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失眠多有意燥心烦,药物心理见效均不难发表时间:2010-11-08 发表者:闵宝权 (访问人次:1231)原题目:“心理沟通潜能无极限,无药治愈顽固性失眠”闵宝权大夫:我今年多次在不同场合给医生或公司内部员工做心与心的沟通,重点讲每个人的意识要与其潜意识很好沟通后,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内心,才能很好与他人沟通。
课后也有数次别人问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意识与其潜意识做到有效沟通?下面的实例倒能很好诠释我上面的观点。
我相信,只要进来的朋友能耐心看完全文,一定会有收获的(闵宝权,20110210最新稍修改)附录:关于失眠的方方面面:闵宝权大夫(20110318)刚在最后面又加了1000字关于失眠的原因和机理,应对措施等。
总的原则是:失眠不可怕!安眠药也不可怕,该服就服,不要瞻前顾后。
睡眠总体见好后,安眠药能减则减,能停则停,停后睡不着,可再次服用的。
不要患得患失。
失眠多数是有自身心理因素的,此类因素若得不到正确适可的处理(自我调节和外界各种关系的正确处理,有时需心理咨询师帮忙),则睡眠难安,药也难停。
“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实例:该有的没来,不必有的太多”——失眠和人际关系困扰,小琴的心理咨询过程小琴是某外企公司的业务员骨干,一个文静秀气的南方女子,刚刚大学毕业2年,工作很努力,业绩在所在部门的业务员中名列前茅。
因为数次带亲朋好友前来找闵大夫看病,比较熟悉闵大夫的看病流程和风格,后来在她的推荐下,闵大夫和刘钰华曾去她所在的部门做过“心与心的沟通—通畅方能通达”的心理知识普及讲座及浅催眠放松体会。
进来因为工作压力大(和其它原因吧),经常会睡不好觉,同时感觉到和同事关系一直处不好,好像同事之间总有隔阂,和他们聊不到一起,身在外乡,感觉到孤独,再加上现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多,自己晚上总是不能顺利入睡,早醒,间断服安眠药才能睡好些,为此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解决。
10月底的一天下午,小秦从四点来到神内门诊29诊室外等候,一直等到6点闵大夫看完所有加号病人后,要求闵大夫给她聊一会儿(之前曾数次提出类似请求,因闵大夫的专家门诊常常结束太晚未果,偶尔只是聊上几分钟而已)。
闵大夫首先让她画了一幅房树人的图画。
(房树人图像如下)房子和树很高大,占据了左边2/3的面积,树干粗大,树叶繁密,笔触线条直而下笔显得零乱,房顶上的瓦也像树冠一样被着重描绘了。
反观右侧,人画得很简单,寥寥几笔,勾画一个线条构成的人,没有五官,没有四肢,只是几条细线。
头顶上一个大大的太阳当空照耀。
看到图,闵大夫没有就内容具体分析,只是淡淡说了句“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太多了”。
小琴着急追问什么意思?随即闵大夫又递给她一张纸,让她以”我是…。
”的命题写出15个句子。
小琴写下了:“我是某某某(大名)我是某某(小名)我是公民我是中国人我是地球人我是尘埃”等几句话后,对主任说,“我想不出来该怎样写了。
”看得出来,她对这样的命题感到茫然。
“我是…”看到小琴所写的句子,又看她先前的画图。
闵大夫对小琴说,“现在再详细谈谈你有什么样的困扰吧?”。
小琴说,不知道为什么她和同事之间总是有一些距离,不能亲近,聊天总觉得聊不到一起去,这让她感到困惑。
听到这些后,闵大夫思考了一下,随手拿起旁边的一个乐扣饮水杯对她说:“用三句话描述一下你所看见的是什么?”小琴:这是个杯子,塑料的,有盖子。
闵大夫:给你三个魔力,让这个杯子任意变成3你想变的东西。
小琴:我想要它变成大海,高山…..,一栋大厦。
