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贵州省晴隆县洞湾煤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二级评估)
目录
前言 (1)
一、任务由来 (1)
二、评估依据 (1)
三、拟建矿山工程概况 (1)
四、评估目的、任务和要求 (2)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3)
一、煤矿矿山建设工程和规划概况 (3)
二、以往工作程度 (4)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四、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4)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6)
一、气象、水文 (6)
二、地形地貌 (7)
三、地层岩性 (7)
四、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9)
五、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0)
六、岩溶发育特征 (11)
七、水文地质条件 (11)
八、社会环境条件 (13)
九、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1)
十、小结 (21)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2)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4)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27)
三、小结 (27)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28)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 (28)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28)
三、矿山建设的适宜性评估 (28)
四、防治措施 (29)
五、小结 (30)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31)
一、结论 (31)
二、建议 (32)
附图1 地质灾害照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目录
附件:
1、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
3、内部审查意见
4、专家审查意见
5、专家资质证书
6、评审专家组名单
前言
一、任务由来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1号文及贵州省发改委等六厅局委黔煤呈[2006]26号文件的批准,晴隆县洞湾煤矿属扩能、扩界煤矿。

受该煤矿业主的委托,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承担了该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文中简称三下采煤规程);
3、《地方煤矿实用手册》(地质出版社);
4、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5、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6、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提交的《贵州省晴隆县洞湾煤矿扩界勘探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7.12)。

三、拟建矿山工程概况
洞湾煤矿属扩能、扩界矿井,规划年生产规模30万吨,采用地下开采,斜井开拓方式,属小型矿井建设项目。

开采二叠系龙潭组10、22、24、25、26煤层。

工业场地利用原有设施,本次只作扩界矿区的地质灾害评估,不作工业场地建设活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评估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通过开展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可能产生或遭受的地质灾害提供防治方面的科学依据,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任务及要求
(1)基本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特征、社会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现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特征、成因、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2)对矿山建设及开采过程中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村寨、居民房屋及其它地面建筑遭受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

(3)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和危险性分区,并评估自然条件下和工程防治条件下采煤生产的适宜性。

(4)对矿山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或建成后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煤矿矿山建设工程和规划概况
洞湾煤矿位于晴隆县城以西12km,行政区划隶属晴隆县沙子镇管辖。

该煤矿为扩界扩能矿井,工业场地沿用原有矿山场地和设施,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象为扩界矿区,不进行工业场地建设活动的评估。

扩界矿区于2007年6月10日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721272)。

依据黔国土资矿管函[2007]1508号文,扩界后洞湾煤矿采矿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6.221km2,准采标高为+1500m~+840m。

扩界后洞湾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洞湾煤矿拐点坐标表
洞湾煤矿行政区划隶属晴隆县沙子镇管辖,地理坐标为:经度:105°08′15″~105°10′42″,纬度:25°47′49″~25°49′24″。

矿区距晴隆县城12km、至贵阳240km、顶效火车站140km、昆明280km、盘县90km。

有滇黔公路(320国道)从矿区南侧经过,在建的镇胜高速公路从矿区南东角穿过;矿井井口位于320国道旁,交通极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2)。

图1-1 交通位置图
二、以往工作程度
截止2007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在矿区内进行了煤炭勘探工作,提交了《贵州省晴隆县洞湾煤矿扩界勘探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通过并批准了此报告。

上述工作为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必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接受晴隆县洞湾煤矿业主的委托后,立即组成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小组进行工作,收集已有资料并作现场踏勘、调查,于2008年3月12日转入室内工作,完成工作量如下:
(1)1∶5000评估区环境地质调查15km2;
(2)地质环境调查点5个;
(3)经对前述资料进行室内综合整理,编制评估报告书一本,附图3幅(环境地质图一幅,矿区综合评估图及评估剖面图各一幅)。

四、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1、评估区范围的确定
根据项目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该地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原则上以矿区范围为中心,以邻近的分水岭、高地或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和危害的范围圈定评估区,评估区面积约15km2(见环境地质图)。

2、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总体上属侵蚀切割山区地貌,以低中山~中山为主,地形起伏大,
地层及岩相变化大,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岩溶较发育,社会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复杂类型,拟建项目生产规模30万吨/年,属于小型煤矿山建设项目,按照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判定为二级。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评估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

据晴隆县气象局近十年有关气象资料:
1、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439.5mm,年最大(2005年)为1670.4mm;年最小(2002年)为1102.2mm。

2、蒸发量1998~2006年蒸发量为1101.1~1466.9mm,年平均蒸发量为1254.4mm,最大年份为1998年,最小年份为2005年,年蒸发量小于年降雨量。

3、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最高相对湿度(2000年)为85%,年最低相对湿度(1998、2002、2003、2006年)为80%。

4、气温年平均最低(2000年)为13.8℃,年平均最高(2003年)为15.0℃,日极端最低(2000年1月31日)为-6.1℃,日极端最高(2002年4月30日)为33.0℃。

5、凝冻时间年最长(2005年)为64天,年最短(2002年)为1天。

6、无霜期年最长无霜期(1999年)为331天,年最短无霜期(1998年)为268天,年平均无霜期为306天。

7、风力风向以南风为主,偶见北北东风。

年平均风速为2.2 m/s,历年最大风速(2000年)为2.8 m/s,最小风速(2005年)为1.8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