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章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章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一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范围:第四章、第五章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 共60 小题,每题 1 分,共60 分)1、人体中某些白细胞能够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D、细胞膜的流动性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B、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耗能,也不要载体蛋白D、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3、用蔗糖浸渍冬瓜条能使冬瓜条变甜,这是因为()A、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部B、蔗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后进入细胞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D、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4、下列物质,通过人体红细胞膜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A、甘油B、葡萄糖C、钠离子D、氧气5、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氧进入肺泡细胞C、钾离子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D、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6、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是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 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A、自由扩散K +则可以通过人工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处扩散。

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不能确定)7、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大分子物质)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8、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吸水的时候,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9、在 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洋葱表皮细胞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④蛙卵细胞⑤干种子细胞⑥洋葱根尖的根毛细胞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⑥D、①③④⑤10、假定将甲乙两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蔗糖分子不能透过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11、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说明的问题是()①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③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④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对植物细胞进行多种鉴定。

下列各项中质壁分离实验不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细胞液的浓度.能鉴定的是()C、细胞中有无大液泡D、蛋白质的吸水力比纤维素强13、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相比,酶的不同之处是()A、具有专一性B、易失活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D、具有多样性1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B、酶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C、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15、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试管号试管内容物条件检测12mL浆糊十 2mL纯唾液37℃10min 3 滴碘液22mL浆糊十 2mL清水37℃10min 3 滴碘液32mL浆糊十 2mL稀释 10 倍的唾液37℃10min 3 滴碘液42mL浆糊十 2mL纯唾液95℃10min 3 滴碘液52mL浆糊十 2mL纯唾液 +2 滴浓 HCl37℃10min 3 滴碘液A、 1、 2、 3B、2、3、4C、3、4、5D、2、4、516、通过上述实验中的 1 和 2 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A、酶具有催化性 B 、酶具有专一性 C 、酶具有高效性D、酶是有机物17、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就是()A.产生气泡B.溶液呈蓝色C.溶液呈紫色D.产生砖红色沉淀18、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

图中代表酶的字母是()19、酶催化活性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 注: V 为反应速度, t 为反应温度 )V V V V20、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酶后,置于0℃~ 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据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 80℃~ 0℃环境中处理,其关系图应为()t t t tA B C D21、右图中三条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的pH 条件下,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据图可知()A、随 pH 从 5 升高到 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该酶的最适 pH为 7反应物剩余量(相对值)C、随 pH 从 5 升高到 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1、0D、在温度从 0→ A 变化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pH=522、在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0、5pH=7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pH=6 23、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A温度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正确的是()24、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说法不.A、任何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要设置变量B、对照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C、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无关变量并不是与实验结果没有关系25、关于动物细胞中 ATP的正确叙述是()A、 ATP在动物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B、 ATP转变为 ADP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当 ATP过分减少时,可由ADP在不依赖其他物质条件下直接生成D、 ATP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26、生物体内主要储能物质、最终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依次是()A、淀粉、阳光、葡萄糖、ATPB、脂肪、ATP、糖类、阳光C、脂肪、阳光、糖类、ATPD、蛋白质、阳光、葡萄糖、ATP27、 ATP在细胞内能够释放和储存能量,从其化学结构看,原因是()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②第三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再结合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即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 ATP转变成 ADP,同时释放能量④ ADP可以在酶的作用下迅速与一分子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 ATP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8、 30 个腺苷和 60 个磷酸分子最多能组成多少个ATP()A、 10 个B、 20 个C、 30 个D、 60 个29、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正确途径是()A、叶绿素→阳光→氢和氧B、阳光→叶绿素→ ADP →( CH2O)C、叶绿素→阳光→ ADP → C5D、阳光→叶绿素→ ATP →( CH2O)30、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 3 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31、将 A 株玉米置于含有C18O2的空气中, B 株玉米置于含有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后,A、B 两株内最先存在的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为()A、葡萄糖和二氧化碳B、三碳化合物和水C、葡萄糖和水D、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32、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A、二氧化碳的固定B、叶绿素吸收光能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D、 ATP 的形成33、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 需要光和验证 O 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22组合分别是()。

①B 、②③和①②②、②④和①③ D 、②③和③④④A、①②和①③C34、在细胞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消耗 12 摩尔氧气所释放出的能量,转移到 ATP 中的有多少千焦 ( )A . 3 242B.2 322C. 3 483D.1 95235、一般来说,光照强,光合作用增强。

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其原因是()A、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②B、酶的活性降低④①③C、气孔关闭,氧释放不出去,抑制光反应D、气孔关闭, CO2不足36、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置于下列哪种颜色的玻璃罩中的植物,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最多()A、红色B、无色 C 、绿色D、黄色CO2量制成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7、如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

根据其吸收A.曲线 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 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C.在 B 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38、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最快的色素名称及其颜色是()A、叶绿素 a ,蓝绿色B、叶绿素b,黄绿色C、叶黄素,黄色D、胡萝卜素,橙黄色39、用丙酮研磨法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和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能够验证该实验材料()①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结构薄膜上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③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④各类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A、②B、③C、②③D、①④40、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蓝光灯B、红光灯C、白炽灯D、绿光灯41、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摘取一植物叶片甲,于100℃下烘干,称其重量;到黄昏时,再取同一植株着生部位与叶片形状都与甲基本相同的叶片乙。

同样处理,称其重量,其结果是()A、甲叶片比乙叶片重B、乙叶片比甲叶片重C、两叶片重量相等D、不一定42、在寒冷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温度和气体,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下列措施及方法错误..的是()①适当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②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③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④向温室内定期释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⑤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差,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②④B、①③C、①⑤D、③④43、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绿色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的限制因素是()A、光反应和暗反应B、光反应C、暗反应D、细胞呼吸44、光照强度和2CO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图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

正确的图解是()45、下列有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场所为线粒体B、产生的能量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酶的催化D、生成大量ATP4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① 与氢结合生成水② 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 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47、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A 、 CO 2、水、 ATPB 、丙酮酸、 [H] 和 ATPC 、水、 [H] 、 ATPD、 CO 2、 [H] 和 ATP48、生物体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的中间产物是( )A 、酒精B 、 COC 、 丙酮酸D 、 乳酸249、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B 、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 、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 、 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50、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 CO 2,以下哪一种实验条件是必要的()A 、 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B 、 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C 、 把植物淹没在水中D 、 用一株幼小植物5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则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A 、 1 : 2B 、 2 : 1C 、 1 : 3D 、 3 : 152、现有甲、乙、丙三只试管,甲中装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乙中装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丙中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酵母菌培养液,向三只试管中滴加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