闵大夫:不能来点别的?小琴:还能变什么?闵大夫想了想,迟疑一下后让在旁边观看的小娜(眼科研究生,年龄与小琴差不多,均单身暂没有男友)坐下来重复上面的过程。
小娜描述杯子:一个透明的乐扣水杯,杯子上有一幅画,有红绿颜色,有半杯水。
丽娜行使3个魔力:变成妈妈,存折,喜欢的工作。
闵大夫:小琴,你能看出你和小娜的差别吗?你能感觉到你们之间某种区别到底在哪儿吗?小琴想一想:每人可以不一样的,我俩之间的差别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啊!!闵大夫尴尬笑笑,沉思一下后:若我再给你第四个魔力,你想变成什么?小琴:一套房子。
闵大夫:小娜,你呢?小娜:一个幸福家庭。
闵大夫看着小琴:你看,你们都看到同一个杯子,你所描述的比较泛泛,而丽娜所说的比较具体,她还留意到杯子上的图画,颜色。
小琴笑了笑,其表情的确并不理解这样的不同到底意味着什么。
闵大夫继续说,表达自己的渴望时更是如此,你提到了高山、大海,他们属于你吗?只要去海边,去山里都能看得到的,好像只有高楼大厦还可能属于你,但这个目标也特别的遥远啊,故都太空泛,虽说是游戏,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手上的权利呢?只是最后一套房子还比较现实啊!(闵宝权事后评价:权利包括时间、精力、经验、工作、人际关系等。
游戏中暂时赋予的魔力也属于手中暂时的权利,也应好好利用的。
人生苦短,自己的目标是否太不切合实际?是否是内心真正想往的?很多人未必有自知之明啊!!)而小娜所说的都是切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希望妈妈在身边、有经济实力能过上好生活,找到好工作都是目前她自身的现实需求,能实现的话也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
一个幸福家庭更是她渴望的。
这样的比较中,不难看出你和她之间的思维差别,自我认识的偏差,那么是否在与同事交往之间你们的思维也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你不妨认真思考一下。
再来看看你看你所画的图,高大的树粗壮笔挺,房子也是非常大,这很好啊,说明你有强烈的成就欲,对自己要求自然很高,反复描绘提示你多思多虑,压力较大。
同时你看你所画的人,没有具体内容,空洞,这说明你对自己还了解不清,没有足够的自我认识,自信心不足,但对自我的了解是建立其他成就的前提。
这幅画就显得失去了平衡感,一个空洞的人能否背负的起这样强烈的成就动机呢? 这是不是你的想法和他人不同的原因呢? 太阳高挂,提示你内心其实也渴望温暖啊!即需要亲情,也需要友情,更渴望爱情啊!小琴没说什么,若有所思。
闵大夫盯着小琴:我先前为何不分析你的画图呢?先前分析同此刻分析,就具体内容来说是一样的,结论易得,但未必当事人能有深刻感知。
即使此刻你未必深知其意,深知这背后的玄机。
小琴表情未有打的变化,反倒流露些许疑惑。
闵大夫把眼睛一闭,叹了口气,继续说到,看来我还要深挖啊!(闵:我当初只想聊一会,最多半小时的)。
自我意识和人格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这和你的成长经历有关系,你的性格会受到成长环境、教育模式的影响,你能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经历吗?小琴慢慢的回忆道,我是爸妈唯一的孩子。
我小时候(大概2岁时)是过继给我姑妈的。
我父亲小我姑妈很多,姑妈从小照顾他长大,对他感情很深,我们家什么事情她都在照顾。
我小的时候,大概2岁吧,姑妈看到父母生活不太宽裕,就提出由她来供养我。
我家在中部一个小镇上,姑妈家在大城市里,她认为我如果转成城市户口,上学就业都会基础好一些。
我在姑妈家长到4岁,妈妈太想念我了,强烈要求我回到她的身边,这样我又回小镇上同父母在一起,直到初中毕业。
高中时为了在好一点的学校学习我又回到姑妈家(户口仍在姑姑家那边的),在她那个城市上高中直至考上大学。
