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基本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工程概况 (3)3.1 基本情况 (3)3.2 地形地貌 (3)3.3 工程地质 (3)3.4工程地质条件 (4)3.5地下水情况 (5)3.6周围建筑物 (5)4、基坑护壁及排水设计方案 (5)4.1喷锚支护设计 (5)4.1.1设计依据 (5)备注:①所有纵向加强筋均为Φ14与锚杆间距一致双向; (6)②锚杆注浆浆体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0.2~1.0MPa; (6)(1)施工工艺流程 (7)4.1.5喷锚支护施工方法 (7)⑴测量放线 (7)⑵锚杆工程 (7)⑶钢筋网工程 (7)⑷喷射混凝土工程 (7)4.2排水设计 (7)5、施工准备 (8)5.1 劳动力计划 (8)5.2 主要进场仪器设备计划 (9)5.3 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9)6、总体进度计划 (10)7、土方施工 (10)7.1 开挖顺序及坡道留设 (10)7.2 渣土消纳 (11)7.3挖土及运输车辆的配置 (11)7.4施工方法 (11)7.5验槽 (12)8、本基坑工程难点和重点 (12)8.1工期紧 (12)8.2插入工序多 (12)8.3坑中坑开挖高差大 (12)8.4天气影响 (12)9、基坑监测方案及紧急情况预案 (13)9.1基坑监测 (13)9.2 紧急预案 (13)9.3雨季施工措施 (14)10、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15)10.1噪声控制 (15)10.2粉尘 (15)10.3 遗撒控制 (15)10.4 安全措施 (16)计算书 (17)1、参数信息 (17)2、土钉(含锚杆)抗拉承载力的计算 (19)3、土钉墙整体稳定性的计算 (20)4、抗滑动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6)1#、2#楼深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工程施工方案1、基本概况2、编制依据⑴总平面布置图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⑶设计施工图纸⑷《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⑸《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8)⑺《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⑻《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 96:97)⑼《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3、工程概况3.1 基本情况1-2#楼工程位于承德凤凰御都住宅小区,主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结构形式为抗震墙结构。
地下二层为地下室,地上一、二层为商业网点及其它用房,地上三~二十七层为住房。
1#楼总建筑总面积11682.66m2,2#楼总建筑面积12268.39 m2,主楼基底建筑面积353.38 m2。
1#楼±0.000为311.60m,基础垫层底标高为-9.15m,对应标高302.45m;集水坑垫层底绝对标高为300.10m。
2#楼±0.000为312.00m,基础垫层底标高为-9.15m,对应绝对标高302.85m;集水坑垫层底绝对标高为300.50m。
3.2 地形地貌场区地貌单元属承德市滦河二级阶地,场地整平标高为309.37~310.54m,较为平整。
3.3 工程地质根据钻探和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结果,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按地基岩土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及成因类型等特点,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层,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细砂、圆砾、砾石,现分层如下:⑴第一层:杂填土,杂色,稍蜜,稍湿,成份主要以碎石、碎砖、粉土为主。
本层全区分布,厚度为0.90~2.40m,平均厚度为1.63m,层底埋深0.90~2.40m,平均埋深为1.63m,底层标高为307.55~309.02m。
⑵第二层:粉土,褐黄色,稍密,稍湿,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韧性低,干强度低,局部相变为粉砂。
本层全区分布,厚度为2.90~5.50m,平均厚度为 4.13m,层底埋深 4.20~7.10m,平均埋深为 5.76m,层底标高为303.13~305.34m。
⑶第三层:细砂,褐黄色,稍湿,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本层在大部分钻孔有所分布,厚度为0.40~2.10m,平均厚度为 1.36m,层底埋深 6.50~7.80m,平均埋深为7.40m,层底标高为302.04~302.87m。
⑷第四层:圆砾,褐黄色,中密,水位以上稍湿,水位以下饱和,砾石成份以火成岩、燧石为主,砾石成亚圆状,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大于总重量的50﹪,中粗砂充填,分选性差。
本层全区分布,揭露厚度为3.20~11.80m,平均揭露厚度为7.74m,揭露底深11.00~16.50m,平均揭露底深为14.61m,揭露底层标高为293.35~298.95m。
⑸第五层:砾岩,本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后城组砾岩,俗称“承德砾岩”。
本层又分为强风化砾石和中风化砾石。
强风化砾石:紫褐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硅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本层岩石属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本层全区分布,但只有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厚度为1.20~1.50m,平均揭露厚度为1.34 m,层底埋深17.00~18.00m,平均埋深为17.38m,层底标高为292.05~293.04m。
