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艺术班) 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艺术班) 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正定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艺术)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读图,完成1-2问题。

1. 图中陡崖A处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 450mB. 550mC. 650mD. 780m2. 甲乙两村镇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现有①②③三种路线方案,综合图示信息,可推断( )A. ①线地质条件较③线好B. ②线工程量较③线小C. ③线对文物保护不利,不宜选择该线D. ①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施工方便,为最合理路线3.有关图虚线或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 > b,读图回答4-6题。

4.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若b海拔高度为200m, 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 ④200<N<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①同为洼地②同为小丘③同为缓坡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7. 下列等高线图,表示盆地的是( )A BC D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8-9小题。

8. 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B. 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D. 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200米9. 当地为发展旅游业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A. 从乙处到山顶B. 从甲处到山顶C. 从丙处到山顶D. 从丁处到山顶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99米B. 380米C. 400米D. 420米11.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

12. 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 45米B. 90米C. 180米D. 310米13. 小明周末要去爬山,他从图2中哪边的山坡上山会更省力?( )A. 甲坡B. 乙坡C. 丙坡D. 丁坡14. 有一幅破损的地图,标注比例尺的地方被撕掉了,有一位聪明的同学选择了两个城市量了一下图上距离是2.5厘米,又从网上查出两城市实际相距约1000千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大约是( )A. 1:400000B. 1:4000000C. 1:40000000D. 2.5:1000读图,回答15-16题。

1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16.下述土地利用方式最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丙坡种植果树C.乙坡植树种草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17.图中④地所在的位置是( )A. (20°N,160°E)B. (20°N,160°W)C. (20°S,160°W)D. (20°S,160°E)18.下图中G点位于H点的( )A.东北方向B.正西方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19-20题。

19.②地的地理坐标是( )A. 40°N,20°WB. 40°S,20°EC. 40°S,60°WD. 40°N,40°E20.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两地相距约2220千米B. ②、④两地相距约2220千米C. ④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D. ①、②两地间距离等于②、③两地间距离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

读图完成第21-22题。

21.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温度C.地形D.光照22.北方农牧交错带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破坏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土地荒漠化严重D.湿地大面积消失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23-24题。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23.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4.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25.解决缺水问题的“开源”措施是( )①修水库②合理开发及抽取地下水③改进灌溉技术④提高水的利用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6.不属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是( )A.排污许可证制度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C.三同时制度D.谁污染谁治理27.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A.危险废物越境转移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C.臭氧层的破坏D.海洋污染28.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当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 河流水和湖泊水B. 地下水和冰川C.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9.“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贯彻了(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

下表示意我国某年四地区产业碳排放总量和CO2减排效率大小。

读下表完成30-31题。

地区京津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CO2排放总量(亿t) 1.35 2.7 4.8 3.55CO2减排效率(tCO2(万元·%)-1) 1.5 0.86 2.5 1.8 30.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A.京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南部沿海地区31.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主要原因是( )A.地处季风区,CO2扩散速度快 B.以轻工业为主,CO2排放较少C.交通通畅,汽车尾气排放少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化石燃料消耗少兰新高铁是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沿线修建了长达462千米的防护措施(如下图),部分路段甚至修建了地上隧道。

读图完成32-33题。

32. 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的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原因最可能是( )A. 节约土地资源B. 保护生态环境C. 穿越大江大河D. 解决冻土层地基不稳33. 兰新高铁沿线修建的防护设施,其主要作用是( )A. 防沙尘暴B. 防洪水C. 防强风D. 防噪声34.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 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下图中的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第35-36题。

35.生物防治害虫最突出的优点是( )A.作物增产幅度大B.保持生物多样性C.不污染环境D.降低生产成本36.防治害虫是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既能体现杜绝化肥、农药的滥用,又能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的是( )A.处方农业B.有机农业C.节水农业D.精确农业读“有灰霾记录以来浙江11个地级城市灰霾发生总天数和年均灰霾天数”图,回答37~38题图437.浙江省灰霾分布的特点是( )A.从沿海向内陆递增B.从南向北递减C.呈不连续块状分布 D.北部平原高于南部山区38.地处浙闽山地金衢盆地西段的衢州市,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但在整个有灰霾记录的历史时期灰霾天数均较多,原因最有可能是( )A.森林茂密,不利于灰霾气流消散 B.山区盆地,不利于灰霾气流消散C.人口密集,矿物燃料使用过多 D.经济落后,森林覆盖率低39.下图为“我国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四种环境问题的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以上四种环境问题之一,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森林锐减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酸雨B.①--土地荒漠化②--森林锐减③--水土流失④--酸雨C.①--酸雨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森林锐减D.①--土地荒漠化②--森林锐减③--酸雨④--水土流失40.下图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④表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森林锐减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0分,第2题10分,共2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颗粒物是空气污染中较为普遍且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之一。

颗粒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由于PM10能够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甚至深入肺泡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下图表示近年来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环保重点城市(PM10)日均值逐月超标比例。

说明我国PM10污染的南北方差异,并分析原因。

42.读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四类环境问题。

其中甲环境问题是,丙环境问题是。

(2分)(2)我国乙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2分)(3)丙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其主要的原因是。

(2分)(4)长三角地区丁环境问题突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4分)1-5:DCDCC 6-10:ABDBB 11-15:BCBCB 16-20:ACCBA21-25:ACBDA 26-30:DCDCB 31-35:BBCDC 36-40:ACBDA41、北方污染重于南方,11月-次年4月(冬季)差异大,5月-10月(夏季)差异小;冬春季节,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距离冬季风源近,易受沙尘影响;冬季气温低,普遍燃煤取暖,加剧了北方冬季的污染;夏秋季节我国降水多,造成南北方污染差异小。

42、(1)森林锐减酸雨危害(2分)(2)黄土高原破坏地表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2分)(3)南方地区燃料以煤炭为主,排放大量硫化物;气候湿润,两者结合易形成酸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