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 视听语言
最早使用分镜头,将一个景分成若干镜头,采用 不同的方位拍摄。(格里菲斯对镜头剪辑的创造 性运用,是催生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一大诱因。) 《爱诺克· 阿登》特写的使用 女主人头部特写+男人在荒岛上的远景 《道利冒险记》(1908)中, 创造了 "闪回"手法; 《凄凉的别墅》(1909)中,首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 手法,造成强烈的戏剧悬念; 《屠杀》(1912年)中,他首次应用了移动摄影; 《党同伐异》(1916)中,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 钟营救”手法。
他把电影引向戏剧的道路。 所建造的摄影棚是个“照相室和剧院舞台的 结合体。” 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 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器装置,以 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去,使一 向重真实的电影将披上有史以来最灿烂的华服, 让世人惊艳于她的奇丽炫目。
最著名的作品——《月球旅行记》 1902年 改编自两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 《月球上的第一批人》。 精巧的特技、悠悠漫长的空间旅行、海底的 奇花异草、外星的火山洞穴、利己的科学家和迷 人的姑娘都成为今天科幻片的必备元素。有人称 他为“科幻片之父”。 梅里爱在银幕上打出了这样的字句:“乔 治· 梅里爱是用人工布景摄制电影的创始人,这 一创造曾给予将要死亡的电影事业以新的生命。”
《云水谣》 相爱——分离 ---陈秋水:逃亡大陆、参战、援藏、结婚、牺牲 几度寻找恋人 ---王碧云:照顾陈母、等待、得知消息
2、交叉蒙太奇 (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 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 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 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 特点: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 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 绪的有力手法。 (例:《一个国家的诞生》、《魂断蓝桥》、 《党同伐异》等) 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 险的场面。
他把舞台搬上银幕,这一方法使他取得成功, 也为他设置了无法逾越的天堑。 拘泥于戏剧的表现手法,坚决拒绝使用外景, 拒绝摄影机在拍摄过程中变换角度,限制了梅里 爱在艺术上更进一步。 1910年,美国已经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等 一批动作片,蒙太奇已渐渐成为电影的语法。
3、美国导演鲍特《一个消防队员的生活》 1903 用素材片和补拍片恰当地剪接起来。 1、消防员打瞌睡,梦见妻儿被困火海。 2、火警铃声大作,百名数消防员惊醒。 3、消防员迅速完成装备的准备工作。 4、救火车冲出大门,队员们飞身上车。 5、救火车风驰电掣奔赴火场。 6、晕倒的母亲被消防员救出。 7、母亲苏醒过来跪求消防员。 8、消防员再入火海。 9、人们翘首等待。 10、消防员抱着孩子从火海里跑出。 11、母亲接过孩子,紧紧搂在怀中。
观点: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 和”,而是“二数之积”。
爱森斯坦试图通过蒙太奇把形象思维同逻辑 思维沟通起来, 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力图以电 影体现人的理性活动,加强电影的哲理化倾向。 这本是十分可贵的。但爱森斯坦过于强调蒙太奇 的作用,认为电影应当象历史科学那样,用蒙太奇 手段来解释现实,可以避开人物塑造直接表达思 想,甚至打算将《资本论》搬上银幕。结果他的 某些影片形象破碎,晦涩费解。 五六十年代,长镜头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特别是 电视的报道手法更助长了这一倾向。复杂的纵深 场面调度在故事片中日益得到发展,这种场面调 度不需要更换动作地点,这就改变了传统蒙太奇 的性质。电影理论界认为,这种蒙太奇的演变标 志着电影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战舰波将金号》(1925),是蒙太奇理论的 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得萨阶梯”被认为是 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抱着儿子尸体的母亲、 中弹倒地的年轻母亲、 不断滑落的婴儿车、 用手行走的残疾人逃命的镜头, 镜头交替反复出现,“自然撞击、彼此冲 击而形成新的意义”,整个场面变得惊心动魄, 震撼人心。 切入与剧情毫无关系的"石狮扑卧,抬头,跃起 "三个镜头,从而表现人民的觉醒与反抗。
1、青年男子的片断是在百货大楼附近拍的; 2、女人的片断是在果戈里纪念碑附近拍的; 3、握手片断是在大剧院附近拍的; 4、白色建筑物是从美国影片上剪下的(白宫); 5、走上台阶的片断是在救世主教堂拍的。
结论:片断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的, 可是在观众 看来却是一个整体,利用人们的错觉把不同时空 的片断构成一个整体,在银幕上造成了 “创造性 地理” 。
鲍特《一个消防队员的生活》在1903年的 美国电影界是一次了不起的革命。当时影片 没有戏剧性情节。 用片段呈现整体,开创了电影的自由时空。
4、格里菲斯是电影史上使用 “蒙太奇”第一人。 “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今天你看到的每一部电影里总有些东西是格 里菲斯开创的。 ——希区柯克
蒙太奇
请说出下列两场戏的含义: (一)1.A在笑 2.B用手枪直指向画外 3.A惊惧的脸 (二)1.A惊惧的脸 2.B用手枪直指向画外 3.A在笑
