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一、欣赏师:上周,收到陈老师给你们指导后,写的一篇作文,内容是杨建伟老师给你上的一节数学课,你们亲身经历过的。
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读着你们的作文,我一会儿禁不住笑出声来,一会又皱起了眉头。
这些喜怒哀乐,都是你们的作文带给我的。
我是读者,我能随着你的喜而喜,悲而悲,感受者你们的感受,那么你写作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你会拥有更多的读者,你也就成为一位成功的作者了。
作文中精彩的话,会让人兴奋,读着会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
看看是哪些同学给我带来了享受(屏幕出示)男生读。
●今天,听说杨老师要来给我们上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我感到很激动,也很期待。
(张雪怡)女生读:●我心中的老师是女的,很高,戴眼镜。
而杨老师却是个男的,身高偏低,也不戴眼镜,可是听了他讲的课后,我终于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张雪怡)全班齐读:●这节课,杨老师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一是我们可以在玩中学习。
二是数学很有趣也很简单。
三是我们只要努力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张雪怡)师:能让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欣赏三句话的,张雪怡是第一人。
谁来说她语言精彩在哪里?生1:“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的很好。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量的。
”比喻不可根据某人的现状就低估他的未来师:这句话最早出自:《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不知道张雪怡是否读过《西游记》,但是他能在作文中准确地运用这句话就很了不起,这句话使她的文章大放光彩,就像明星到你家一样,使你家“蓬荜生辉”。
生2:她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师:对,语言朴实,但很真实,他说的都是真心话,都是心里话,都是最真实的感受,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
精彩来自真实,来自你内心探处。
师:像这样,能写出自己真实感受的同学还有:我发现杨老师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他用幽默的语言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五年级的内容,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也竟然学会了。
数学课也是非常有趣的,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了,我慢慢地喜欢上了数学课。
(王俊)我们全班来到美术室里。
呀!怎么有这么多老师,如果上课回答问题错了,老师们会不会笑话我?杨老师是不是非常严厉,五年级的知识我能学会吗?我开始担心起来,小小的心脏跳动不由地加速,能清晰地听到“咚咚咚“的声音。
(孙一窈)我一看,美术室坐满了老师,连校长都来了,杨老师到底长什么样啊?他有多好呀,有这么多老师来听他的课。
(王心如)师:谁来说,这些句子精彩在哪里?生:他们由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出了自己心里想的。
师:一个人写作文,不能只将外面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还要将心理想到的写下来,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进入写作之门的重要标志。
(板书:真实感受)师:再来看这段话当老师进来时,我的心凉了一大截,这身材、这头发、这表情,就是跟我作对呀!没有一个地方能跟我先前想象的对上号。
完了,我的想象失败了,末日到了。
我不由地拿郭老师跟杨老师比较了一下,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呀!(刘敏昊)师:有的学生笑了,为什么笑了?生:他的话很幽默、好玩。
师:读这些话你会觉得好玩、有趣。
一个会说话的人,不只把意思说出来,还会说的很有趣很好玩。
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小品、看相声,就是这个理。
写作文也是如此,你要把意思说出来,还要像刘敏昊那样,说的风趣幽默,别人才爱读你的作文,你才有读者,才有“粉丝”。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嘛。
(板书:语言幽默)师:我在美术室里坐着,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杨老师。
(于雯)杨老师是一位温柔、开朗、帅气的老师,如同春风拂面。
(于雯)所有的人都屏息凝视,盼望着杨老师是自己希望的那样。
(黄新宇)只要认真思考,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黄新宇)师:这两位同学能准确运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如“春风拂面、屏息凝视、迎刃而解”(板书:正确运用词语)二、挑刺师:欣赏了比较有趣的、优秀的句子,我要给大家挑挑刺。
(一)“我想”病。
1、我坐在位子上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小小的心非常紧张,我想:老师会不会非常严厉呀?五年级的知识我会不会学不会呀?2、我第一次看到这位老师,我想:跟我心中的老师不大相同呀。
3、当老师进来时,我的心凉了一大截,我想:这身材、这头发、这表情,就是跟我作对呀!师:这三句话都用了同一个词,发现了吗?(我想)对,删掉“我想”读。
师:通不通,(通)顺不顺(顺)。
是更通更顺,你写文章时,会写到动作,你会这样写吗?—“我的动作”,写到表情的时候,你会这样写吗?—“我的表情”(众笑)—没有。
偏偏写心里的想法,就要写“我想”。
这已经成为一种病了,叫什么病?—“我想”病。
