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史料: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 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 场,其岁入百余万缗。
——(明)沉德符《野获编》
史料: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 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 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 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 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阶段 时期
概况
江南初 步开发
孙吴 东晋 南朝
①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 幅度增加;②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江苏南京 )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南移 中唐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开始 以后
南移 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
知识梳理
城市的繁荣
宋朝: 原因: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特点: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朝: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北宋娱乐场所——瓦子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柳永
前言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话, 内容是对唐、宋两朝生活和消费水平 的比较,认为宋朝明显高出唐朝。唐 朝人的物质生活水准平均而言不如宋 朝,唐朝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宋朝, 《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宋朝富裕 家庭的日常生活。
前言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
知识梳理
经济中心南移
影响:(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1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2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 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3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 对城市发展 : 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 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 大的
2.手工业发展
(1)制瓷业 (2)矿冶业 (3)印刷业
知识梳理
宋: 1 瓷器: 制瓷出现了以五大名窑
特点: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2 矿冶: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 印刷业:
宋朝新兴的手工业,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元朝: 瓷器: 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印刷术的传播 经由波斯传往西方,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 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
印刷术的西传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逐步推进的,先传到中亚、西亚 和北非,再传到欧洲。……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用铅、锡、 锑合金制造西方字母活字,开创了欧洲文明史的新纪元。
继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移
①北宋灭亡,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
南宋
完成
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差 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为将南方财赋北运,
距继续 元朝
知识拓展
经济中心南移
规律:
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逐渐转移。 ②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割据战乱时较为明显。 ③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性。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 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 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元代瓷器的 代表产品: 青花瓷和釉 里红
冶矿业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官卖石炭增二十余场,而天下市易务,炭皆官自卖”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来到中国,看见中国人烧煤炼铁,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煤做燃料。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 载了这件新鲜事。书中写道,中国有一种黑石头,能够燃烧, 着起火来象木柴一样,而且终夜不灭。当时,欧洲人读了马 可·波罗的游记,都觉得十分新奇,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用 煤做燃料,都已经有一千二三百年了,我们的祖先在世界上 最早发现了煤这种燃料。
——袁行霈、邓小南《中华文明史(第3卷)》
印刷术的意义
(1)提高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普及;
(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商业和城市繁荣 榷场是宋辽夏金元各在边境所设的互市交易的场所。
宋朝 : 表现: 1 宋朝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涌现 2 宋朝边境设立榷场和辽西夏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3 宋朝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交子”。 4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材料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 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 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大众服务商业成主流。
1、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如何?
①根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的发展, 商业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农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2、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政府政策等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货币:货币统一
官方榷场贸易,民间贸易均十分繁荣。
史料实证
海上丝绸之路
3.纸币 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1)出现原因 ②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出现及发展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出现“交子”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 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史料实证
纸币产生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P61史料实 证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
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
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
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
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
段。
——苏轼诗集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
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挖煤图
(1)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并用来冶铁。但由于开采 条件的限制,煤一直没有大规模开采、使用。 (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使炼出的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 大提高。 (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制瓷业
宋代瓷窑遗址(四川成都) 耀州出土的宋代窑炉遗迹
宋朝五大名窑
钧窑 月白釉碗 哥窑海棠式花盆
汝 窑 天 蓝
釉 官窑 穿戴瓶
长 颈 镶 金 瓶
定窑 孩儿枕
知识拓展
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
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出 产的瓷器代表了宋瓷的最高水平。其 待点是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目更求 釉的质地之美。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 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 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是宋元时期的突出现象!)
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变化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自然因素: 北方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南方自然条件适宜 ②政治因素: 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 ③经济因素: 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 全国大范围流通。
市舶司是中国 在宋、元、及 明初在各海港 设立的管理海 上对外贸易的 官府,相当于 现在的海关。 是中国古代管 理对外贸易的 机关。
作用: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重要财政来源
• 北宋的东京城内的许多 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 叫做“瓦子”。瓦子中 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 子,有说书、唱曲、耍 杂剧、踢球的。摊位有 卖饮食、药材、古玩、 字画剃头、剪头、相面、 算卦的。大的瓦子,可 容几千人。昼夜不歇, 热闹非凡。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 南北商品交流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开始:唐朝中期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结束: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南多北寡的格局也
已定型 (3)扩大: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 集中在江南
(4)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东南地区
移、农业发展有着直接联系。
农业发展虽不是人口增长的唯一原因,但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增
长,基本上都是粮食增产的直接结果。
辽夏金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 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辽代统治者采取赐贫农耕牛、垦荒免赋等措施,大力发展农业。 西夏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有完善的的灌溉系统,是主要的粮食 生产基地。 金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后,将具有先进农业文明的汉人迁至东北 各地,充实人口,开垦荒地。 元世祖对农业十分重视。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泥机构大司农 司,向全国颁布《农桑辑要》一书指导农业生产。
第十一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2.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原因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