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的主要任务: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安全是指结构的安全度,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及防火设计、建筑物的耐久年限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分类:住宅1~3低层,4~6多层,7~9中高层,10层及以上为高层。
公共24m以下为非高层,24m以上为高层建筑。
耐火极限: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货完整性被破坏货失去个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JD: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及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允许的误差数值。
XZ,TK基础建筑物埋在自然地面以下的部分,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墙和柱是建筑物竖直方向的承重构建,承受屋顶和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基础。
强同时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楼板层建筑物水平方向的承重构建,承受着作用在其上的荷载并将这部分荷载及自重传给墙或柱,同时还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作用,也将整个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若干层。
室内地坪承受着家具、设备、人和本身自重,并通过垫层传给地基。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日常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屋顶建筑物顶部的维护和承重构件,出承受自重、积雪、风荷载并将其传给墙或柱,还具有保温防雨隔热作用。
门窗门内外交通联系及分割房间,兼采光通风窗采光通风维护分隔作用。
层高层间高度,本层地面至上层楼面或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
净高楼面或地面及上部楼板板底面吊顶面之间的高度。
地基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
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持力层地基中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
XZ基础按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砖基础用于地基土质好,地下水位低,5层以下的砖混结构建筑中。
毛石基础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冻结深度较深的单层民用建筑。
灰土基础用于地下水位低,冻结深度较浅的南方4层以下民用建筑。
钢筋混凝土用于上部荷载较大,地下水位高的大、中型工业建筑和多层民用建筑。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独立基础条形筏式桩箱型基础。
基础沉降缝的做法:双墙式的处理方法:将基础平行设置,沉降缝两侧的墙体均位于基础中心,两墙之间有较大的距离,若两墙间距小,基础则受偏心荷载,适用荷载较小的建筑。
交叉式处理方法将沉降缝两侧的基础交叉设置,在各自的基础上支承基础梁,墙砌筑在梁上,适用及荷载较大,沉降缝两侧的墙体间距较小的建筑。
悬挑式处理方法将沉降缝一侧的基础青年一般设计,而另一侧采用挑梁支承基础梁,在基础梁上砌墙,墙体材料尽量采用轻质的。
TK地下室一般由墙、底板、顶板、门和窗、采光井组成。
顶板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防空地下室的顶板为现浇板。
底板承受上面的垂直荷载,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时,还必须承受底板下水的浮力,底板应具有强度、刚度和抗渗能力,否则易渗。
工程防水做法:防水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板防水、金属板防水层。
防水混凝土防水:防水混凝土墙和底板不能过薄,一般不应小于25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厚度不应小于50mm。
垫层不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不应小于150mm.钢筋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找平-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地面面层-钢筋防水混凝土板-1:3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C10混凝土垫层。
TK墙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分类:内墙外纵墙、内纵墙山墙JD墙体的设计要求: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温隔热的性能,墙体隔声,其他要求。
提高墙体强度方法:选用适当的墙体材料,加大墙体截面积,在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构成墙体的材料的砂浆的强度等级。
提高墙体稳定性:增加墙体的厚度,但不经济,提高墙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构建。
墙身垂直防潮层构造做法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外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
TK散水建筑物四周坡度3%~5%,散水宽为600~1000mm 墙及外墙交接处应设分隔缝,分隔缝内应用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嵌缝,以防止外墙下沉时散水被拉裂,散水整体面层纵向距离每隔6~12m做一道伸缩缝,缝内处理同勒脚及散水的处理。
简答: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6度、7度: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
9度: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各层所有内横墙。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圈梁应采用现浇混凝土,且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构造柱设置的位置:多层砌体构造柱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外墙的错层部位横墙及外纵墙的交接处,较大洞口的两侧,大房间内外墙的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墙体的中部。
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
