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集中供热老旧管网设施改造规划北京的供热事业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城市安全与环境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的多重压力,供热发展要同时满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需求,就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大力挖掘现有供热设施能力,对老旧供热管网及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全面提高供热及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和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特提出北京市供热设施及管网改造方案如下:一、设施现状北京市供热面积 5.18 亿平方米,供热管网总长度约 17140 公里。
供热管网中约有 25 %的管网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建设的,运行已达 25 年以上,设施老化及热能损失严重,安全与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对老旧供热管网及设施进行改造是当前供热安全与质量保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实现供热节能减排目标,提高供热保障能力和供热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根据 2006 年对部分供热管网及室内采暖系统的调查情况如下:经对部分原市房管系统管理的直管公房老旧供热管网及户内采暖系统进行典型调查:一次供热管网老化 42.8 公里,占调查供热管网 29% ;二次供热管网老化 92.5 公里,占调查供热管网 26% ;室内老化管线 169.3 公里,占调查供热管网的 18% 。
经对城八区社会供热单位及联片供暖单位管理的“死角地区”老旧供热系统进行典型调查:一次供热管网老化 483.7 公里,占调查供热管网 46% ;二次供热管网老化 303.7 公里,占调查供热管网 27% ;室内老化管线 1269 公里,占调查供热管网 12% 。
经对市热力集团供热管网系统进行调查:由市热力集团负责管理的 620 公里一次供热管网和部分二次供热管网经几年的资金投入,基本上完成了大修和更新改造任务,供热保障能力和供热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用户自行管理的近 1500 公里的二次供热管网及室内采暖系统却年久失修、超期运行,运行效率低下,热能浪费严重。
经对部分供热小区初步调查:产权不明的热力管网隐患就有 240 余项,约占调查的 20% 。
综合分析我市供热管万平米网设施及室内采暖系统情况, 90 年代以前供热运行管网中,约有 20% 已超期运行,亟待更新;约有 20% 的管网年久失修,亟待改造;总计市、区等权属单位需更新改造的供热管网 4200 公里。
市、区等权属单位室内采暖系统需更新改造的居住面积约有 15% , 4500 万平米。
二、主要问题(一)供热管网系统超期运行,老化腐蚀严重,供热事故频发,每年供热大、小事故发生次数约每公里管网 0.1 次,即 1500 次以上,其中影响居民正常采暖的近百起。
(二)供热管网及户内采暖系统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各种原因致使供热管沟长年积水,造成管网保温脱落、阀门锈蚀渗漏、补偿器及支架腐蚀失效等,管网输送效率低下,平均热损失在20% 以上,不仅造成能源大量浪费,而且严重影响用户的采暖质量。
根据 2005 — 2006 采暖季供热信息平台的统计,全市因设施老旧失修问题造成的质量投诉重点小区有 200 余处。
特别是在严寒期,供热设施难以达到温度要求,居民反映强烈。
(三)供热管网缺乏质量调节和能耗计量手段,不仅造成水力工况失调,冷热不均,而且由于没有计量造成了粗放运行,责任不清,浪费严重。
三、问题分析(一)产权责任不清城市供热的发展历经了一个社会单位集资发展建设的过程。
二次供热管网以及社会供暖设施大部分是由用热单位集资联建的,并委托某一参建单位负责管理。
随着时间及单位的变迁,特别是房屋产权的私有化,使供热管网设施的产权关系变得十分复杂,逐步形成了供热管网及设施无人投入的局面。
(二)企业资金不足由于供热体制改革滞后,供热价格长期未理顺、各种原材料涨价因素 10 余年未调整,特别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欠费问题,使供热单位入不敷出,无力对管网设施进行投入和更新改造,造成供热管网及户内采暖系统年久失修,设备老化,跑、冒、滴、漏严重。
(三)企业机制缺陷目前,全市供热的企业化程度比较低,在现有供热单位的 5590 余座供热锅炉房中 90% 是由单位后勤部门负责管理。
这部分供热管理简单粗放,人员变动不固定,设施维护不到位,设备设施老化严重;特别是一些联片供热和联建单位的供热管网及设施长期处于无人投入与管理的困境。
(四)设施先天不足目前,大部分供热管网是 90 年代以前修建的。
其敷设方式大部分为半通行或不通行地沟,砖混结构,防水性差。
特别是老旧小区排水系统失修,大量污水借供热地沟排放,沟内积水严重,供热管道长年浸泡,管道保温破损脱落,管道及阀门腐蚀严重,大量热能损失在管网输送上。
此外,一些开发商在小区建设中选用管材、保温、补偿器及阀门等材料时,并未按设计选材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施工质量差,致使供热管网及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未老先衰,存在隐患。
(五)控制手段落后由于供热管网是由各个供热单位自行管理,受资金和能力限制,对供热初调节不是很重视,约有 70 %以上的管网没有设置调节装置及计量装置,使得供热管网的自动化水平很低,无法实现手动或自动调节,造成水力失调现象十分普遍严重,运行时大多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不经济运行方式,不仅造成了热能、电能及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居民冬季的采暖质量。
