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

慢性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
(1)促进淋巴回流手术
Handely(1908年)首先在患肢皮下埋人多根丝线,期望淋巴液通过毛细管的虹吸作用流入埋线近端的淋巴管。

此后有人埋入细橡皮管(Walther,1919年)、聚氯乙烯管(Hogemann,1955年)。

皆因疗效不佳而弃用。

(2)病变组织切除术
Charles(1912年)根据淋巴水肿的病变只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而深筋膜深面的组织则未受累的理论,采取切除患肢病变组织、创面植皮的手术方法治疗淋巴水肿。

以后这种手术有不少改进,概括为三种:①切除所有浅层组织直至深筋膜,利用原皮或从自身另处切取断层游离皮片覆盖创面。

②掀起薄层带蒂皮瓣,切除水肿的皮下组织及筋膜,然后将掀起的皮瓣重新覆盖创面,皮瓣下置负压引流3~5天,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抬高数周。

术后7~10天开始活动。

③分次切除病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逐渐缩小肢体周径,创面一期直接缝合。

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断层游离皮片覆盖手术,不仅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易感染,而且术后瘢痕明显,甚至溃破、苔藓样增生,但对重症淋巴水肿,患肢高度增粗、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患者,仍然有较好的疗效。

(3)显微外科手术
①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1977年首先报道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四肢阻塞性淋巴水肿。

国内朱家恺(1979年)、黄恭康(1980年)应用此项手术治疗下肢、乳房及会阴等处淋巴水肿,疗效较满意。

②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将淋巴结横剖开与静脉吻合可重建新的淋巴回流通道。

临床上常选用腹股沟淋巴结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作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

③淋巴管移植术
淋巴管移植是治疗淋巴水肿的另一种显微外科手术。

Baumeister(1980年)经过动物实验后,已用于临床。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小静脉与淋巴管在胚胎起源及组织学结构上都是相类似的,具备了小静脉桥接淋巴管的条件;移植静脉段可与淋巴管愈合并代替淋巴管;血栓形成仍然是引起管腔阻塞的主要原因。

因此,这种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淋巴水肿手术适应证:①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

②过度肿胀伴疼痛。

③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经内科治疗无效。

④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
恶性的致死性原因。

⑤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为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1.非手术治疗包括:
1.抬高患肢,护理局部皮肤及避免外伤,适当选用利尿剂,穿着具有压力梯度的弹性长袜。

2.利用套筒式气体加压装置包裹患肢,自水肿肢体远侧向近侧程序加压,促进淋巴回流。

3.手法按摩疗法:自水肿的近心端开始,经轻柔手法按摩水肿消退后,顺序向远侧扩展按摩范围。

4.烘绑压迫疗法:利用电辐射热治疗机(60~80℃)的热效应,促进淋巴回流与淋巴管再生和复通。

治疗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2.手术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
1.切除纤维化皮下组织后植皮术:当皮肤及皮下组织已发生不可逆改变后,切除深筋膜浅面的全
部皮下组织,减少肢体皮下组织容积。

然后取正常皮肤,或切下的病变皮肤修剪后进行植皮。

病变范围广泛者,应作分期手术。

2.重建淋巴循环:应用显微手术技术作淋巴管一静脉吻合术、淋巴结一静脉吻合术,或取用正常淋
巴管、静脉,直接植入或旁路移植,重建淋巴回流通路。

3.带蒂组织移植术:如大网;膜、去表皮组织,移植至患肢深筋膜浅面,建立侧支回流通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