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其应用》大作业第一章互联网新技术1.互联网新技术1.1什么是HTML5HTML5(Write Once Run Anywhere)是用于取代1999年所制定的HTML 4.01 和XHTML 1.0 标准的HTML 标准版本。
广义上来讲,HTML5实际指的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其目标是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RIA),如Adobe Flash、Microsoft Silverlight,与Oracle JavaFX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能有效增强网络应用的标准集。
1.2 HTML5发展史HTML 是Web 同一语言,这些容纳在尖括号里得大略标签,构成了如今得Web。
1991 年,Tim Berners-Lee 编写了一份叫做“HTML 标签”得文档,内里包括了大约20个用来标记网页得HTML 标签。
他直接借用SGML 得标记款式,也便是其后我们看到得HTML 标记得款式。
从IETF 到W3C: HTML 4 之路HTML 1 并未曾存在,HTML 得第一个官方版本便是由IETF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推出得HTML 2.0。
问世之前,这个版本中得很多细则已经被实现,比如,1994年得Mosaic 欣赏器已经实现了在文档中嵌入图片得方式,其后HTML 2.0 便吸纳了img 这个标签。
其后,W3C 取代IETF 得角色,成为HTML 得标准构造,1990年代得后半页,HTML 得版本被频繁点窜,直到1999年得HTML 4.01,至此,HTML 到达了它得第一个拐点。
XHTML 1: XML 风格得HTMLHTML 在HTML 4.01 之后得第一个修订版本便是XHTML 1.0,此中X 代表“eXtensible” ,扩展,固然也有人将之解读为“eXtreme”,极度。
XHTML 1.0 是基于HTML 4.01 得,并没有引入任何新标签或属性,唯一得区别是语法,HTML 对语法比力任意,而XHTML 则要求XML 般得严格语法。
利用严格得语法规范并非坏事,要求开辟者利用单一得代码风格,比如,HTML 4.01 容许你利用大写或不大写字母标识标记元素和属性,XHTML 则只容许不大写字母。
XHTML 1.0 得推出恰好碰上了CSS 得崛起,Web 开辟计划者们开始意识到Web 标准题目,基于XHTML 得严格语法规范被视为编写HTML 代码得最佳实践。
于是,W3C 推出XHTML 1.1。
如果说XHTML 1.0 是XML 风格得HTML,XHTML 1.1 则是货真价实得XML。
这意味着XHTML 1.1 无法利用text/html mime-type 直接输出,然而,如果Web 开辟者利用XML mime-type,则当时得主流欣赏器,IE 则压根不支持。
看上去,W3C 好像正在与当时得Web 挣脱。
着力不讨好得XHTML 2对W3C 而言,到了HTML 4 已经是功德圆满,他们得下一步事变是XHTML 2,盼望将Web 带向XML 得光亮将来。
固然XHTML 2 听上去和XHTML 1 雷同,它们却有很多不同,XHTML 2 不向前兼容,乃至不兼容之前得HTML。
它是一种全新得语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着实是一场灾祸。
WHATWG:与W3C 决裂W3C 凭空杜撰得作风引起了部分人得不满,来自Opera, Apple, 以及Mozilla 得代表开始表达反对声音。
2004年,Opera 得Ian Hickson 发起在HTML 根本上举行扩展以适应新得Web 应用,该发起遭到W3C 得拒绝。
于是,他们自发构造创建了超文本应用技术事变组,便是WHATWG。
从Web Apps 1.0 到HTML5从一起头,WHATWG 就和W3C 走不同得蹊径,W3C 对题目得会商是团体投票,而WHATWG 则由主笔Ian Hickson 定度。
表面上看,W3C 更夷易近主,然而毕竟上,种种内部纷争会使部分决议限于泥潭,在WHATWG,事变得盼望会更方便,不过,主笔得权利并非无穷大,他们得委员会可以对那些过于偏执得主笔举行弹劾。
一起头,WHATWG 得重要事变包罗两部分,Web Forms 2.0 和Web Apps 1.0,它们都是HTML 得扩展,其后,他们归并到一起成为如今得HTML5 范例。
1.3HTML5的发展机会HTML5位于产品的成长期,市场广泛看好其未来发展,但是很多功能还难以实现,需要各方的进一步投入对其进行完善。
通过SWOT分析来看S:优势无需针对众多系统、机型、分辨率等进行分别适配;推广成本低;能够调用手机硬件;无需第三方插件实现复杂网页功能。
W:劣势需要各类浏览器支持;发展早期,大部分HTML5网页应用复杂功能暂时无法实现,操作界面简单粗糙;目前对本地硬件调动力度不够。
O:机会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不支持flash;Adobe宣布不支持Android4.1;众多浏览器厂商大力推动;开发者加大投入。
T:威胁W3C到2014年才能正式发布HTML5标准;W3D与WHATWG 关系出现分化,谷歌和苹果的纷争影响统一标准的制定;目前移动网络速度有限。