构造柱的构造要点:A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240mm*180mm,纵向钢筋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每层楼面上下各适当加密。
B施工时,应先放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
构造柱及墙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C构造柱不可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货锚入基础梁内。
构造柱顶部应及顶层圈梁货女儿墙压顶拉结。
D在填充墙中,当填充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需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中每隔一定距离就伸出拉结筋及分段的墙体拉结,这就加强了整段墙体的稳定性。
简答:沉降缝和伸缩缝区别:伸缩缝只需保证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自由伸缩变形,而伸缩缝主要满足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自由变形,故应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
沉降缝兼顾伸缩缝的作用,在构造上满足伸缩及沉降的双重要求。
墙体沉降缝的盖缝处理应满足水平伸缩和垂直变形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抵御外界影响以及美观的要求。
TK不设沉降缝的情况:1裙房等低层部分不设基础,有高层伸出悬臂梁来支撑,以求同步沉降。
2采用后浇带,在高层和裙房之间留出800~1000mm 的后浇带,待两部分主体施工完成一段时间,沉降均基本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使两部分连成整体。
TKXZ热桥部位的保温由于结构上的需要,外墙中常设钢筋混凝土柱、梁、垫块、圈梁、过梁等构件,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大于砌块或多孔砖的导热系数,热量很容易从这些部位传出去,因此它们的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分的温度低,这些保温性能低的部位叫冷桥。
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消耗热量较大的构件,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中保温三种形式,外墙外保温常用。
楼板可分: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组合楼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可分板式楼板、肋梁楼板、无梁楼板。
板式楼板是直接支承在墙上、厚度相同的平板。
肋梁楼板依据受力特点和支承情况分:单向板、双向板、井式楼板。
单向板: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L2及短边L1之比大于或等于3。
简答:封闭式楼梯间设计要求:A楼梯间颖靠近外墙,并应向有直接采光和通风。
当不能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规定设置。
B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C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到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及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A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B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其前室和楼梯间应有自然排烟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梯段净高不小于2200m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致人行通道答垂直高度不应小于2000mm。
平行双跑楼梯设通道出入口:A在底层等跑梯段为长短跑梯段,起步第一跑为长跑,以提高中间平台标高,是楼梯间进深加大。
B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使其低于底层室内地坪标高,以满足净空高度要求,但降低后的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仍应高于室外地坪标高,以免雨水内溢。
这种处理方式可保持等跑梯段,使构件统一。
但中间平台下的地坪降低,常依靠底层室内地坪标高对应的绝对标高的提高来实现,可能增加土方量。
C 综合以上两种方式,在采用长短跑的同时,又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的地坪标高。
D底层用直行单跑或直行双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二层。
TK楼梯栏杆和扶手是上下楼梯的安全措施,高度900mm儿童高度600mm,室外楼梯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110mm.坡道的坡度残疾人不大于1/12,最大高度750mm最大水平长度9000mm.坡道的宽度及平台宽度:室内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500mm.多选窗的作用采光,通风调节温度,观察、传递,围护,装饰。
门的作用通行,疏散,围护,采光、通风,防盗、防火,美观。
挑梁式挑梁压在墙中的长度应不小于1.5倍的挑出长度,在处理挑梁及板得关系上有两种方式:a挑梁外露,阳台正立面上露出挑梁梁头;b在挑梁梁头设置面梁,在阳台外侧边上加一边梁封住挑梁梁头,阳台底边平整,使阳台外形较简洁。
TK阳台板得承重方式分:搁板式,挑板式,挑梁式。
栏杆和栏板:六层及六层以下房屋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房屋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m,栏杆高度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踏部位顶面起算。
雨篷的防水采用防水砂浆和卷材防水。
简答:屋顶设计要求a结构要求足够强度和刚度,以防止变形过大引起防水层破坏漏水b防水要求将屋面积水顺利排除的措施,采用防水材料阻止雨水向下渗漏c节能要求阻止热量的传递,以减少室内空间达到正常温度而进行调解时的能源消耗,d美观要求考虑艺术形象。
影响屋面坡度的因素:a屋面材料的种类、尺寸,尺寸小、接缝多,坡度宜悬大些;反之亦然,卷材屋面坡度不宜超过25%,b建筑物所在地区的降雨量、降雪量的大小对屋面坡度影响很大,降雨量大,漏雨可能性增加,坡度颖适当增加,屋面坡度还受屋面排水路线长短的影响。
C其他功能的要求例种植,d不同的结构形式也影响屋顶的坡度。
排水坡的形成方式:垫置坡度,搁置坡度。
平屋顶坡度一般小于5%,上人屋面为1~2%,不上人屋面为3~5%。
平屋顶的构造组成:结构层-隔汽层-找坡层-保温层-隔热层-找平层-隔离层-防水层-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