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摘要】本文通过论述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意义和影响导入的主要因素及其方法等,使广大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为各位教师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重要性;影响因素;措施方法1 如何才能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了解影响其导入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其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再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从复习旧课过渡到学习新课的联系纽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整个一节课的成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犹如辉煌日出之丹霞、雄浑交响之序曲;它可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般地,影响课堂教学的导入有以下主要因素:教材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及经验积累,学生已有的只是储备、师生关系、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等。

2 为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导入,我们应该认真做到一下几点2.1 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其中,一钻研教科书为备课的中心。

教师要在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首先对教科书进行系统的通读,力求从全局的角度了解教科书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体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在每章、每节或每课教学前,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深入具体地钻研每章节和各章节的重难点,这是钻研教材的中心。

2.2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1 了解学生已经学过哪些基础知识,学过哪些知识与新课内容相关,是否需要过渡环节等。

2 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的身心状态。

教学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效能要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身心状态的制约。

教学的任务、力度和方式都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的身心状态相适应。

2.3 了解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学的内容就是学生的认识对象。

学生的认识活动表现有以下特点:2.3.1 学生的认识活动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共同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3.2 人类认识的一切真知都从直接经验发源。

但就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来说,则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是从个人的亲身实践体验中获得;间接经验是向他人(包括书本和其它信息资料)学习后获得。

由于人类历史漫长,社会实践经验极为丰富广泛,而个体生存时间、空间和实践都极为有限。

所以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事实上多数是间接经验。

所以,学生学习应以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为主,应该学习方法合理、少走弯路,讲究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2.3.3 由于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目的和检查标准也是实践,学生所学的间接经验也需要一定得时间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并有一定的实践运用知识的机会,否则容易脱离实际。

这就需要教学中提供条件许可的实践和丰富感性经验的活动。

综合以上特点,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需要适当的教学实践提供基础性的直接经验和运用知识的条件;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走目的明确、经济合理的道路,并得到一定“发现真理”的训练。

2.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着教育教学过程的发展。

这两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教学教育过程就不存在。

也就无法进行教学的导入。

因此,只有建立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进行教学活动。

3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3.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既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又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3.2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3.3 要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权利,坚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注重发挥学生集体教育功能,并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好的期望与信赖。

3.4 深入和加强与学生的交往。

应该明确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教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并在行动上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学生打成一片。

教师应该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并用自己的真诚影响学生。

4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式,每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场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不不同的处理方法。

我们应重视每堂课的开端与知识间的转折与衔接、精心设计导入方法,讲究导入艺术性,促使学生有强烈的未知欲、喜欢提问、敢于创新。

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采用以下几种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

4.1 温故知新式: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既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承上启下,促进学习和积极迁移。

为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认知和境地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在高中新英语课本第二册第一单元,在讲reading时,我们可以从复习warming up里的内容开始;先提醒学生回忆在warming up中谈论过的科学家,如Albert Einstein、Galileo 等等,然后提问“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a scientist called Stephen Hawking?”从而导入新课。

4.2 分析课题式: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和窗口,是课本内容的提炼和结晶。

用分析课题的方法导入新课,单刀直入、简单明了,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较容易地掌握课文内容。

如高中英语第二册第八单元的“First aid”我们在讲课前,指导学生分析课题,“What does First aid mean?”“How ma ny things does it include?”然后介绍“First aid”,通过分析介绍,使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目标,从而选准了意识的方向。

4.3 演示式:为了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作一些直观的表演或学生爱看爱唱的影像歌碟或图片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而导入新课。

比如:在高二第九单元的“Saving the earth”时,我们放一些剪辑的影像图片,如:人们大量无休止的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人们大量抛撒有害垃圾进江河湖泊、大海,导致鱼虾大量死亡,人们饮水中毒;地球大气受污染,许多工厂仍在大量排放废气等等。

让学生用英语讲述所观看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成功的导入新课“Saving the earth”。

4.4 赏析式:恰当地引用与新课的有关的习惯用语、名言、警句、俗话等导入课文,进行阅读理解,既可以使英语教师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有力,又可以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味,得到美的享受。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易进入语境。

如:高中英语第三册第八单元“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可用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和“Nothing 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等引入新课。

4.5 故事导入式: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编成故事。

在讲述故事时巧妙的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好奇、探求欲望强烈,易进入。

如在讲高三英语十四单元“Roots”时,可以编一个简单的非洲黑奴被卖往美国的故事,自然导入“Searching for roots”。

4.6 悬念提问式:我们可以欲擒故纵,设置各种有悬念的提问,去激发学生探求未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疑设问一般可以从课题入手,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入手,从重点难点入手,从可以说明本节课内容的具体事例入手。

例如:在上高中英语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Life In The Future”一课时,我们可以从下列问题开始:“We are leading a happy life, but what is our life in the futur e”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认真思考,各抒己见。

我趁机稍加引导和点拨,便将学生的思维纳入了新课的轨道。

5 我们在设计悬念提问时,应注意几个具体问题5.1 提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衡量课堂提问的标准,并非看提问的数量,而主要在看提问的质量,看提问的问题是否有启发性,是否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我,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开拓思路,启迪智慧,使他们在释疑中接受和掌握知识。

5.2 把握时机。

从教学内容看,应选在知识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社会热点处。

从教学过程看,课始,复习旧知识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

5.3 掌握分寸。

一是难易程度要适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既不能过难,只有少数优等生回答得出来,也不能过易,连差生不思考就能回答的提问;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铺垫性,又要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

一般来说,复习旧知识,应问在后进生易获成功处;传授新知识,应问在知识迁移处;巩固练习时,应问在后进生易错处。

二是提问要有针对性。

要注意对象,尽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如:对差生要求回答“What”的判断题:针对中等生,要求回答“How”或“why”的比较题;针对好生,要求回答“What differences”的比较题或“What different opinions”的创造型问题等。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随机应变;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皮连生2010《学与教的心理学》[2]舒达、蒋长好.2009《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3]叶奕乾、朱蓓蕾。

2009《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4]教育部2010.《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大出版社[5]鲁子问2011.《中小学英语实施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