1.4 对产业链各方意味着什么?用户:Web app的优势是无需下载安装App,只需直接进入链接即可使用,能够节约很多时间成本,却可能享受到本地App同样的用户体验。
系统提供商:对于系统提供商来说需要第三方插件才能支持其系统某些功能的实现,对于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的因素。
浏览器厂商:HTML5技术的发展将会极大促进Web app的发展,如果Web app最终取代本地App的地位,手机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入口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开发者:开发者不需要针对复杂的终端分别进行适配,并且相对于本地App开发难度降低;无需再各类应用商店进行推广大大降低推广渠道成本。
1.5 HTML5应用实例HTML5应用发展现状整体数量较小,用户规模有限,并且用户对于Web app认知度很低,使用习惯尚需培养;应用质量参差不齐,优质HTML5应用体验优秀功能丰富,几乎可以与本地App媲美;部分优化较差的应用界面粗糙用户体验较差;手机浏览器的HTML5应用商店是HTML5应用的主要入口,仍然沿用了本地App 的应用商店模式,而不是更加开放的推广模式;部分传统互联网公司已经推出HTML5版本应用,大部分开发者还处于观望中。
HTML5可以实现①微博定位功能,调用GPS ②微博语音输入,调用话筒③照片上传功能,调用摄像头④摇一摇功能,调用重力感应器2.NFC2.1什么是NFC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3.9英吋)内,交换数据。
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
RFID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应用非常广泛,如门禁卡,公交卡等都使用了这种技术。
2.2 NFC发展机会目前人们对NFC的认知主要局限于移动支付领域,随着搭载NFC芯片的终端普及,NFC的功能将被更全面开发。
通过SWOT分析它的发展机会:S:优势NFC有被动、主动、点对点三种工作模式,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能够将RFID卡和银行卡、信用卡等功能集于一身;技术实现难度不高,易于推广。
W:劣势包含大量个人信息,安全性难以保障;有距离限制,要求两台设备距离在10cm范围内;传输速度慢,进行文件传输需要与其他方式配合使用(如蓝牙)。
O:机会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大增;最新生产的旗舰级智能设备大部分均搭载NFC芯片;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和一些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NFC移动支付。
T:威胁目前除了一些旗舰机,大部分手机都没有NFC功能;用户认知度较低,绝大部分用户不能接受通过手机NFC支付;相关利益方都希望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对NFC不同的实现方案各有倚重。
2.3 NFC如何改变生活?蓝牙配对NFC + Play 360°诺基亚Play 360°音箱可以通过蓝牙连接电子设备,如果手机带有NFC功能,可通过触碰直接配对播放音乐。
电子海报NFC +Tapit ,Tapit在澳大利亚实现了NFC营销实践,游客只需通过手机碰触标签就可以得到艾尔斯岩的图文声多媒体介绍。
游戏互动NFC +愤怒的小鸟,愤怒的小鸟推出magic版,其中第五关以后关卡是需要通过手机之间通过NFC碰触解锁。
位置签到NFC +街旁,诺基亚与街旁进行合作,在商家店铺提供NFC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触标签直接实现街旁的签到功能。
2.4 NFC改变支付方式实现方式:NFC手机+非接触式读写器用线上渠道实现线下支付,整合了手机和钱包。
•手机钱包当中可以包含会员信息、优惠信息、支付卡信息、交易信息、票券等。
•随时动态更新和现实具有针对性的优惠促销信息。
•刷卡的同时能够收集到用户的位置信息等,所有这些消费活动都可以将用户的身份以及地理信息有所关联,成为未来本地广告有价值的信息源。
2.5 NFC应用实例NFC应用实例——Google wallet目前仅支持由运营商Sprint提供的少量定制机机型,仅支持MasterCard paypass信用卡直接刷卡,没有MasterCard信用卡的用户可以使用谷歌预付卡,通过其他银行卡为其充值并刷卡使用,设置好之后用户仅需要在商家的paypass 刷卡机上轻轻挥动手机就可完成支付过程。
3.二维码3.1什么是二维码二维码——包罗万象的黑白方块图二维码(英语:2-dimensional bar ),又称二维条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
它是用按一定规律分布于平面(二维方向上)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4.增强现实4.1什么是增强现实增强现实——现实与虚拟交错,一切尽在眼前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
AR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