊。
动:使……动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惊:使……震惊。
泣:使……哭泣
(李白笔一落下使风雨震惊,写成诗使鬼神都哭泣了。
)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撤兵。
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使……苦;劳:使……劳苦;饿:使……饿;空乏:使……空乏。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变绿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
⊙辨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形容词先活用为动词,再翻译为
用法。
4、意动用法:记住2(名词的、形容词的)
原文中没有“以……为”字,活
注意:古代汉语中“奇之”“怪之”“异之”中的“奇”“怪”“异”一定是意动用法。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为宾客
幕天席地幕,以……为幕
;席,以……为席
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父利其然也。
利:以……为利,把……看作有利。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以……为粪土。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万户侯当作粪土⊙辨析: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先活用为动词,再翻译为“以……
译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因为“以”和“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翻译为“认为……
是……”、“把……当作……”)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认为……奇
渔人甚异之。
异:以……为异,认为……奇怪。
异之,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怪:以……为怪,认为……怪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认为……智(聪明)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是古非今是:以……为是;非,以……为非
不远万里远:以……为远
⊙辨析: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形容词先活用为动词,再翻译为“以……
动词的意动用法,一般没有。
2
一定不是意动用法。
如:
A、虎见之,以为神。
(《黔之驴》)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D、民以食为天。
5、动词的为动用法:记住1(动词的)
为动用法,是某个词翻译为
君子死知己。
死:为……死(品德高尚的人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泣之,为之哭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而死(死国,为国而死)伤仲永:为……而伤(伤仲永:为仲永的遭遇而伤)
辨析:
使动句: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使动句中有“使”字,使动用法句子中没有“使”字。
)
意动用法:
古文中有的句子中有“以……为”的句子,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民以.食为.天”,但不是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死:为……死(品德高尚的人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为动用法
女为.悦己者容,
为动句
(上面的两个句子其实意思完全相同,只是“死”的用法不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为动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