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与相关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包括:S1冬耕,S2种植一季绿植,S3稻田改造,S4沟内种植水草,S5春耕,S6养殖一季小龙虾,S7种植一季水稻。

本技术在不破坏稻田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种植一季绿植+养殖一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的边生产边修复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减轻并逐步消除稻田病虫害和土壤连作障碍,水稻每亩增产5%以上;降低小龙虾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小龙虾产量可达100~300斤/亩;有机种植和养殖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每亩比传统种植一季水稻种植增收1000元以上,很好的调动农民实施本技术的积极性,是投资低、可持续进行且适用大范围推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农业生产兼顾的生态修复模式。

权利要求书1.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包括如下步骤:S1冬耕:一季稻收割后,稻田保持适当水量,每亩撒施30-80公斤左右粪肥后将酵素益生菌按比例稀释遍洒在稻桩和稻草上,进行深度为15CM-20CM的翻耕,之后稻田保持翻耕后稻桩、稻草和粪肥可发酵水量;S2种植一季绿植:半月后,在稻田种植一季冬春季绿植,作为第二年改善土壤肥沃程度的有机肥;S3稻田改造:第二年的1-2月份在稻田的周边开小于稻田总面积10%的围沟,开好围沟后,对稻田和围沟用生石灰兑水化开遍洒清野消毒;S4沟内种植水草:清野消毒半月后同时稻田水温在5度以上时,在围沟内种植不超过围沟面积30%的水草,沟内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S5春耕:3月,稻田保持适当水量,每亩撒施30-80公斤左右粪肥后将酵素益生菌按比例稀释后遍洒在稻田绿植上,进行深度为15-20CM的翻耕,之后稻田保持翻盖后绿植粪肥可发酵水量;S6养殖一季小龙虾:三月底4月初,稻田内水温在15度左右时,向围沟内投放小龙虾虾苗,放养规格为每尾0.1-0.2两,放养密度为每亩5000-10000尾,5-6月份陆续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捕获小龙虾,未捕获的小龙虾继续在围沟内生长并根据生长情况捕获,其间稻田内水位保持在10CM-15CM之间;S7种植一季水稻:先用生石灰10公斤/亩兑水化开满田遍洒消毒杀虫,适时在稻田内种植一季稻,水稻成熟后及时收割稻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冬耕步骤中,翻耕时,将粪肥、稻桩和稻草覆盖在土壤下充分发酵分解,翻耕上来的土壤高于稻田水面进行冬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春耕步骤中,翻耕土壤上部高于稻田水面露晒7-15天,翻耕土壤下部沤田以发酵绿植并培植土壤中的微生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养殖一季小龙虾步骤中,投放虾苗时,向围沟内配养适量的虑食性鱼类以调节稻田水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沟内配养的虑食性鱼类为每亩放养150-250g规格冬片鲢鱼15-25尾和鳙鱼3-8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6养殖一季小龙虾步骤中,5-6月每15-20天用生石灰10公斤/亩兑水化开全围沟遍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7种植一季水稻步骤中,水稻稳兜后稻田水位保持在10CM以上,以隔绝稻田土壤与空气的直接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7种植一季水稻步骤中,水稻晒田时,稻田采用缓慢退水法,让稻田内的小龙虾随稻田水退至围沟内,其间,保持围沟内水深60CM以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2个以上生态修复周期的循环,逐步修复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个生态修复周期及以后,S6养殖一季小龙虾步骤中,为防止稻田内当前生态修复周期的虾苗因近亲繁殖而影响下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在投放虾苗时,需要加投10-20公斤/亩相对于上一个生态修复周期购入虾苗的异地虾种以供小龙虾良性繁殖。

技术说明书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属于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镉(Cd)、铅(Pb)、汞(Hg)、铬(Cr)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矿山采选废水、化工电镀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性废水的排放强度越来越大,煤炭燃烧、工业废气等大气污染物沉降量的增加,这些污染物不断累积在土壤环境中,引发我国诸多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遭受重金属等污染物污染的问题,土壤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如果土壤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和修复,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地表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安全。

我国农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还与土壤酸化有很大关系。

土壤酸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以及不合理耕作等。

随着我国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控制,化肥农药的滥用已逐渐成为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三角有些地方20年间土壤酸度增加了10倍,珠三角30年间耕地土壤pH值从5.7下降到5.4。

我国农地镉标准为镉总量0.3mg/kg(pH>7.5为0.6mg/kg),食品卫生标准为镉总量0.20mg/kg,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9期《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欧美、日本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量试验表明,土壤酸碱度处于4.5~5.5区间时最容易产生镉大米。

如在pH值为5.33、土壤全镉量为0.22mg/kg,试验中的33个样品的大米镉含量均超过我国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0.20mg/kg,也就是在酸性条件下,镉不超标的土壤一样产生镉大米。

