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文大厦(A、B栋)项目基坑工程
格
构
柱
专
项
方
案
编制:谭海泳
审核:陈春雷
审批:牟庆坤
武汉华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7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工程概况 (1)
2、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1)
第二章格构柱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3)
一、施工工艺 (3)
(一)立柱桩施工 (3)
(二)立柱桩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5)
(三)混凝土浇筑 (6)
(四)空孔回填 (6)
第三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
(一)立柱桩入岩要求: (7)
(二)格构柱定位、固定与吊装 (7)
第四章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表 (9)
第五章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表 (10)
第六章特殊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2)
第七章测量仪器配备及使用 (1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驿山南路与神墩一路交叉口处。
东侧:东侧为拟建规划道路,现为空阔用地,地下室外墙距用地红线约为2.0m。
南侧:南侧临近在建地下空间,临近地下空间开挖深度为20.5m。
地下室外墙边紧贴原有支护桩。
西侧:西侧临近驿山南路,地下室外墙距用地红线约为5.2m。
北侧:北侧临近在建三泰路,地下室外墙距用地红线约为5.0m。
±0.000=37.000m,南侧现状地面为30.000m,北侧及东西两侧均为36.000m,基坑开挖面积约12600m2,基坑周长约 600m,基坑周边普挖深度5.60~14.60m。
2、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1.2、基坑总体呈不规则长方多边形,特别是南侧与地铁十一号线项目共用支护桩,一层及二层地下室临近地铁地下空间,场地狭小,高差较大。
1.3、场地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三泰路以南、驿山南路以东、神墩一路以北,地形起伏较大。
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基坑有关的地基土如下:
建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有两层地下水,属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①中,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水位及水量随季节变化,未形成统一稳定的水位。
第二章格构柱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格构柱主要包括钢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钢立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如下:
钻架定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测孔深→安放钢筋笼→固定安放格构柱→下导管→测孔深(合格后)→灌注砼→测量空孔
(一)立柱桩施工
1、测量控制方法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导线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根据地质情况直接定点或打入木桩定点,并以“十字交叉法”引到四周作好护桩点,同时定好轴线点。
2、护筒埋设(或枕木)
据桩位标志,开挖护筒孔,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护筒高度不小于1.8m。
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
护筒应使用钢护筒,能承受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压力,根据工程地
质,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埋设深度应不小于1.5m,护筒宜高于地面30cm,防止地表水流入;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0mm。
3、钻进成孔
成孔开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应做好施工原始记录。
钻机定位时要求钻机安装稳固、周正、水平、安全可靠,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保证钻塔滑轮槽缘、锤头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在同一铅垂线上,并且锤头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确保钻孔的垂直度与桩位偏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每钻进深度4~5m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
本工程当孔深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立即由质检员通知现场监理及勘察单位代表到场验孔并量测孔深,孔深偏差保证在±10cm以内。
沉渣厚度以第二次清孔后测定量为准,需不大于5cm。
4、清孔:
清孔的目的消除钻渣和沉淀,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直到清除孔底沉渣,保证沉渣厚度在5cm以内。
5、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在钻机钻孔的同时,钢筋笼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笼制作所用的钢筋规格、数量及焊接制作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偏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钢筋笼制作成形后,
应会同监理人员进行验收。
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笼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放入孔内。
(二)立柱桩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1、立柱桩格构柱构造
格构柱设计参数详见格构柱型号表,其中插入钻孔桩部位为3.0m。
缀板中心间距为800mm。
2、格构柱制作技术要点
格构柱采用在场外钢构加工厂加工制作,原材料进场首先审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准予制作。
对制作完成的格构柱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场进行安装。
格构柱间对接焊接时接头应错开,保证同一截面的角钢接头不超过50%,相邻角钢错开位置不小于50cm。
角钢接头在焊缝位置角钢内侧采用同材料短角钢进行补强。
格构柱加工允许偏差如3-1表所示:
表3-1 构造柱加工允许偏差表
3、格构柱吊放安装
格构柱采用一台25T 吊机进行吊放,吊点位于格构柱上部。
格构柱固定采用钢筋笼部分主筋上部弯起,与格构柱缀板及角钢焊接固定,固定时格构柱必须居于钢筋笼正中心。
焊接过程中,吊车始终吊住格构柱,避免其受力。
型钢中桩吊放时应精确定位,要求型钢中桩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误差≤±5mm ,垂直度偏差≤L/300且≤15mm 。
(三)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灌注桩砼采用C30,坍落度为18~22cm ,导管选用Ф250,施工前进行封密性检查,浇注砼前,检查孔深及沉渣厚度,导管应离孔底30至50cm 为宜,初始灌注时要有一定的初灌量。
砼浇注时导管埋入砼内深度控制在2~6m 以内,当砼浇至钢筋笼底部时,应放慢砼入管速度,减小砼上升顶力对钢筋笼作用,达到控制钢筋笼上浮的目的。
提拔导管前必须对砼面高度进行测量,以免拔空导管造成质量事故。
(四)空孔回填
立柱桩砼浇注完后,需要及时进行桩孔回填,回填之前桩孔周围作好安全措施,回填材料采用粗沙,回填时在格构柱周边均匀回填,避免回填不平衡对格构柱造成挤偏,回填一定要密实。
如图3.4
混凝土灌注桩
格构柱
回填粗砂
桩孔
第三章、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立柱桩入岩要求:
1、该工程入岩岩层为中风化泥岩,立柱桩应进入中风化泥岩不小于4.0m。
2、立柱桩施工时,需结合详勘及施工勘察资料,若有异常,需及时与勘察单位联系,并报设计单位,确认是否需采取相应措施。
(二)格构柱定位、固定与吊装
由于现场场地标高与立柱顶标高。
立柱安装
后无法在顶端进行固定,为保证立柱的垂直度,
格构柱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工序如下:
确定定位点→格构柱就位→格构柱与钢筋笼
图3.5:格构柱定位
焊接→垂直度控制→格构柱定位→垂直度复测→
下导管
1、确定定位点:格构柱桩钻孔完成后,将钻孔周边土等清理干净、测量员计算好格构柱四边中点延长线四个坐标点,然后进行放线,定位偏差小于10mm。
1-1 桩孔周边在桩成孔完成后进行平整,孔四周铺150*150枕木。
2、格构柱吊装就位:将吊起的格构柱缓慢放入钢筋笼内,格构柱进入桩顶3m ,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笼。
如图3.6
3、格构柱与钢筋笼焊接:
(1)在格构柱每边的钢筋笼主筋上各焊接1根Φ16水平钢筋,距格构柱每边有20—30mm 的活动量,使格构柱位于钢筋笼中间,保证格构柱各面与钢筋笼间距均匀,以便吊装后能对格构柱位置进行微量调整,使其位置准确柱身铅垂(见3.7图)。
(2)格构柱四个面分别采用两根长
1.0m Φ16钢筋斜向与钢筋笼主筋焊牢,焊
接长度100mm ,钢筋具有一定的长度形成柔性连接,以便能使格构柱作相对微量调整。
如图3.7
图3.7钢筋笼与格构柱连接
连接钢筋
吊车
格构柱
钢筋笼
150*150木方钢筋笼与格
构柱焊接
全站仪定位
3.6格构柱吊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