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劳动法试题和答案
解析:劳动合同除《劳动合同法》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ABD选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不属于约定条款。
10.甲公司为员工韩某提供专项培训费用10万元,送其到国外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双方约定服务期10年,违约金10万元。工作满5年时,韩某辞职,韩某应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
14.赵某于2000年1月到甲公司工作,2010年1月被公司安排到下属的乙公司工作,2011年1月乙公司与赵某签订了劳动合同,截止到2013年1月,赵某在乙公司的工作年限应该是
A.1年B.2年
C.3年D.4年
正确答案:C(1分)
考点:本题考查工作年限。
解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16.A公司法定代表人甲某与自然人乙某口头约定,由乙帮助组织人员到A公司厂区从事平整场地及其他杂工工作,劳动报酬由A公司与乙统一结算后,再由乙转付给其他杂工。2011年10月19日,王某经乙介绍到A公司与乙一起从事杂工工作,2011年12月26日,王某在平整安放变压器的场地时受伤。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当对王某承担责任的是
正确答案:C(1分)P124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合同的用工时间。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19.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终止非全日制用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17.甲公司所在地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000元,下列涉及甲公司的劳动仲裁裁决中,甲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是
A.裁决甲公司给职工李某补缴社会保险
B.裁决甲公司与职工韩某解除劳动合同无效,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C.裁决甲公司向职工王某支付300元元旦加班费
D.裁决甲公司向职工赵某支付工伤医疗费10000元
A.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B.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应提前三日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C.除非有法定情形,合同期内不得终止用工
D.终止用工,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正确答案:A(1分)P135
考点:本题考查终止非全日制用工。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一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A.A公司B.乙
C.A公司和乙D.甲
正确答案:A(1分)P124
考点:本题考查用工主体资格。
解析:本案例中,A公司具备合法用工主体资格,王某系符合法定劳动年龄,具备劳动能力的自然人。王某从2011年10月19日到A公司从事杂工工作,至2011年12月26日在工作中受伤,双方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王某为A公司提供了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其劳动报酬虽由乙某支付,但实际支付劳动报酬的是A公司,且王某提供劳动的方式呈连续状态;A公司作为新成立的公司,其为投产所作的筹建工程应视为该公司业务组成部分;乙某是不具备用人主体资格的自然人,与王某同在A公司从事杂工工作,实质上都在A公司的管理下工作。
C.当地最低工资D.用人单位的平均工资
正确答案:B(1分)P267
考点:本题考查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13.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支付令,该机构是
A.人民法院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D.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正确答案:A(1分)P285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解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正确答案:B(1分)P287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裁决。
解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1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约定与集体合同规
定的标准之间的关系是
A.应当高于集体合同标准B.可以高于集体合同标准
C.应当高于或等于集体合同标准D.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集体合同标准
正确答案:C(1分)P146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标准。
解析:《劳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12.用人单位未依法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用人单位限期代缴,并自欠缴之日起征收滞纳金。该滞纳金的承担主体是
A.用人单位B.劳动者
C.劳动者和用人单位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确定
正确答案:A(1分)P271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保险滞纳金。
解析: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未依法代扣代缴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用人单位限期代缴,并自欠缴之日起向用人单位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工承担滞纳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11.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按照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支付赔偿金,该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为
A.劳动者试用期的月工资B.劳动者试用期满的月工资
解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5.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资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月计薪天
数为
A.20.83天B.20.92天
C.21.75天D.30天
正确答案:C(1分)
考点:本题考查《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资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关于月计薪天。
解析:《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资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A.0元B.5万元
C.7万元D.10万元
正确答案:B(1分)P129
考点:本题考查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0.下列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解原则贯穿于劳动争议解决的各种程序之中
B.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C.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在裁决书上不签名
D.当事人对仲裁员的回避申请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
正确答案:D(1分)P286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这属于工会基本职能中的
A.维权职能B.参与职能
C.教育职能D.组织职能
正确答案:D(1分)P164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工会的基本职能。
解析:我国工会的基本职能包括ABCD选项。其中,组织职能是发动和组织职工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组织开展相关的劳动竞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标准是指
A.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B.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C.用人单位所在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D.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企业平均工资
正确答案:B(1分)P140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补偿的月工资的概念。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7.下列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执行生效的仲裁裁决B.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C.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D.聘任兼职仲裁员
正确答案:A(1分)P283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ACD选项都属于终局裁决的情形,B选项不属于上述情形。
18.郑某于2012年3月与甲公司签订协议,约定2012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人甲公司工作,2012年8月郑某到公司报到,2013年4月甲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郑某工龄的起始时间应当从
A.2012年3月开始计算B.2012年7月开始计算
C.2012年8月开始计算D.2013年4月开始计算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
正确答案:C(1分)P72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法的起源。
解析: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 初期,资本势力还不够强大,单凭经济的强制 还不能满足资本家获取最大限度的剩余劳动, 因而需要凭借国家权力来给予保护,于是出现 了历史上最早的“劳工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