中风化砾石:紫褐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硅质胶结,本层岩石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本层全区分布,但只有部分钻孔揭露,最大揭露厚度为7.80m,最大揭露深度为25.00m。
3.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现将拟建场区地质参数汇总于下表1:表1拟建场区地质参数汇总表土层土性层底标高(m)平均层厚(m) 1杂填土307.55-309.02 1.63 2粉土303.13-305.34 4.13 3细砂302.04-302.87 1.36 4圆砾293.35-298.957.745强风化砾岩292.05-293.04 1.34 6中风化砾岩各层的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根据勘察单位的勘察报告,该工程地层分布情况概述如下表2:表2典型地层剖面序号成因年代岩土层名称柱状图层厚(m)简述1Q4ml杂填土0.90~2.40由碎石、碎砖和粉土组成;2Q4al+pl粉土2.90~5.55局部相变为粉砂3Q4al+pl细砂0.4~2.1由长石,石英为主组成,4Q4al+pl圆砾3.2~11.8火成岩、燧石为主3.5地下水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区内均见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圆砾层为其含水层,稳定水位埋深为8.50~9.70m,稳定水位标高为300.54~300.84m。
地下常水位在设计基底标高以下,所以暂不必考虑基坑降水施工。
3.6周围建筑物1#楼东面距3#楼13m(3#楼为在建住宅楼工程,主体已封顶,地上5层,无地下室),2#楼距5#楼16m(5#楼为在建住宅楼工程,主体已封顶,地上5层,无地下室),2#楼南面距农科所家属楼30.8m,2#楼东南距7#楼13.2m,西面距马路边18.8m, 1#楼北面距职业学院宿舍41.68m。
4、基坑护壁及排水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距围墙及建筑物距离太近,采用喷锚支护。
4.1喷锚支护设计4.1.1 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下室平面图(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3)《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1.2锚杆设计(1)锚杆直径及成孔方式:结合成孔及灌浆设备,锚杆采用钻空机成孔内设Φ10钢筋。
(2)锚杆长度、杆筋、间距及立面布置方式:(3)锚杆设计为全段摩擦型锚杆。
由品茗安全计算软件计算。
计算结果详见《计算书》,设计参数详见下表和喷锚支护方案设计图。
⑷经计算采用6层锚杆其设计参数见下表3:表3锚杆设计参数备注:①所有纵向加强筋均为Φ14与锚杆间距一致双向;②锚杆注浆浆体采用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0.2~1.0MPa;③必须准确查明锚杆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网布置及深度;④Sx为横间距,Sy为纵间距。
4.1.3支护面层设计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1)喷射混凝土强度:喷射砼采用细石砼,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砼强度等级为C20。
(2)喷射混凝土厚度:支护面厚度为8~10cm;(3)面层钢筋网构造:网筋采用φ6.5@200双向钢筋绑扎而成。
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均采用1Φ14螺纹钢筋)与锚杆焊接.加强筋沿锚杆呈双向布设,纵横间距同锚杆间距。
4.1.4喷锚支护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开挖→修坡→挂钢筋网→钻孔安放锚杆→喷射砼→锚杆压力灌浆→复喷→土方开挖……如此循环至设计深度。
(2)基坑开挖与喷锚支护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技术交底→测量放线→第一层土方开挖(按设计深度)→第一层喷锚支护施工→变形监测→第二层土方开挖(按设计深度)→第二层喷锚支护施工→变形监测→(……)→分层开挖及喷锚支护完毕→工程验收。
4.1.5喷锚支护施工方法⑴测量放线根据甲方给定现场基准线放出基坑支护边线,两端设置永久性标志。
⑵锚杆工程每层土方开挖后,接着进行锚杆施工。
待砼喷射完毕后再进行灌浆,浆液采用1:1水泥浆。
全部锚杆直接与加强筋焊接。
锚杆施工时,如遇周边管线或砂层,锚杆间距、长度与数量可适当调整以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
⑶钢筋网工程每排锚杆施工完毕后,沿着锚杆的横竖方向加挂加强筋。
为防止基坑顶部渗水,距基坑1m处采用1m长Φ14钢筋打入地下,挂网时,网筋向坡顶以上延伸1m,并喷射混凝土形成坡顶盖层。
⑷喷射混凝土工程喷射砼厚度为8~10cm。
喷射细石砼强度为C20。
砼喷射完毕后,在面板上打孔,作为泄水孔,排除上部土层积水。
4.2排水设计为了防止大量的降水对边坡的影响,我们分别在槽边及基槽上周圈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排水沟,尺寸为30cm×40cm,形成坡度3‰,保证雨水自流,并且每隔30m设置一个集水井,下入潜水泵抽水。
本工程基坑支护钢筋网片喷射砼设计方案参见下图。
5、施工准备5.1 劳动力计划本工程将根据工程各阶段施工配置劳动力,并根据施工生产情况及时调配相应专业劳动力,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劳动力包括排水、护坡、土方开挖等所需劳动力,详见下表4:表4 劳动力计划表5.2 主要进场仪器设备计划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期间主要进场仪器设备参见下表5:表5 进场设备计划表5.3 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⑴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本着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积极按总包要求配合总包进行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