四、实施方案(一)改造原则消除隐患,确保安全运行的原则;降低能耗,提高输送效率的原则;突出重点,分期逐步推进的原则;实施改造与供热发展结合的原则;实施改造与供热计量结合的原则;企业筹资与政府补助结合的原则。
(二)改造范围1 、改造项目单位应优先选择其设施归属国有资产的市属、区属为社会居民供热的单位。
央属单位及驻京部队的老旧供热管网系统改造应按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总体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实施。
2 、改造重点是市管网集中供热用户自管热力站、二次管网及户内采暖系统;市、区属房管系统原直管公房大型燃煤供暖锅炉房及供热管网和户内采暖系统;区域供热管网、热力站以及户内采暖系统。
3 、改造区域应优先选择 90 年代以前的老旧居民小区,供热设施年久失修,管网及户内采暖系统腐蚀严重,事故频发、热损失大,已严重影响用户采暖质量,造成用户大量质量投诉的小区。
4 、 90 年代以后居民小区供热管网设施及室内采暖系统已难以保障用户供热质量,由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区县供热管理部门审核后,由市锅炉供暖节能中心和市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联合认定,由市供热管理部门确定的应急改造项目。
(三)改造目标2015 年力争完成老旧供热管网及室内系统改造。
按照《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规程》要求,直接连接系统失水率应控制在总循环水量的 2% 以内,间接连接系统在 1% 以下,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率不小于 70% 。
按照直埋管道能达到的要求,热水管道散热损失应控制在每公里管道温降小于0.1 ℃(参考值);蒸汽管道每公里温降小于10 ℃ 。
(四)改造内容1 、供热设施改造包括:特指原直管公房大型区域锅炉房的供热系统、配电系统、水处理及环保系统的更新改造;热力站更新换热器、水泵、阀门、管道、过滤器、仪表等设备,补水系统及附件保温改造,加装控制系统(如气候补偿器)、流量或压力平衡设备、计量表、调速泵等节能设备。
2 、供热管网改造包括:在管网更新项目中要改变敷设方式、重新敷设更换新管网、加装平衡阀及楼栋热量表;在管网改造项目中,更换保温、补偿器及阀门等设备、加装平衡阀及楼栋热量表。
3 、户内采暖系统改造包括:更新采暖设备、用户直管改跨越管,加装温控阀,使户内采暖系统具备温度调控的条件。
(五)技术要求1 、管网敷设方式:应以无补偿直埋敷设为主要敷设方式。
2 、管道保温及附件:( 1 )防腐、保温。
应符合建设部关于供热管道及附件对防腐、保温材料的要求和施工规范。
( 2 )补偿器。
管网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尽量减少补偿器数量,减少事故隐患。
必须设置补偿器时,主要采用外压型波纹管补偿器。
(3 )阀门。
更换或新安装的阀门应选用使用中不易产生渗漏的连接和密封型式(宜由设计部门决定阀门的连接方式)。
3 、调节与热计量:( 1 )流量调节。
加装自力式流量或差压控制器,使二次管网水力失调度达标。
( 2 )热计量。
在建筑物供热管道热力入口处安装热量表,测量建筑物实际耗热量,计算供热管网热损失,为节能管理和计量收费提供依据。
4 、热力站改造:换热器选用换热效率高、占地小的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选用静音、节能的高效率水泵;水处理按《供热采暖系统水质及防腐技术规程》( DBJ 01-619-2004 )执行,补水定压方式为补水泵变频定压;为利于供热工况调节和运行,每个热力站的一次网侧应装设手动调节阀、差压(流量)控制器和热量表,二次网侧装设手动调节阀;为满足变流量调节的要求,热力站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泵。
5 、户内采暖系统:室内采暖系统应具备温度调控的条件。
( 六 ) 改造规模3 、已纳入老旧小区环境改造项目或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4 、虽不属于项目范围,但供热管网设施及户内系统已难以保障用户供热质量,由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区县供热管理部门和北京市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站联合认定并出具报告,由市供热管理部门和北京锅炉供暖节能中心共同确定的应急改造项目。
(三)项目申报审核供热管网设施改造项目由市热力集团、市房地集团和各供热单位分别向市或区县市政管委供热管理办公室领取《北京市供热管网设施改造项目申报表》,按规定要求办理申报手续;由市或区县市政管委供热管理办公室对供热管网设施改造项目进行审核,并统一向北京锅炉供暖节能中心申报;北京锅炉供暖节能中心对改造项目要进行审核,并根据规划确定的资金计划对各区县供热单位上报的改造项目进行汇总、平衡和复核,按照供热管网设施改造规划的进度,编制年度改造计划,向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市政管委申报《年度供热管网设施改造计划书》。
每年 10 月底前,市热力集团和市房地集团向北京市锅炉供暖节能中心、其他各供热单位向所在区县市政管委申报下一年度改造项目,各区县市政管委要在每年 12 月底前完成本辖区下一年度供热管网设施改造计划向北京市锅炉供暖节能中心的申报工作。
(四)项目任务批复市市政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根据改造年度计划,对北京锅炉供暖节能中心上报的《年度供热管网设施改造计划书》进行初步审定,正式向市热力集团、市房地集团和区县市政管委、发展改革委下发《年度供热管网设施改造任务书》。
(五)立项申报批复市热力集团、市房地集团和各区县市政管委根据《年度供热管网设施改造项目任务书》,可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咨询机构正式编报本系统、本辖区供热管网设施改造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按规定程序分别向市发展改革委和区发展改革委申报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