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温升计算

7温升计算

却水温超过限值部分而减少,并应修约到最接近温度的整数值。
1.2.2.3安装场所为高海拔时对温升的修正
安装场所海拔高于1 000 m,而试验场地海拔低于1 000 m时,自冷式变压器(AN)
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应按海拔每增加400 m降低1 K来计算;风冷式变压器(AF)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应按海拔每增加250 m降低1 K来计算。
过±5%,或变压器额定容量大于2 500 kVA时,选取最大电流分接时的
电阻损耗(W);按负载损耗计算中公式(6.1)计算;
Kf%—被计算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见负载损耗计算(SB1—007.6);
Sq c—被计算绕组的散热面(m2),按公式(7.1)计算。
2.3 层式绕组的温差(τqc)计算
式中:qq c—高压或低压绕组的热负载(W / m2),按公式(7.2)计算;
1.2 温升限值
1.2.1连续额定容量下的正常温升限值
1)变压器分接范围在±5%以内,且额定容量不超过2 500 kVA的变压器,负载损
耗和温升限值的保证仅指主分接。温升试验选在主分接上进行。
2)变压器有一个分接范围超过±5%或额定容量大于2 500 kVA的变压器,在与每
个分接相应的分接容量、分接电压和分接电流下,不同分接的负载损耗是不同的,有时空载损耗也不同(即在分接范围内采用了变磁通调压方式)。温升限值应适用于每个分接,温升型式试验应在最大电流分接上进行(另有规定除外)。在独立绕组变压器中,最大电流一般是最大负载损耗分接。
1)绕组和铁心在运行的初始阶段,温度上升很快,绕组和铁心所产生的热量,将由它们内部最热点藉传导方式传到与油接触的外面如图7.1所示。对于自冷式变压器来说,线圈内部最热点温升比线圈平均温升,一般要高出13K左右。
2)当绕组和铁心内部的热量传到表面后,它们的表面温度与周围介质(油)产生温
差,通过对流作用将部分热量传给附近的油,从而使油温逐渐上升。线圈对油的平均温差一般在20 K~30 K左右。
SB1-007.7
第29页
5.7.3
风冷却器工作的数量(NFP)确定
SB1-007.7
第29页
5.7.4
强油风冷却器单台实际冷却容量(PFP)计算
SB1-007.7
第30页
5.8
强油风冷油平均温升(θyP)计算
SB1-007.7
第30页
5.9
强油风冷冷却器的技术数据
SB1-007.7
第31页
5.10
SB1-007.7
第5页
3.2
饼式绕组的热负载(qqb)计算
SB1-007.7
第5页
3.3
饼式绕组的温差(τqb)计算
SB1-007.7
第5页
3.3.1
高功能饼式绕组的温差(τqg)计算
SB1-007.7
第5页
3.3.2
普通饼式绕组的温差(τqb)计算
SB1-007.7
第6页
3.4
饼式绕组的温升(θq b)计算
5.5.1.2
油管路特殊部位的形状油阻力(ΔHX)计算
SB1-007.7
第24页
5.5.1.3
油管路的油阻力(ΔHg)计算
SB1-007.7
第25页
5.5.2
线圈内部的油阻力(ΔHq)确定
SB1-007.7
第26页
5.5.2.1
线圈内部的摩擦油阻力(ΔHqm)计算
SB1-007.7
第26页
5.5.2.2
冷却回路的总油阻力(ΔHZ)计算
SB1-007.7
第28页
5.6.2
强油风冷的实际油流量(Q)计算
SB1-007.7
第28页
5.7
强油风冷冷却器的冷却容量(PFP)计算
SB1-007.7
第29页
5.7.1
强油风冷油平均温升(θ’yp)的初步确定
SB1-007.7
第29页
5.7.2
单台冷却器的冷却容量(P ’FP)的初步确定
3)当绕组和铁心附近的油温升高后,由于油的对流作用,热油向上流动,冷却后的向下流动,重新流入线圈,形成闭合的对流路线,从而使油箱中的油温升高。对于自冷式变压器来说,一般上层油温比平均油温高20%左右。
4 )当热油碰到箱壁或油管壁时,将部分热量传给它们,使油温下降而箱壁或油管壁温度升高,其热量从壁的内侧传导到外侧(壁的内外侧温差一般不超过3 K左右),它与周围的介质(空气)也产生温差,借助于对流和辐射作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3)在带分接的自耦变压器中,温升试验时,应根据分接的布置来选择分接。
4)对于多绕组变压器,当一个绕组的额定容量等于其他绕组额定容量之和时,温升
试验要求所有的绕组同时带各自的容量值。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应规定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负载组合进行温升试验。
