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3-05-08T17:08:03.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晓琳
[导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
王晓琳 (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 162650)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72-01
【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 西医效果欠佳, 中医采用辨证论治, 单方验方, 穴位注射, 针灸推拿等疗法, 疗效显著, 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 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仍须深入研究。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风邪外袭湿浊内蕴辨证分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从近代有关专家的认识、中医辨证论治、单方验方和其他疗法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 报告如下。
1 病因机理
乐才文[1]认为慢性肾炎实属本虚标实: 肾虚为本, 首当补益。
肾为先天之本, 藏真阴而寓真阳, 宜藏而不宜泄, 所以慢性肾炎的证候特征多以虚为主。
其认为病久多耗气伤阴, 主张养阴益气, 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益气药物; 湿热为标,注重清利,兼顾养阴。
杨霓芝[2]认为, 外邪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因。
外感之邪伤及脏腑, 以致肺、脾、肾功能失调, 导致水液代谢紊乱。
如风邪外袭, 肺失通调; 湿毒浸淫,脾气受困; 湿热内盛, 三焦壅滞等。
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或治疗中常因外感而使本病反复或加重。
脏腑虚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其中以脾肾虚弱致病者较为常见。
因饮食失调, 劳倦太过, 伤及脾胃; 或生育不节,房劳过度, 肾精亏耗。
脾虚而后天之本不充, 日久及肾, 肾虚温煦滋养失职, 必使脾气匮乏, 两者常相互为患, 不能截然分开。
无论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虚损, 均可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
2 辨证论治
于怀庆[3]把本病分为3型。
基本方:党参10g,黄芪30g,山药12g,生地黄12g,赤芍12g,薏苡仁20g,金樱子30g,石韦15g, 僵蚕15g,全蝎4g。
水湿浸渍型基本方加桂枝8g,泽泻15g, 茯苓皮、木通各10g;脾肾阳虚型基本方加大腹皮10g,制附子、厚朴各8g, 菟丝子15g,仙灵脾20g;肝肾阴虚型基本方加女贞子、旱莲草各30g,麦冬、枸杞子各10g;伴有血尿加藕节炭10g,白茅根20g;血压高者加天麻、夏枯草各15g,钩藤10g。
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证候者, 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活血化瘀法治疗临床有气滞血瘀证候者,方以黄芪、党参、莪术、益母草、牛膝、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为基本方加味; 益肾健脾法治疗脾肾气虚证候者,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味。
3 单方验方
刘明德[4]治本病用家传验方五肾煎:黄芪30g,蛇床子15g,芡实10g,复盆子20g,山茱萸30g,赤石脂10g、蝎子10g,桂枝6g,牡丹皮30g,西洋参10g(切片),桑寄生10g,鳖甲15g(捣,另包)。
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数百例, 临床效果明显。
4 其他疗法
薛红良等[5]运用穴注和口服中药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42例。
方法: 将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辨证取穴,以中药注射液穴注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NOS、CIV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辨证取穴以中药注射液穴注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疗效。
5 小结
综上,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 但大都处于疗效观察及经验积累阶段。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 或无阳性对照药, 或一方统治诸证,无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等,尚未看到双盲、双模拟刚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因此对文献资料的价值及分析的资料利用率有待商榷。
西医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尚无满意的疗效, 故中医疗法值得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婷,蔡红凯,陈嘉,等.乐才文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拾零[J].光明中医, 2007, 22(3): 20-21.
[2] 马红岩,杨霓芝.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7): 88- 89.
[3] 于怀庆.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0例[J].光明中医2006, 21(2): 31- 32.
[4] 刘小芬,刘菊红,刘维涛.刘明德主任医师及其家传验方“五肾煎”[J].现代中医药, 2008, 28(6): 5.
[5] 薛红良,卞晓芳,孙正伟.穴注和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08, 40 (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