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报告题目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系别/班级
姓名(学号)王雨琦做给你们看看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调查
一、情况概述
(一)调查的背景
随着网络的发明应用,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不仅仅带来大学生前所未有的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也造成了一种消极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对负面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使得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调查的目的
随着网络的发明应用,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不仅仅带来大学生前所未有的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价值观也造成了一种消极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对负面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使得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调查的时间地点及调查的对象
时间:5月2—5月12
地点:合肥学院
调查对象:合肥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四)经过及组成人员
1、经过:(1)5月10中午我组成员到四个年级女生宿舍楼下找人填写,我组成员分别到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教室发问卷。

(2)5月16日晚,统计数据,分析。

16—17日做PPT,写报告
2、组成人员:赵守慧(做表格及PPT)宣卉(写报告)段婉莉、陈娟娟(分析数据,思考结论)周沈秀、汪飞云(统计数据)
(五)调查研究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占100%。

再用PPT,图表,报告形式展示分析。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人数及分布情况
选项小计比例男54 45%
女666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
二)问题及其结果解析与反思
选项小计比例
完全不了解48 40%
不太了解52 43%
比较了解14 12%
非常了解 6 5%
选项小计比例会30 25%
不一定76 63%
不会14 12%
选项小计比例非常乐观47 39%
一般16 13%
不太乐观31 26%
完全不看好26 22%
选项小计比例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保护行
动,并给予奖励
25 21%
鼓励地方政府及民间团队
举办非物质文化活动,加
大宣传
46 38%
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外筹
集资金
14 12%
其他35 29%
选项小计比例加大宣传56 47%
政府加强重视,增加投资力度35 29%
在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23 19%
其他途径 6 5%
三、调查报告总结及建议
(一)总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今天,安徽特有的人类文明正在不同程度地消退和流失,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现代文明的飞速扩张、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等影响因素,使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困难。

从安徽实际情况出发,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工作指导方针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际”的保护工作原则,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会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古老的安徽民族文化延续下去,同时为祖国绚丽的文化资源宝库增添光彩。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

保护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尤其是对区内的宣传。

首先从学校开始向学生宣传和介绍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和价值,让学生从小了解非安徽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其次,组织民俗学专家和有关专业人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册子发放给本地群众和国内外游客,介绍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区内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及音响制作等手段进行广泛的宣传。

因为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发扬者,尤其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较完整的农牧区和基层社区进行广泛宣传。

因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在他们手中,这是包括地方官员和专家学者无法代替的,人民不重视、不传承,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消失。

因此做到安徽人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区外除了以上宣传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的形式。

2.立法保护。

这是国际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通常做法,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

早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3.对传承人的保护,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其他人或政府指定的自然人及相关群体。

他们被称为“人类活财富”、“人类活珍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依靠他们的传承才得以延续。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传承人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安徽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传承人和建立传承机制,进一步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人,
确保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因为传承人的逝去而消逝,使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下去。

4.以多种渠道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大投入、公益性的事业,必须要有可靠的经费作保障,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投入机制。

明确文化保护经费在自治区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这样可以解决财政的长期投入问题,而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但事实证明,地方政府很难承担起长期的投入,因此从自治区到各地市、县要建立一个比较稳定可靠的、相互补充的投入机制。

其一,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明确的、量化的从自治区政府到地市、县三级地方经费投入配套机制。

其二,自治区政府要采取优惠的经济和税收政策,鼓励社区、企业、群体或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建立地方博物馆或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推动保护项目的实施。

其三,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加强合作并培养文化保护人才。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参与。

对于一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有效的传承,必须加强对当地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为了更好地保护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人员的培训体系,定期实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由专家进行保护方法的指导,并且组织学习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新动向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对专业保护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