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水泥的强度

检验水泥的强度


二、任务要求
• 二、任务要求 • 1、你能够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测定该水泥的实际强度。 • 2、你能根据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判断该水泥是否合格。
三、任务准备
• 回顾上次任务的要求,明确本次2.5其强度要求。(请完成图表中问号 的内容)
• 3、水泥强度的测定方法:GB175-2007。 • 水泥强度的测定分为两部分:做试件与破坏试件测强度。上个 任务我们已经完成试件的制作并拆模养护至28天。今天的任务 是测定试件强度并按照标准评定该水泥是否合格。 • 试验。①抗折强度试验。 • 抗折强度测定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 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 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保持两个 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二)设备、工具的准备:
•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请填写下列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
(三)材料的准备:
•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请填写下列所需要的材料清单。
四、任务计划
• 按照你小组的讨论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计划。
五、任务实施
• 开始实施任务,完成该水泥的强度检测。处理数据,填写试验 报告。 • 水泥的检测报告: • 经过上面的一系列的对水泥的性能的检测(其他的性能都在以 前的任务完成了,本课程主要是完成强度这个任务检测),可 以得出水泥性能的数据,填写水泥的检测报告。
• 课题选自:《建筑工程基础之工程材料》 课题名称:《检验水泥的强度》 • 授课专业:建筑施工技术 • 授课年级:中职一年级 • 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 • 授课教师: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黄健
“说说教材”
• 课题选自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工程材料》课程。《工程材 料》课程是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选 用的教材是由李业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 材料》。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 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内容包含建设行业通用的建筑材料的 性能和应用,知识覆盖面广,通用性强。 • 教材内容还是按照传统“知识仓储式”进行设施,分门别类介 绍各种材料,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立足于工作岗 位,从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没有建立“材料—工作”的联系。 因此为了使得课程的实施更加有效,在配备该教材的同时,也 给学生配备《工程材料工作页》学材。
七、任务评价
• 1、学生自我评估与总结
• 2、小组互评与总结:相邻两个小组进行互评与总结。把表示赞 赏的“ ”给他们!对他们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给一个“ ”。
博学
慎思
明辨
笃行
• 4、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1).抗折强度计算 • 抗折强度Rf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式(1)进行计 算: • Rf=1.5FfL/b3 (1)(精确至0.1MPa) • 式中: 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 • 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取40mm。 • 以一组3个棱柱体抗折强度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当3个强度 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 试验结果。
• (2).抗压强度试验。 • 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式(2)进行 计算: • RC=FC/A(2)(精确至0.1MPa) • 式中: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 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40mm=1600mm2)。 • 以一组6个棱柱体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的技术平均值为试验结 果。当6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6个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 这个结果,以剩下的5个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结果,若5个中再 有超出平均数的±10%时,则此组结果作废。
• ②抗压强度试验 • 通过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半截棱柱体中 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 的部分约有10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 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 a)为单位,按式(2)进行计算: • RC=FC/A(2) • 式中: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 A—受压部分面积,mm2(40mm×40mm=1600mm2)。
水泥强度测试系统
测定水泥强度
水泥胶砂强度试件 进行数据处理和判定
填写水泥检验报告
六、任务检查
•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检查试验操作、数据处理、任务完 成结果。记录各小组本任务成绩。 • (2)小练习: • 1、水泥胶砂强度测定其抗压强度,加荷速度( )。加荷 速度的快慢会影响试验结果吗?
• 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你觉得水泥的强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知识目标:
• (1)理解水泥强度的概念; • (2)掌握水泥强度的测定方法和强度合格的判定标准; • (3)了解水泥强度测定系统的原理。
能力目标:
• • • • • • (1)能够辨别水泥浆强度、水泥胶砂强度、混凝土强度的概念; (2)能够安全、正确操作水泥强度测定系统; (3)能够根据试验结果准确判断水泥是否合格; (4)通过小组协同工作,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热爱建设行业的职业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