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测量实习报告篇一:控制测量实习报告课程编号:20131024102 课程性质:必修数字测图实习数字测图实习报告学院:测绘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地点:校内实习基地班级:班组号:组姓名:学号:---------教师:苏新洲申丽丽2013年10月6日至2013年10月26日目录一、实习目的和意义二、测区概况和实习任务三、仪器工具与技术规范四、具体实施和相关技术要求五、图根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2、高程控制测量3、图根控制测量—手部记录4、图根导线点坐标计算要求5、测量计算成果及质量分析评价五、碎部测量1、准备工作2、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3、地物地貌特征点的选取七、内业成图八、实习总结九、实习心得前言数字地形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本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学校统一部署安排了此次为期两周的测量实习,以加深我们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实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2、了解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3、了解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
二、测区概况和实习任务1本次实习测区位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
测区总体而言较为平坦,主要包括有居民楼、广场、运动场、树林以及食堂等地物,密集程度较大,通视情况不是很好,因而在测量过程中,经常需要架设支导线进行观测。
2每组测绘一幅1:500比例尺以地物为主的数字地形图,一幅1∶500的以地貌为主的数字地形图。
三、仪器工具与技术规范1、(1)测量仪器:全站仪(包括电池、充电器)1台,棱镜觇牌1套(箱),脚架1个,棱镜杆1根,2m钢卷尺2个,工具包1个,记录板1块。
(2)规范:《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3)其他工具:各组应自备计算器1个,小伞1把。
导线测量手簿、导线计算表、间接高程计算表及耗材由指导教师造表统一领取。
四、具体实施和相关技术要求实习参照《城市测量规范》CJJ-99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的技术要求以及《1:500 1:1000 1:2 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的规范进行。
一般规定:(1)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2)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3)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不超过图上±;(4)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五、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布设形式采用图根导线测量,即在高级点间布设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和。
当特别困难地段需要布设成支导线时,支导线不多于四条边,长度不超过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
当测区内没有高级控制点时,应与测区外已知点连测,或假定一点坐标及一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
(2)图根控制点选点应遵循的原则方便仪器安置且通式良好利于导线测角和测距。
周围无遮挡、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步点。
考虑仪器与人的安全问题,避免选在道路中央。
选定点后,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用油漆在地上做好标记并编号。
编号可用四位数,第一位如2班6组选的1号点,编号可为2601。
(3)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n为测站数)(5)布设支导线时,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5″全站仪观测1测回。
其他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个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测距和竖角观测与第4)条相同。
(6)其余相关规定其严格准照《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45页节的规定。
2、图根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控制测量:(1)图根点高程测量方法:可用图根水准或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规定,本次实习采用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测量方法。
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根点布设为附和路线或闭合路线。
(2)当测区内无已知水准点时,可与测区附近已知水准点进行高程连测。
连测时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测,其往返高差不符值不超过±(L为路线长度,以km计)。
也可以假定一点高程,成为独立高程系统。
(3)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
(S为改正对向观测,测一个测回。
仪器高和棱镜中心高应准确量至毫米。
(5)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高差取至毫米。
3、图根控制测量——手簿记录手簿的记录一律采用铅笔填写,同时应遵循《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的有关说明和要求;手簿中的原始记录数据不得有任何涂改及橡皮擦过的痕迹,尤其是严禁连环涂改。
4、图根导线点坐标计算要求(1)图根导线可采用近似平差;(2)计算时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X,Y,H)均取至毫米。
5、测量计算成果及质量分析评价测量计算成果见附件:三角高程计算表和导线坐标计算表。
由于测量时的细心和谨慎计算之后,我们组的数据完全符合上述各个指标,并无超限。
六、碎部测量1、准备工作? 将控制点、图根点平面坐标和高程值抄录在成果表上备用;? 每日施测前,应对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试运行检查,对输入的控制点成果数据需显示检查。
2、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草图见附录)? 实习采用测记法即全站仪+内存方法,同时绘制草图。
成图采用南方CASS软件。
? 碎部点坐标测量采用极坐标法,也可采用量距法和交会法,碎部点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篇二:控制测量实习报告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姓名:陈良明班级:1002602学号:20方案名称:控制测量实习指导老师:鄢志辉1.概述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E级GPS网、二级导线和二等水准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熟悉水准仪、GPS、全站仪、水准仪的工作原理。
实习地点、时间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益阳市,从华天大酒店开始沿康复路至迎宾路交点,向北至团圆路交点,以这三个点构成一个闭合圈。
时间从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29日实习组织和安排本次实习总共35人,在老师指导下分成5个大组,每组7人,我们所在的是第四组。
所领仪器如下:工具包1个(内含:记录板1块,2m 小钢尺2把,锤子1把);全站仪(包括电池、充电器)1台,棱镜箱2个,脚架3个;水准仪(带脚架)1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
自备:钢钉(水泥钉),油漆,铅笔、小刀等文具用品。
实习任务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E级GPS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进一步完成二级导线和二等水准的测量任务,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实习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包括:控制网各点坐标及高程,导线观测记录成果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二等水准外业测量记录表。
执行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12898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级导线测量规范》2.测区概况地形条件测区地势高低起伏明显,路况良好,视野开阔,便于选点和后续的测量工作。
气候条件市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气温总体偏高、冬暖夏凉明显、降水年年偏丰、7月多雨成灾、日照普遍偏少,春寒阴雨突出等特征。
年平均气温℃—16..9℃。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首级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建立该地区GPS平面控制网,等级为E级。
GPS网的布设原则GPS选点要求:1.点位的选择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坪高度角应大于15度。
4.点为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
5.附近不应有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6.交通应便于作业。
GPS点位选择原则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控制测量的选点要简便,应遵循以下原则:1.点位应设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2.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不应有障碍物。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
5.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6.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选点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点定位。
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平面控制网的网形布设及精度分析本测区布设E级GPS点4个,E级网其平均边长,最短边为,最长边,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27834。
E级控制网采用4台接收机观测,分1个观测时段进行观测。
网形的布设和精度分析参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选点、埋石方法及情况1. 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2. 各GPS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埋设时坑底填以砂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
3. GPS点标石埋设所占土地,应经土地使用者或管理部门同意,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并办理测量标志委托管书。
实地绘制点之记,在点之记中做2~3个个护桩,其与GPS点位的距离精确到米。
施测技术依据及施测方法施测技术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施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同步观测接收机数>=2,观测时段必须在一个小时以上,开机前后记录仪器高。
GPS观测1. 观测准备每天出发前确保电池电量充足,仪器及附件携带齐全,作业前应保证数据存储容量充足。
观测作业技术要求GPS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3.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