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终稿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终稿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终稿)论文题目: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学生姓名: _ 李刚学号: 1521570353094类型: ___网络教育___专业: _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 专升本指导老师: _ _曹建 _日期: 2017年4月24日目录摘要 (2)绪论 (2)漂萍无依的人生旅程 (3)‚易安词‛前后期的不同情调 (4)‚易安词‛的艺术特点 (5)结论 (7)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

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关键词:漂萍无依;自然风光;真挚情;家常语;白描绪论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离乱中的颠沛奔波之苦。

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漂萍无依的人生旅程研究‚易安词‛若不结合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漂萍人生进行研究,就文本论文本,只从字句上欣赏分析‚易安司‛,那只能是舍本逐末,不可能真正从一斑窥全豹。

因此,在研究‚易安词‛之前,我们是有必要对其生世进行一个全面的扫瞄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全面地掌握‚易安词‛的艺术特色。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赵挺之升为宰相,排元佑党人最力。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籍元佑党,当时遂因此罢官。

那时李清照处境极难,故此她给赵挺之的诗有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这两个儿女亲家,因为政见不同,不能顾全平日交情。

李清照结婚后二年,赵明诚进入仕途。

但自从李格非罢官事后,夫妇更以学术与文学为重了。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

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大守。

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

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

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

在兵慌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

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

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

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

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

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

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

她的武陵春词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在临江仙词云:‚谁怜樵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

‛在清平乐词云:‚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在菩萨蛮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虽没直接说出当时的现实生活,表现当时的国仇家恨,但是从她有血有泪的作品看来,她所表现的词作正是当时受难者的心理,也正是当时所有流亡者所遭遇国破家亡的呼唤。

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影子和那个时代的背景,是永远联结在一起的。

而这些作品不只是生活的纪录,也是一个不屈者生命的流露。

所以,李清照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群众的心声。

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诚非偶然的事。

‚易安词‛前后期的不同情调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让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词如人生,从总体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情调。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

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易安词‛的艺术特点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

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一、倾诉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

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

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

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

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

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

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

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

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

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

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

《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