综上所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不在土壤镉总量的问题上,而在于数十年快速、大量镉进入土壤,且因土壤被酸化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增加并被作物高效吸收的问题上,因此对于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农地,在不破坏农地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农药化肥摄入少且能提高土壤pH值的应用范围广、投资少、可持续进行且能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农业生产兼顾的边生产边修复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技术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出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包括如下步骤:S1冬耕:一季稻收割后,稻田保持适当水量,每亩撒施30-80公斤左右粪肥后将酵素益生菌按比例稀释后遍洒在稻桩和稻草上,进行深度为15CM-20CM的翻耕,之后稻田保持翻耕后稻桩、稻草和粪肥可发酵水量;S2种植一季绿植:半月后,在稻田种植一季冬春季绿植,作为第二年改善土壤肥沃程度的有机肥;S3稻田改造:第二年的1-2月份在稻田的周边开小于稻田总面积10%的围沟,开好围沟后,对稻田和围沟用生石灰兑水化开后遍洒清野消毒;S4沟内种植水草:清野消毒半月后同时稻田水温在5度以上时,在围沟内种植不超过围沟面积30%的水草,沟内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S5春耕:3月,稻田保持适当水量,每亩撒施30-80公斤左右粪肥后将酵素益生菌按比例稀释后遍洒在稻田绿植上,进行深度为15-20CM的翻耕,之后稻田保持翻盖后绿植粪肥可发酵水量;S6养殖一季小龙虾:三月底4月初,稻田内水温在15度左右时,向围沟内投放小龙虾虾苗,放养规格为每尾0.1-0.2两,放养密度为每亩5000-10000尾,5-6月份陆续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捕获小龙虾,未捕获的小龙虾继续在围沟内生长并根据生长情况捕获,其间稻田内水位保持在10CM-15CM之间;S7种植一季水稻:先用生石灰10公斤/亩兑水化开满田遍洒消毒杀虫,适时在稻田内种植一季稻,水稻成熟后及时收割稻谷。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S1冬耕步骤中,翻耕时,将粪肥、稻桩和稻草覆盖在土壤下充分发酵分解,翻耕上来的土壤高于稻田水面进行冬晒。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S5春耕步骤中,翻耕土壤上部高于稻田水面露晒7-15天,翻耕土壤下部沤田以发酵绿植并培植土壤中的微生物。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S6养殖一季小龙虾步骤中,投放虾苗时,向围沟内配养适量的虑食性鱼类以调节稻田水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围沟内配养的虑食性鱼类为每亩放养150-250g规格冬片鲢鱼15-25尾和鳙鱼3-8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S6养殖一季小龙虾步骤中,5-6月每15-20天用生石灰10公斤/亩兑水化开后全围沟遍洒。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S7种植一季水稻步骤中,水稻稳兜后稻田水位保持在10CM以上,以隔绝稻田土壤与空气的直接接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S7种植一季水稻步骤中,水稻晒田时,稻田采用缓慢退水法,让稻田内的小龙虾随水退至围沟内,其间,保持围沟内水深60CM以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通过1-3个生态修复周期的循环,逐步修复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第二个生态修复周期及以后,S6养殖一季小龙虾步骤中,为防止稻田内当前生态修复周期的虾苗因近亲繁殖而影响下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小龙虾的产量和质量,在投放虾苗时,需要加投10-20公斤/亩相对于上一个生态修复周期购入虾苗的异地虾种以供小龙虾良性繁殖。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包括:S1冬耕,S2种植一季绿植,S3稻田改造,S4沟内种植水草,S5春耕,S6养殖一季小龙虾,S7种植一季水稻。

通过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利用酵素益生菌将稻桩、稻草和粪肥发酵成农田生态有机肥供冬季种植绿植的肥力,将种植的冬季绿植通过酵素益生菌在稻田发酵,作为一季水稻种植所需要的肥力,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的生长繁殖,抑制土壤内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稻田病虫害和土壤连作障碍,增加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修复钝化土壤有害重金属元素,稻田内减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

在稻田周边开围沟并用生石灰兑水后使用清野消毒,调节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内重金属元素活性的同时进一步杀灭稻田内各种病原体、寄生虫卵、有害藻类和敌害生物等。

在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作物,在围沟内养殖小龙虾,用生石灰兑水化开后洒入稻田和围沟既能防治病虫害又能改善土壤的pH值。

利用小龙虾钻泥的特性,增强稻田渗水、保水、透气能力;水稻成为小龙虾生长的庇护场所;稻田内害虫、杂草成为小龙虾的美食;小龙虾的粪便和分泌物里面所含的生物酶和微生物成分不但是水稻生长所需的有机肥,也是土壤最好的调节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