(闵:姑妈自然是十分宠爱2岁的小琴的,小琴突然离开,姑妈内心是何感受?)你姑妈对你如何教育的?姑妈从小管教我就很严格。
我的记忆中她非常的苛刻的。
我不能反对她。
如果让你选择在父母身边还是去姑妈家生活,你会怎样考虑?小琴低下了头,我愿意在父母身边,不希望和他们分开。
闵大夫点点头,又问,你姑妈有孩子吗?小琴:有啊,表哥是姑妈的独生子,比我大15岁。
“你姑妈对他如何?”“非常宠爱,对我就大不同了。
”(闵:当事人非常真实的感受啊!)“你姑父对你如何?”“姑父人非常老实,很慈爱。
姑妈脾气一直不太好,我和姑父都要迁就她,她发起火来姑父也让着她的。
她是怎样教育你的?不妨具体说说。
她生活中对我非常严格,要求很高,对我的学习成绩尤其严厉。
无论大考小考她都过问,说到这里,或许是陈年旧事涌上心头,小琴的声音显得低沉了许多,语速也慢了下来。
她对我要求非常高,就算考99分她都会说那一分的错应该如何如何避免的。
哦,她这样严格要求你,你什么感受呢?她经常发火!她发起火来就没完没了,有时我只能饿着肚子听她发脾气。
还好我原来成绩一直不差,基本都是全班前三名。
小琴说到这里,笑了,一丝得意的神情在脸上划过。
看得出,你对往事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那么你能否把你姑妈怎样批评你的过程说一个具体的例子呢。
“有一次,自己参加一个小考试,因为没复习到,错了一道题,拿回成绩单后就感觉她要说我。
她说犯错就是不可原谅的。
说起她养我不容易,我不为她着想,不争气,.......”。
和先前小琴所显露的平淡述说的神情不同,现在她好像有些激动,描述这件往事时小琴说不清是委屈还是愤怒的情绪越发明显,语速也快了起来。
闵大夫:你提到了姑妈的严厉,看得出来,你有很多关于她苛刻管教的很多记忆,你愿意就这样的记忆,现来重新来体会一下吗?小琴有些紧张了,侧头疑惑的问”怎么体会?她说,那些都过去了啊?闵大夫:是的,虽然都过去了,但那些过去的事情的印记一直都潜伏在你的记忆深处,无时无刻无不影响着你对自己、包括对外界的感知和认识。
我们现在把它提取出来,去感受它,面对它,理解它。
让现在的你去看看你曾经在承受着的是怎样的压力,你当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如何应对的?当然,是否你愿意按我们的要求去做,由你最终决定。
小琴,犹豫了一下,决定去尝试一下(闵大夫先让她详细描述了一下曾经那个冲突的情景细节,由她自己分别先后演姑妈和自己两个角色,又把情景大致重现一下)。
随后闵大夫安排我扮演小琴的姑妈,小琴模拟她回到家里和姑妈说起自己考试的情景。
她走出门外,推开门进家里。
下面是情景再现:小琴:姑妈,我回来了。
姑妈:今天考试,考得怎么样啊?小秦:还可以,感觉好像错了一道题,其他都没有大问题的。
姑妈:哪一道题啊,为什么没做对呢?小琴:我没复习到,感觉是没回答到位吧。
姑妈:你怎么搞得,为什么不能全面复习呢? 今天错一道题,明天错一道题,高考的时候你还能对几道呢?小琴:我感觉老师出偏了,感觉出了复习大纲范围。
姑妈:你怎么可以这样推卸责任呢,明明是自己不对,还顶嘴? 你看看你,什么学习态度啊!!你就这样的态度回答我吗? 太让我失望了,我要告诉你爸爸……。
说着就拿起电话给小琴在另一地方的爸爸打电话说小琴如何如何(具体省略)。
(闵:打电话这幕让我头脑中闪回我上大学时去亲戚家曾经遭受冤枉和委屈的场景,但我很快把思维抽回现实中来了。
)对话不断的进行,在我(扮演姑妈)的厉声责问下,能观察到小琴的身体有些发僵,在这样的对话中仿佛让她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曾经的压力之中。
小琴在一旁低头不语。
闵大夫:小琴,你还有什么给姑姑说的吗?你可以继续申辩啊!?小琴仍低头不语。
(事后评价,闵大夫:沉默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但未必是现在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