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麻鸭养殖技术养鸭生产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适宜于广大农村,尤其是丘陵地区农户规模化养殖,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为助推养鸭业的发展,2019年6月中旬,由宜春市明月山区劳动就业局主办,南方科技学校承办的“明月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养鸭技能培训班在明月山区温汤镇如期举行。
来自该村的60多名鸭农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区里的畜牧专家讲解养鸭技术,既让鸭农们了解了养鸭相关的市场信息,又为他们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学习养殖技术的机会。
学员张老板突然发现上课专家还挺帅的嘛,讲课内容也挺不错的,14日上午讲课专家竟忘了让学员们中途休息,结果连讲带交流竟然整整两个半小时,无一学员离场,也没有闲聊的。
连日几天的讲课鸭农朋友太捧场,会议室挤满了人,临时还加了很多座位。
看得出来,专家有跟农民朋友讲课的小激动和小忐忑。
参加培训的鸭农普遍反映,“这次培训班办得实、办得好,我们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了解了信息。
”鸭农李春莲亲临现场全程听完讲课,并给予最高评价:“好听,听得懂,很实用”。
一、品种麻鸭要高产,良种是关键。
因此一定要选择生产性能好、性情温驯、体型较小,成熟早、生长发育快,耗料小、产蛋多、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麻鸭品种。
如绍兴鸭,高邮鸭、金定鸭等。
二、选址与建舍1、场址应远离村庄、城镇、禽类交易地、工厂,土壤、水源无疫病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池塘、水库、水流缓慢的溪河边等地适合建舍养麻鸭。
2、场地土质应透气和透水,最好是沙质地,还要避风向阳,与水面保持5度左右的缓坡。
3、鸭舍实用面积以每平方米6~8只计,每栋棚舍以养900~1000只为好。
鸭舍用竹、木搭建,宽8~10米,长控制在70米内,边檐高2~2.5米,高度自定。
4、四周用草帘挂到屋檐,内用透明塑料膜挡风。
舍内每100平方米安装60瓦电灯3盏,15瓦的2盏。
5、舍前应有一块干燥、略斜但平整的比鸭舍大2倍的运动场。
6、鸭的水面运动场应大于鸭舍3倍以上,并在四周围网或建竹篱笆。
三、优化环境条件适宜的生产环境有利于麻鸭发挥生产性能。
温度、密度和光照等就是重要影响因素。
1、保证适宜的温度。
温度可影响麻鸭的产蛋量、蛋重、蛋壳厚度和饲料利用率。
产麻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0℃。
2、麻鸭群的饲养密度。
一般为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为1:50~1:80。
3、搞好光照管理。
产蛋期光照的具体做法是:大约18平方米装1盏25瓦的灯泡,灯泡高度离地约2米。
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开始逐渐延长,22周龄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的延长要等递加,即每天增加15—20分钟。
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只可逐渐延长,直至每昼夜16~17小时,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强忽暗,只许渐强。
4、防止惊吓。
受惊吓的鸭,产蛋量会下降10%一20%,有时产软壳蛋。
因此,平日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安静,非饲养人员不要随意进入舍内,特别注意防止狗猫等动物窜入,以免鸭群受惊应激。
四、饲料营养全面1、能量:能量来源于饲料中的3种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类和粗纤维。
鸭对粗纤维消化能力低,日粮中不可过多,麻鸭日粮中一般为3%~5%。
2、蛋白质:产麻鸭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一般为18%。
3、矿物质:麻鸭日粮中钙的含量一般为2.5%~3.5%,磷的含量一般在0.5%左右,钙磷比例一般为4~6:1。
每千克饲料中需铁60—80毫克、铜5~8毫克、锌50~60毫克、锰30~60毫克、硒0.12—0.25毫克。
4、维生素:每公斤饲料需维生素A8000~10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400—600国际单位、维生素E3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毫克、维生素B,3~4毫克、烟酸35—60毫克、胆碱800—1000毫克。
五、雏鸭的培育1、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第一天不需喂食,以使它吸收利用腹内卵黄,第二天小鸭干毛后如能站稳在鸭栏内打转或行走,有三分之一的小鸭形似觅食状态,用手试之小鸭伸颈,张口发出啼、啼、啼的叫声,这时就可开食。
2、开食方法先在地上放两块塑料薄膜,一块放饲料,另一块四周垫高,中间放2厘米深的水,先引鸭到水中学习觅食的动作,待其拉粪便后,再让鸭在放饲料的塑料薄膜上自由啄食,这样不会弄脏饲料。
3、雏鸭放水用木盆盛半寸深水,以水浸没鸭的脚背为宜,把雏鸭放进去,让鸭在浅水中站立5分钟左右。
