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B卷)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u:64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是()A.露天焚烧秸秆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C.积极开发新能源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2.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粮食酿酒B.木炭燃烧C.饭菜变馊D.冰雪消融3.“五月端午粽飘香”。
糯米是粽子的主要食材,其主要成分是()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4. 下列金属物品的用途,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铜导线B.保险丝C.铁锅D.铝合金门窗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铜、金刚石B.氧气、干冰C.氯化钠、氯化氢D.硫酸铜、氨气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熄灭酒精灯C.称量固体D.倾倒液体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物:H2O、C6H12O6B.金属元素:Li、PbC.有机化合物:醋酸、碳酸D.混合物:合金、冰水共存物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单质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419.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水分子变大B.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洗洁精能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D.铁生锈——铁能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反应10.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水区分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C.用石蕊溶液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D.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氧气和一氧化碳11.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A.通电分解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氧化铜C.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D.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2.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________;人体中缺乏________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14.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消毒剂,能与水反应:8ClO2+2H2O==4HClO+2Cl2+7X,则X为____________,H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除去食盐水中混有泥沙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15.右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当M一N=10时,该粒子属于________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当N=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
16.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快、更剧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1)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或“=”)。
(2) t2℃时,向6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40 g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8.已知:反应①是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常用方法,D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图示转化关系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 (3分)硫酸是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常用作_____________。
(2)简述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
(3)写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3分)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赤铁矿(含Fe2O3)炼铁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请解释原因。
21.(2分)已知甲和乙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下图是四种分子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哪些?22.(4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向固体A上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有哪些?若无气泡产生,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3)实验时,某同学将铝片放入混合溶液中,发现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
他猜想该气体可能为H2、CO2或SO2。
请分别说明不可能是CO2和SO2的原因。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金刚石、石墨和Cs。
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它们是同种物质B.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它们都能导电D.常温下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2)碳氢化合物——甲烷,是一种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
①无水醋酸钠中C、H、O、Na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③下图中,制取甲烷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若用C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甲烷,请简述其操作步骤。
(3)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现有一包碳酸钠粉末,其中可能混有氢氧化钠。
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粉末的成分。
(4)CO2和NH3。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方法既可以生产尿素,又可以减少CO2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请计算若用该方法生产90 t尿素,理论上可减少排放CO2的质量。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B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C2.D3.A4.C5.B6.A7.B8.C(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
A项,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C正确。
B项,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错误。
D项,该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故D错误。
)9.A 10.B11.D (A项,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8,体积比是2:1,故A错误。
B项,由干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中水的质量会增加,故B错误。
C项,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64份质量的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216份质量的银和硝酸铜,溶液的质量要减小,故C错误。
D项,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氯化钠逐渐增多,当盐酸反应完后,不再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会减小,故D正确。
)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氧气(或O2) 氢气(或H2) 碘(或I)13. Cl2 +1 过滤15.原子Ca2+16.隔绝氧气(或空气)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17.(1)< (2)20%18.置换反应CaCO3 + 2HCl==CaCl2+ CO2↑+H2O点拨:A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
CaO +H2O==Ca(OH)2 作建筑材料(或作补钙剂)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1)干燥剂(1分)(2)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分)(3)H2SO4+2NaOH==Na2SO4+2H2O(1分)20.(1)3CO+Fe2O32Fe+3CO2(1分)(2)①2KMnO4△═══K2MnO4+MnO2+2O2↑(1分)②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1分)21.(1)4NH3+5O4NO+6H2O(1分)(2)氮和氧(或N和O)。
(1分)22.(1)3CuSO4+2Al==3Cu+Al2(SO4)3(1分)(2)铜和铁(或Cu和Fe)。
(1分)硫酸亚铁和硫酸铝[或FeSO4和Al2(SO4)3] (1分)(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均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CO2;SO2有刺激性气味,而该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故也不可能是SO2。
(1分)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1)B (1分)(2)①24:3:32:23(1分)②CH 4+2O 2 CO 2+H 2O (1分)③A (1分) 先将瓶内装满水,再将甲烷从b 口通入。
(1分)(3)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 2溶液(或BaCl 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若溶液变成红色,则粉末为Na 2CO 3和NaOH ;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粉末为Na 2CO 3。
(1分)(4)解:设理论上可减少排放CO 2的质量为x 。
CO 2+2NH 3 CO(NH 2)2+H 2O (1分) 44 60x 90 t0460 49x t(1分) x =66 t (1分)答:理论上可减少排放CO 2 66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