5)在具有同心式线圈排列的变压器中,两个或多个独立线圈上下排列且容量及尺寸都相同时,绕组温升读数的平均值应不超过绕组温升限值;如果容量(或)尺寸不相同时,则应按协议进行评估。
1.2.2.2安装场所的特殊环境温度下对温升的修正
a.油浸空气冷却式变压器:安装场所的温度条件,当最热月平均温度超过+ 30℃;
或最高年平均温度超过+ 20℃,则对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应按超过部分的数值减少,并应修约到最接近温度的整数值。
b.油浸水冷式变压器:当冷却水温度超过+ 25℃时,则对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应按冷
SB1-007.7
第23页
5.4
强油冷却饼式绕组的温升(θq p)计算
SB1-007.7
第23页
5.5
强油风冷变压器本体的油阻力(ΔHT)计算
SB1-007.7
第23页
5.5.1
油管路的油阻力(ΔHg)计算
SB1-007.7
第23页
5.5.1.1
油管路的摩擦油阻力(ΔHM)计算
SB1-007.7
第23页
6)油浸式变压器在连续额定容量稳态下的正常温升限值规定如表7.1:
表7.1温升限值表
名称
温升限值(K)
顶层油温升
油不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变压器
60
油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变压器
55
绕组平均温升(用电阻法测量)
65
铁心、绕组外部的电气连接线或油箱中的结构件
通常不超过80
1.2.2在特殊使用条件下对温升修正的要求
管式油箱有效散热面(Syx)计算
SB1-007.7
第10页
4.3.3
管式散热器油箱有效散热面(Syx)计算
SB1-007.7
第12页
4.3.4
片式散热器油箱有效散热面(Syx)计算
SB1-007.7
第14页
4.4
油平均温升计算
SB1-007.7
第19页
4.4.1
油箱的热负载(qyx)计算
SB1-007.7
SB1-007.7
第4页
2.4
层式绕组的温升(θqc)计算
SB1-007.7
第4页
3
饼式绕组的温升计算
SB1-007.7
第4页
3.1
饼式绕组的散热面(Sqb)计算
SB1-007.7
第4页
3.1.1
饼式绕组的轴向散热面(Sqbz)计算
SB1-007.7
第4页
3.1.2
饼式绕组的横向散热面(Sqb h)计算
Δτt—被计算线圈的层间绝缘校正温差(K),当δc m≤0.64mm不予校正;
Δτt=0.002(δc m-0.64)(mc-ms)qq c[ K](7.4)
Δτc m—被计算线圈的层数校正温差(K),当δc m>0.64mm,按0.64mm计算;
Δτc m=0.002δc m(mc-2 ms)qq c[ K](7.5)
1.2.2.1正常使用条件
a.油浸变压器的正常环境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最高气温+ 40℃;
最热月平均温度+ 30℃;
最高年平均温度+ 20℃;
最低气温-25℃(适用于户外式变压器);
最低气温-5℃(适用于户内式变压器);
水冷却入口处的冷却水最高温度+ 25℃。
b.海拔
海拔不超过1 000 m。
bc tj—被计算散热面处与线圈表面直接接触的撑条宽度(mm);
Hkj—电抗高度(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2.2 层式绕组的热负载(qqc)计算
式中:PR—被计算绕组的电阻损耗(W),当分接范围在±5%以内,且变压器额定容
量不超过2 500 kVA时,选取主分接时的电阻损耗(W),当分接范围超
安装场所的特殊环境温度下对温升的修正
SB1-00பைடு நூலகம்.7
第2页
1.2.2.3
安装场所为高海拔时对温升的修正
SB1-007.7
第3页
2
层式绕组的温差计算
SB1-007.7
第3页
2.1
层式绕组的散热面(Sqc)计算
SB1-007.7
第3页
2.2
层式绕组的热负载(qqc)计算
SB1-007.7
第3页
2.3
层式绕组的温差(τqc)计算
散热面,与厚纸筒接触的表面不作为散热面,而与1.0 mm薄纸筒接触的表面只算一半散热面,绕组表面有遮盖的物体(如撑条等)应减去遮盖面积或用折算系数修正。层式绕组散热面按下式计算:
式中:mz h—铁心柱数;单相两柱式mz h= 2,三相三柱式或五柱式mz h= 3;
Ks j—被计算散热面折算系数,它与线圈表面接触的物体有关,一般按下列选取:
线圈内部特殊部位的形状油阻力(ΔHqT)计算
SB1-007.7
第27页
5.5.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