一、电影蒙太奇的诞生与确立 (一)概念 蒙太奇:(montage),原为建筑学术语,构成、 装配。 在电影中特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 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 来,得以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 义效果的叙事方法。 影像艺术上第一次使用“蒙太奇”的艺术家 是德国的达达主义者摄影家詹 · 哈特费路,把照 片的断片剪贴成一幅作品,并称它为照片蒙太奇 (Photo montage)。
对着那盘忘在桌上没喝的汤表现出来沉重辛酸的 心情; 面对遗体时,表现出那样的哀痛; 他看着孩子在玩耍时表现出的慈爱和喜悦。
结论:1、造成这种情绪反应的,不是单独的镜 头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 2、无论两个什么镜头对列在一起,必然会联结 成一种从这个对列中作为新的质而生出来的新的 表象。("库里肖夫效应")。
《一个国家的诞生》长达3小时,开创了史诗 巨片的先河。 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称它是“用光书写出 来的历史巨著”。
5、一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 上把蒙太奇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是库里肖 夫、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
叙事蒙太奇的几种基本句式: 1、前进式句式 从远视距景别过渡到近视距景别的组接方法, 即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把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环境引向局部细节,逐渐 地突出趣味中心,使观众对于某一主体的视觉感 受逐渐增强。
例:女劳模先进事迹专题片中的一组镜头:
全景:(俯拍)宽敞明亮的织布车间,织布机排 列整齐,纺织女工们精心操作。 中景:两排织布机中间,一名织布女工巡回检查。 近景:女工俯身在机台上处理接头。 特写:女工全神贯注的表情。
二、蒙太奇分类 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 事方法,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按照 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 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这种蒙太奇组接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 懂。
1、平行蒙太奇 :以不同时空(或同时异地)发生 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列表现,分头叙述 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云水谣》) 特点:几条线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 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库里肖夫效应“
从某部影片中选了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静止 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 把这些完全相同的 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三个组合。
莫兹尤辛无表情的特写+ 一盘汤 莫兹尤辛无表情的特写+ 躺在棺材里的老年妇女 莫兹尤辛无表情的特写+ 一女孩子在玩玩具狗熊
莫兹尤辛无表情的特写+ 一盘汤 莫兹尤辛无表情的特写+ 躺在棺材里的老年妇女 莫兹尤辛无表情的特写+ 一女孩子在玩玩具狗熊
(一)库里肖夫实验 1、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2、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3、男女相遇,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4、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大建筑物。 5、男女两人走向台阶。
连接起来的片断在观众眼中变成了一个不间断 的行动: 两个青年在路上碰见了,男子请女子到附 近一幢房子去。
3、重复蒙太奇:它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 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 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夹鼻眼镜和那面像征革命的红 旗,都曾在影片中重复出现, 深化了冲突,凸显革命力量。 伊斯特伍德的《杀无赦》中那个夕阳下他的小屋及屋 前独树的镜头,片头一次,片尾重复一次,暗示他生活 的依旧和灵魂的回归,别有韵味,隽永非常。 费穆《小城之春》三个“城头戏” :一、城头独白; 二、城头漫步;三、城头畅想。在这三个片段中,人物 在变换,时间在变换,唯一不变的就是地点:城头。
达达(Dada),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文学和 视觉艺术运动。 达达主义者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 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 印象。
(二)电影蒙太奇的诞生 早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剪辑: 1、卢米埃尔:摄影机对准一个场景,直到把胶 片拍完。自然主义式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