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材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材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题目: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院系姓名班级学号任课教师2013年5月4日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摘要:自然地貌景观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大自然塑造的一种”形体”语言,人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到自然界的风韵,冶情操,而且认识了自然界的神奇。

我国复员辽阔,地貌景观多样,有风姿不同的山岳地貌景观;有银埂玉盘似的流水地貌景观;有宛如旧堡古刹的风城地貌景观;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景观;更有色彩斑斓、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观。

种种自然地貌景观多姿多彩,神秘奇特,令人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由此带动了旅游地学的诞生和发展。

关键词:地貌景观旅游地质旅游地质资源近年来地质旅游资源迅速发展,成为了自然旅游的主体,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我的家乡的旅游地质资源。

一旅游地质资源旅游地质是地质学分支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介于旅游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着重于对自然景观作科学性的描述与探讨,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利用和保护,以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研究对象为旅游地质资源。

在《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中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定义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它包括自然遗迹、人类文化遗迹(遗址及各种遗存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了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的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前者又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后两者可合称人文地质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给旅游地质提供了一份较完全的分类参考: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矿床产地;重要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址;溶洞;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地震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坠落遗迹;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第三产业中已占绝大部分比例,地质旅游的蓬勃兴起,成为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只要对游客具有吸引力,无论是自然的、文化的;现代的……那些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因素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从需求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如:“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从供给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

求知、求新、求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而地质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丰富了旅游的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例如,岩溶地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景观,岩溶峰林、溶洞、泉华都能形成美丽风景,但是导游词老是象形的神话,就难免使人乏味。

然而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岩溶却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不但能追溯溶洞的形成发展史,而且可以据此推断当地地壳升降变动史。

钟乳石、石笋都有年轮,仔细比较轮层间的差别,可以推断地球温度的变迁和全球碳循环的规律。

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

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加上丰富的人文景观……,可时间久了,游客就希望出新。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四光曾在庐山研究第四纪冰川,发现大量冰川遗迹,并引发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争论。

把这些容整理推出,将给庐山增加几分幽雅和新奇。

又如登封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

还有,石林阿诗玛的故事优美动听,一线天等奇观及山峰的险、幽、峻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导游也赋予了中国山山水水很多的神话故事,但神话故事可以编千千万,而科学的解释却只有一个,所以,人们在听一些神话故事或观赏奇特景观的同时,也希望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石林成为地质公园以后,大力发展地学旅游,地学旅游极大丰富了旅游的涵,并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总之,旅游地质资源极丰富了旅游的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二、地貌景观的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

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省相连,北部同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自治区。

国境线长 4061 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的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

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

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一般来说,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在全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

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最大的坝子在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

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坝(763.6平方公里)、洱海坝(601平方公里)、昭鲁坝(524.76平方公里)、曲沾坝(435.82平方公里)、固东坝(432.79平方公里)、嵩明坝(414.6平方公里)、平远街坝(406.88平方公里)、盈江坝(339.99平方公里)、蒙自坝(217平方公里)。

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

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

市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地质地貌的五大特征:一、位置和面积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省相连,北部同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自治区。

国境线长 4061 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2001 年末,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

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

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

此外,还是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

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省辖 16 个地、州、市,其中 8 个民族自治州, 5 个省辖市,3 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 128 个,其中 29 个民族自治县。

省会市,其他主要城市有、、个旧、、、、、、、瑞丽等。

三、地质和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