(众笑)师:平时,我们口头说的话,是粗糙的,不精致的。
写上去的话,要精致。
写好作文,读一读,看有没有“我想”病;删一删,能将文章改得更干净,更通,更顺。
(二)“关联”病●我很喜欢手指游戏,因为他可以开发我的大脑。
师:这句话通顺。
但我要删掉一个词,会删哪个呢?(出示:删去“因为”的句子:我很喜欢手指游戏,他可以开发我的大脑。
)师:这两组同学念原句。
这两组同学,去掉“因为”念。
师:通不通?生:通。
师:顺不顺?生:顺。
师:读惯了加关联词的句子,把关联词抽掉,你会不适应。
我们写惯了有关联词的句子,一下子抽掉了,也会不适应。
不过你多念几遍,会觉得抽掉关联词的句子,更干净、更利索。
干净,利索,简洁,那就是一种美。
出示:●他会长什么样呢?很高?戴眼镜?瘦瘦的,短头发?……等,所以我带着很多疑问进了美术室。
出示答案:删去“所以”(生念删去关联词后的句子,教师板书:“关联”病。
)师:语言本身,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流畅的,像小河里的流水一样流畅。
不流畅的时候才要用关联词,“联”一下。
这种情况不多。
我从大家的作文里看到许多同学使用了许多的关联词,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关联词是不需要的,这是一种病,一种常见的病,叫“‘关联’病”。
(板书)写作文能不用关联词就不用。
关联词是语言的胶水。
由胶水胶成的东西不值钱。
(三)“啰嗦”病出示:●我明白了,有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我还明白了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能学会,我还明白了数学是千变万化的;还明白了人不光手快、嘴快、还要脑子快。
●美术室怎么有这么多老师呀!我回答问题错了,老师们会不会笑话我呀!老师会不会非常严厉呀!五年级的知识我会不会学不会呀!●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呀!你们说对不对?这堂课很好玩,是不是?觉得不好玩,再看一遍我写的杨老师的这儿课的作文好不好?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病?生:“啰嗦病“,怎么改?出示:“我不仅学会了有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位置这一知识,还懂得了数学是千变万化的,学习数学不光手快、嘴快、还要脑子快。
一句话,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能学会。
美术室怎么有这么多老师!我回答问题错了,老师们会不会笑话我!老师是不是非常严厉!五年级的知识我能学吗!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呀!这堂课好玩又有趣。
师:“文章不厌百回改,写完后,念、念、念,再念、再念再念,直到语言通顺了,干净了,清爽了”三、训练(一)例话1、读:孙一窈的作文,只写“手指游戏”,而手指游戏只是课前热身,不是这堂课要讲的内容,重点应在“位置和方向”上,这是偏离重点。
(板书,偏离重点)咱班重点写“手指游戏”的很多,都犯了偏离重点的毛病。
2、读:李倩的作文。
前面的都是废话,与题目“杨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没有关系。
3、读:王浩翔的作文。
重点记的很详细。
抓住了重点,但是他把课堂上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全都写下来了。
就像一块布,你要做成衣服,需要裁剪,裁剪下来的多余的布要扔掉。
写作文也是如此,也要裁剪,总有多出来的情节,要扔掉。
杨老师如何启发你思考“怎样击中目标”,而不是直接告诉你“如何击中目标”要重点写,不能把杨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学生如何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从事情到作文不是囫囵吞枣全部写下来,要学会选择,要学会裁剪,裁缝裁剪得艺术,也是我们写作文的艺术。
(二)让思维发展起来病例出示:1、后来老师又出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做,做着做着,只听见下课零响了,然后老师和我们回顾了一遍都学了是那么,就下课了。
2、下课了,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老师,我多想让他永远做我的老师呀!3、这一课非常难忘,那种讲课的方法,们我很喜欢。
4、我真希望杨建伟老师再给我上一节数学课呀!咱班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结尾的。
师:多同学的题目是“一节特别的数学课”,特别在哪里?仅仅是表面的杨老师给上的一节数学课,而不是数学老师郭老师吗?不是的,要思考到事情背后去。
如:欣赏。
这节课,杨老师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一是我们可以在玩中学习。
二是数学很有趣也很简单。
三是我们只要努力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张雪怡)这节课,杨老师不是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在游戏中引导我们学习、启发,逐渐接近答案,并最终让我们自己找到答案,习得方法。
(黄新宇)师:这样想,就想到事情的背后去了,就把自己想到的“特别”给讲出来了。
师:上述病例最大的问题就是课上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事情结束了,问题也结束了。
这样是不对的,这节课结束了,然而你对这节课的思考不能就此结束。
课例。
《钓鱼的启示》结尾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结尾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钓鱼的故事结束了,12岁写诗的故事也结束了,然而,作者的思考没有结束,作者思考了那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一定要写。
这两篇文章能够进入教材,正是由这个很多人知道的故事,想到了很多人想不到的东西。
杨老师这堂课,全班同学都经历了,每个人多少都有自己内心的感受,决定你作文高度的,是你能否思考出“这堂课”背后的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