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摘要:在传统生产模式下,我国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清洁生产提倡减少污染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
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关键词:农业污染清洁生产对策
1、引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广大农村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2、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
称为农业污染源。

近年来,比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农业投入过程中被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诸如化肥农药之类的,具体阐述如下:
从70年代起,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急剧增加,给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目前,市场经销的肥料以氮磷钾肥为主,并且每种肥料也有许多品种。

化肥的过度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重金属和有毒元素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不断降低、土壤养分失调,硝酸盐积累[1]。

化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化肥使用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收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制约,所以,过度使用化肥后,
投入和产出不再成正比。

化肥的过度使用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却是与日俱增的。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及相关学者的关注。

农药跟化肥一样都是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使用的人工合成物质。

大量农药被喷洒出去后,实际发挥作用的微乎其微,大量的农药都在没有机会接触虫子的前提下就挥发至空气中或是深入到土
壤里了。

农药的不当使用,使得所喷洒的药物大部分都进入了空气和土壤,给大气和土壤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同时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地膜的使用,旨在提高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结构、防止虫害和弄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地膜的不当使用和回收不力,反而给土壤结构造成了损害,破坏了环境生态平衡。

这些都将进一步对当地的整个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作物秸秆是农业粮食产出不可避免的一项相关产出。

对于这一产出物,目前的处理方法还很不合理。

每年夏秋收割季节,大量秸秆的处理成了问题。

秸秆随便丢弃堆积,久而久之,其腐败后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3、清洁生产及农业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
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
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

农业清洁生产是指既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生产技术。

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农药、地膜等),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减少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风险。

这并不是并不完全排除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而是在使用时考虑这些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安全性,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持续统一,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

4、农业清洁生产路径选择
农业生产观念和方式的落后是造成农业生产中生态破坏严重的
一个重要原因。

要从根源上结局农业生产环境问题首先应该从这一层面入手。

首先,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使其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不注意该问题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

从而增加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要向他们宣传推广农业清洁生产的科学方式,从而使其在减少投入成本,且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量和利润率。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利用清洁生产的知识。

首先,进行科学施肥。

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测土配方化肥,及根据土壤肥力、农作物特性等来确定施用何种化肥以及施肥量。

这样既可以是作物得到充分的养分,保证其产量,又能防止盲目施肥带来的成本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一举措在初期,需要政府大力宣传、并给予较多技术和财力上的支持,逐渐形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

其次,科学用药。

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第一步,所以开发研究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势在必行。

另外在施洒农药时,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根据农药的特性,遵守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规律,来确定合理的施药时间和施药量,以达到事半功倍且农药残留最低的效果。

当前,我国必须加大市场农资管理力度,要求农用地膜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严格规定农用地膜厚度不能低于0.008 毫米,以保证农用地膜的质量和确保农民使用后能顺利回收。

对于不执行此项标准的企业实行法律和经济制裁。

同时,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8]。

另外,积极开发新工艺,生产可降解地膜是将来地膜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新的原材料选取和新的生产加工工艺,生产出新的可降解地膜,既可以减少农民回收地膜的劳动强度,又可避免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可以努力是地膜本身变成作物生长的养分,这样的思路是在不影响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前提下解决地膜污
染的最佳途径。

既然在农业生产过正中,秸秆的产生式不可避免的,那么寻找妥当处理这些秸秆的方式就势在必行。

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材料的工业产业就是很不错的方法。

例如利用秸秆进行菌类养殖、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饲料加工等等。

例如造纸业,当前我国造纸业还是以木浆为主,这既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又增加了造纸成本,使纸价不断高升。

如此,就迫切需要一种可以利用廉价的农作物秸秆生产出高质量纸质的技术。

所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技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高质量纸张,以减少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谓一举两得。

建设沼气池,是当前利用禽畜排泄物的普遍做法。

对沼气的利用还主要集中在自产自用,即小范围的建立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主要供农户家日常生活所用。

但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应该倡导开发更多对对沼气的利用技术并逐步推广。

例如,,应该推广沼气发电技术、沼气燃料电池技术,诸如此类可以进一步运用到交通、能源、航空的诸多领域的技术。

5、结论
农业清洁生产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农业清洁生产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将逐渐浮出水面为人们所重视。

在农业中积极发展清洁生产,是一件既有利于农业,
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的倡导和引导下,政府、企业、农民积极参与的农业清洁生产将会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斌.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09年第2期,总第185期:41
[2]黄振刚,黄复民,孙昱.农药、化肥残留污染问题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第2期
[3]谢静.农业清洁生产下的农膜污染防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月号下,总第379期:24-25
作者简介:
王金博(1985—)男,河北衡水人,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9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王平(1986—)女,安徽亳州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9级行政管理研究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