注意在1-2周内放水不能浸湿鸭的绒毛,以免受冻而死。
放水后让鸭在运动场上休息,待绒毛干后赶入窝内。
4、雏鸭补青从养鸭的第三天起,在每天喂食的饲料中逐渐加入10%-20%的青饲料,将青饲料切碎拌入米饭中喂给,或把青饲料撒在水面上让小鸭自由采食。
常喂青料如:菜叶、水草、浮萍等。
5、雏鸭补腥俗话说:“鹅要青,鸭要腥”,“小鸭喂饭一半粮,小鸭吃腥它才长”。
在小鸭第三天按10%-20%的比例给予动物性饲料,如螺蛳、小鱼、蚯蚓、蚕蛹等。
也可捞粪咀洗净;或捕捉黄鳝切碎后连骨带血一块拌饭喂给。
也可用5%的鱼粉拌饭喂半个月。
6、开口谷当小鸭养到25天后就可逐渐喂“开口谷”,以代替米饭。
开口谷就是将稻谷放入水中浸一个晚上,第二天将谷子煮到谷壳半开便成。
喂法:第一天用二份米饭一份“开口谷”拌匀喂给,第二天各半,第三天用一份米饭二份谷,第四天就可吃谷子了。
7、饲喂次数在7天内,每天喂六次,即白天每3小时喂一次,晚上每6小时喂一次;7天后,每天喂五次,即从早上六点开始每隔4小时喂一次,晚上10点喂食后放回鸭蓝内;到半个月后白天喂4次,晚上不喂;20天后可减少到每天喂三次。
每群以250只为宜。
群不应过大。
六、四季饲养管理1、春季要保持鸭舍干燥、通风,勤换垫草,做好消毒及清洁卫生工作,每天人工补充光照4~5小时。
为有利高产稳产,日粮中粗蛋白质质含量应达18%,代谢能每千克达11.3~11.7兆焦,青、精饲料各占50%。
母鸭开产时,50千克饲料拌入1千克蜂蜜连喂3天,停14天后再喂3天。
如此轮番投喂,不仅可防鸭瘟,还可提高产蛋率。
麻鸭从105日龄起应补钙,剂量为日粮的2.5%;此后逐步提高;当产蛋率60%时,日粮钙含量为2.5%;产蛋率65%~80%时为3%;产蛋率80%以上时为3.5%。
钙源为贝壳粉或骨粉或蛋壳粉。
日粮中还应保证维生素D的供应,以控制钙、磷比例为5~6.5∶1。
根据产蛋率的高低,每天保证14~17小时日照很重要,以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进而提高产蛋率。
2、夏季抓好防暑降温工作。
将鸭舍四周草帘卸下,以利空气流通。
坚持早放鸭,迟关鸭,傍晚不赶鸭入舍,夜23~24时才赶入舍内。
要保证鸭群有充足饮水,最好是井水。
青年鸭忌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以免导致早衰,产蛋期缩短。
要多喂粗、青饲料,以防性早熟。
因颗粒料能刺激食欲,引起鸭生长过肥,不利产蛋,所以,青年鸭最好不喂颗粒料。
对春季产蛋多又没换羽毛的鸭,在日粮中加入1%~2%炒熟研碎的芝麻或菜子等,能提高夏季产蛋率。
夏季还要适当降低舍内鸭的密度,注意用具、场地等的消毒及卫生。
3、秋季为保持高产率,应施行人工补充光照,保持每天光照16小时。
同时适当补充动物源蛋白质及青饲料的供给。
对已停产的鸭应剔出,或提前淘汰,或强制换羽。
4、冬季搞好防寒保暖,及时将鸭舍四周草帘挂上,严防贼风侵入。
勤换干燥垫料并适当加厚。
冬季日粮代谢能水平应提高到每千克12.1~12.5兆焦。
早上鸭应迟放,傍晚早关鸭,平时少下水(上、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1次,每次10分钟)。
鸭放出舍前要在舍内噪鸭5~10分钟。
冬季应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日光照16小时。
七、适时开产麻鸭开产时间为150日龄前后,如产蛋过早容易早衰,如过迟则会影响经济收入。
具体做法是:控制青饲料,以防撑大肠胃,120日龄后逐渐增加喂食数量,提高饲料质量。
八、合理增喂夜食夜间补料比不补料的麻鸭可提高产蛋量10%左右。
因此在秋冬季要给麻鸭增喂夜食。
夜间补料时应注意两点:一要供足饮水。
二是夜间补喂饲料中的蛋白质不可过多。
九、尽量减少应激1、麻鸭代谢旺盛,对污染的空气特别敏感,因此平时应注意通风换气。
2、每当鸭群戏水时要将鸭舍所有的窗子打开。
3、平时在鸭舍内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能手拿竹竿追赶,恐吓鸭群。
4、冬要保暖,夏要降温,尽量减少冷热应激对麻鸭的不良影响,使麻鸭生活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十、密切关注异常当麻鸭出现蛋的个体变小,蛋壳变薄,产蛋时间延长,喂水、上岸羽毛潮湿即往鸭舍里钻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提高饲料质量,特别要增加蛋白质饲料。
2、经常赶动鸭群,增加运动量。
3、增加光照。
4、鸭舍保温,最好加喂液体鱼肝油,每天每只用1毫升,拌料饲喂3—4天。
十一、消毒与防疫措施1、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
鸭舍、运动场要经常清扫、消毒。
垫过的稻草要烧毁,不可晒后重复使用,清除的粪便和污物需堆积发酵;游泳池要勤换水,定期用生石灰消毒,保持水体透明度25—40厘米。
2、做好疾病防制工作。
①重点是做好免疫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区无母源抗体鸭苗1日龄,有母源抗体鸭10~14日龄应皮下或肌肉注射0.5~1毫升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也可经饮水或气雾免疫2次,间隔期3天。
种(蛋)鸭1年免疫注射2次,间隔期42天。
(按说明使用)鸭瘟疫区20日龄首免,每只肌肉注射0.2毫升鸭瘟疫苗,5个月后再接种1次。
3月龄鸭肌肉注射1毫升。
浆膜炎一大肠杆菌二联疫苗10日龄左右注射1次。
高致病性禽流感20日龄、50日龄和开产前各注射1次。
禽霍乱60~70日龄注射禽霍乱疫苗0.5毫升,100日龄再注射1次。
②预防性使用药物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或其他药物,用于预防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